陳雪嬌
科學課堂上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當教師將實驗器材帶進教室時,學生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忍不住詢問和動手把玩,但在按照老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很少見到學生擁有同等的熱情與專注。對于教師來說,在大力提倡“向四十分鐘要質量”的高效課堂情況下,很難容忍孩子“浪費”大量時間在“出錯”上,甚至會預設好學生可能出錯的地方,在課堂上反復強調,要求學生先看老師演示,讀懂步驟和注意事項,才能進行“探究活動”。
教師害怕教學環節出錯,所以環環相扣,方向明確,結論清晰;教師害怕學生出錯,學生的想法與預設有偏差,趕緊“糾錯”,把發散的思維拉回來;教師害怕實驗器材出錯,層層篩選,步步改良,力求最好的實驗效果;教師害怕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操作錯誤,一步一叮囑;教師害怕實驗結果出錯,揣著明白裝糊涂,忽略具有“特色”的實驗結果,直接拿自己最理想的實驗數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教師怕出錯,所以對于學生的控制越來越多,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自然越來越少。
在實際的科學課堂上,仍然存在“偽探究”活動,思考遵循教師指引的方向,“探究”按照教師提供的步驟,實驗記錄單上的內容也僅限于填寫和勾選,不管探究的過程出現了任何問題,教師都能“完美”地得出既定的結論。學生在看似非常有邏輯梯度的教學過程中,跟著教師的導向一步步走得“穩而踏實”,在“樓梯”的最后一階臺階上獲得教師精心準備的寫有科學知識點的“小卡片”。而學生的深度思考力,早在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環節就已缺失。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為評價目標,習慣了這一思維方式的孩子害怕因出錯被批評恥笑,會潛意識里主動迎合老師的想法,選擇逃避回答可能出錯的問題,或是回答老師想要的答案,掩蓋自己真實的觀點。這樣的反饋會影響教師的判斷,給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困難。
“試誤”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認為學習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探索的過程。“試錯教學法”是以桑代克的“刺激反應聯結”和“試誤”理論為基礎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亦稱“試誤教學法”“嘗試錯誤教學法”等。其基本觀點是,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該過程中,無關的錯誤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得以形成,而且“出錯”可以作為一種“負反應”,反面“強化”(警示、否定、修正)錯誤,以達到加強刺激、以反顯正、引起關注的作用。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在重復反饋中,消除誤差獲得經驗,在這樣的不斷試錯迭代的過程中無限逼近所需的目標或結果。
當學生出現錯誤,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原因,尋找對策,幫助學生減少出錯。但不能盲目地害怕出現錯誤,更不能“談錯色變”。教師極其容易把這樣的想法傳遞給學生,當學生也害怕出錯時,就會減少嘗試,挫傷學生的主動性,或是掩蓋出錯,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境中,學生害怕自己對于教師的問題解讀出錯,回答不夠準確,特別是發言不夠積極,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在這兩類問題的回應關系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一、容錯——呈現錯誤,給學生深度思考的空間
只要是觀點,都有其思考的根據,即便是錯誤的觀點,也有某種合理的成分,在這個合理的成分中包含著學生的獨特思維,也就是學生的迷思概念。科學教學過程其實也是讓學生突破迷思概念的過程,對于兒童來說,學習的最佳方法是在建基于原有基礎知識的環境中學習。如果教學沒有包含學生的已有知識,那么學生學到的知識僅夠其通過考試,而在課堂之外,持有的依然是謎思概念。如果教師從始至終都不曾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那么何來通過有效的方式促進迷思概念的轉變呢?
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該給予它登場的機會,用最真實、自然的狀態進行探究,不要回避,甚至可以刻意讓錯誤充分呈現,有意推遲教師給予的方法上場的時間,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二、用錯——開發錯誤資源,還學生以真實的探究
“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課堂上的教師絕對不是權威,科學課堂上更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長期以來,傳統教育一直理直氣壯地將“標準答案”壓在學生思維的肩頭,逼迫學生放棄個性化的觀點,放棄對于世界和自我的探索。一邊打壓一邊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興趣,用各種物化、外化的獎勵控制學生,企圖造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假象。但當獎勵不在或是獎勵失效時,緊接著的就是獎勵的懲罰,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被消磨殆盡。“錯誤”本身就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個性化教學資源,不需要教師辛苦尋找,就存在于每一個課堂中,想要高效,教師只需善于利用身邊的“錯誤資源”即可。錯誤的產生讓學生切身體驗,擁有解決問題的欲望和改進的需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糾錯——恰當糾錯,讓課堂高效且有效
糾錯的過程并不是由教師出面反駁之前錯誤,而是讓學生暴露錯誤,尋找思維過程和知識缺陷的地方,讓學生自己辨析對比,找出錯誤,說明原因。這是促進學生之間思維互動的良好方式,將錯辯錯,將“錯誤”的解決拋給學生,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互助、思辨整合的過程中,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課堂本身就是一個糾錯的地方。當各種各樣的錯誤出現在課堂上,教師不應該想方設法規避它,而是嘗試運用教學理念和機智,將錯誤作為一種資源,捕捉學生思維方向,生成劣構問題,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市金陵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