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雨婷
一、引言
游戲材料是幼兒游戲、教師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幼兒是在對材料的直接感知、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的。本文研究的小班戶外角色游戲亦是如此。游戲環境不同,所開展的角色游戲情況就不同。教師需要因地制宜,從幼兒的實際游戲情況出發,進行針對性的、有效地材料投放,使幼兒的游戲材料和活動真正地互動起來。
二、小班戶外角色游戲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有效投放材料,促進幼兒角色游戲發展。檢驗投放的游戲有效性取決于對孩子的游戲情況分析。陳鶴琴說過:“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只要用心發現,生活處處皆課程。”這啟示我們教師需要有一雙“慧眼”,善于觀察,尋找游戲需要的“真”材料。分析小班戶外自然生活區的角色游戲,我發現游戲材料投放存在以下問題:
(一)無序現象
小班幼兒行為受具體形象思維限制,對新環境和“新”材料總是感到新鮮、好奇。他們常常滿足、沉浸在操作材料的游戲體驗,忽視材料的整理。所以在材料的擺放和游戲材料整理環節上總是顯得很無序。在自然生活區的游戲中,經常可以看到“小吃店”的“蔬菜”擺放到“奶茶店”,或者是整理環節,孩子將“娃娃家”的梳子和小吃店的“鍋碗瓢盆”擺放在一起。
(二)無人問津
幼兒是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教師在投放材料往往會較多考慮材料的特點和作用,忽視幼兒對材料的需要。當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歡,他們就會不愿意去該區游戲,或只能被動地去適應它。結果事與愿違,得不到幼兒游戲的共鳴,導致“無人問津”的現象。如在“小吃店”游戲之初,愿意去玩的孩子很少,“服務員”的角色經常被冷落,無處可去的幼兒在老師的指引下,只得接受去“填補”“服務員”角色的“空缺”。
(三)喜新厭舊
小班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在自然生活區這個他們從未接觸過的角色區域里,以時令蔬菜為主題的、精心設計的環境和材料,對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巨大沖擊。游戲中,菲菲第一眼就看到了蔬菜,就立馬去蔬菜超市。過了一會,蔬菜超市就不見菲菲蹤影,只留下亂作一團的蔬菜葉子,菲菲跑去奶茶店“制作”奶茶去了。
(四)游離現象
角色游戲以幼兒為主體,游戲中的活動、操作是其本質所在的體現。幼兒在游戲中的投入往往是無意識的。無意識的投入,來源于一個個一閃而過的小主意、小想法,一個個熟悉的生活場景……沒有這些刺激,幼兒的游戲就會處于“消極狀態”。自然生活區游戲的美汐就是“游離”人群中的一個。每次游戲她都是獨自一人坐在圓凳上“發呆”,看其他小朋友玩,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有時,又會看到她在小吃店跑前跑后,為小吃店的人“差遣”,只有這個時候的她看起來“忙碌”一些。
(五)爭吵現象
小班幼兒思維的直覺性較強,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活動的內容、形式又常常受環境中的具體事物制約,缺乏明確的目的。往往被同伴的游戲場景和新奇玩具吸引,產生興趣。但游戲內容單一,經常會出現“爭搶現象”。例如,在“小吃店”游戲里,3個小朋友想用鏟子來炒菜。在鏟子無法滿足他們游戲需求的情況下,他們三人就爭搶起來的。
三、小班戶外角色游戲材料投放對策
綜上所述,我班小班戶外角色游戲材料投放之初存在如上的狀況,根據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材料投放進行思考和討論,并逐一羅列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重視投放材料的角色標志作用,避免“無序現象”
材料的角色意識明顯,才能夠被幼兒識別、利用。所以,在投放材料選擇上,我們選擇具有角色特點明顯的游戲材料來供游戲初期使用和操作。在容易混亂的游戲整理環節中,在存放游戲材料的柜子上及時做上相應的物品標示,幫助幼兒找到材料的最后“港灣”。這樣也有助于鞏固幼兒整理的規則意識,體現游戲材料的間接指導作用。
(二)提高幼兒對材料選擇的參與度,避免“無人問津”現象
當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游戲需要被滿足時,他們使用材料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才會與材料產生互動,獲得能力發展。想要游戲材料的價值被充分發揮和利用,必須二者同時滿足。教師的主觀認知、判斷只能幫助幼兒找到適合其年齡特點的材料,符合幼兒的游戲材料需要還得他們自己選擇。所以,在投放材料前,教師應先與幼兒溝通,提高幼兒對材料投放的參與度,以此了解幼兒的游戲需要。
(三)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更新材料,避免“喜新厭舊”現象
對活動主題材料的充分認識,能讓我們更好地與幼兒發展目標銜接,了解幼兒所處的游戲水平和需求。隨著活動主題和主題材料設定的變化,教育目標及時更新,游戲材料及時調整、更替,才能推動游戲水平不斷向前發展;根據認知水平發展調整材料,才能有效避免“喜新厭舊”現象。當提供的一些可再加工的材料不再吸引幼兒時,教師就需要重新審視游戲和幼兒認知發展水平是否存在差異,并作出及時調整,更新材料,可提供一些豐富的多層次的原材料供幼兒操作。
(四)捕捉個體差異的興趣點投放材料,避免“游離現象”
個體差異帶來的游戲需求和興趣各有不同。大部分孩子的游戲興趣、需求容易被發現和滿足,而少部分孩子的游戲需求也不容忽視。關注“消極游戲狀態”下的孩子,善于捕捉他們的游戲興趣,并進行有效引導,才能真正避免“游戲現象”的產生。
(五)投放足夠數量的流動性、低結構材料,避免“爭搶現象”
小班角色游戲內容單一,“以物代物”能力較差,對相同種類的游戲材料需求較大。所以,投放材料時,相同種類的數量要充足。小班角色游戲不斷向前發展,角色之間的互動也逐漸頻繁和多樣化,對游戲材料提出了多樣性和流動性的要求,選擇具備流動性和可塑性特點的材料。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爭搶現象”的發生。
游戲材料影響著游戲的效果,有效的材料一定是能讓幼兒獲得愉悅情感體驗,促進孩子游戲能力發展和提高的。在小班戶外角色游戲材料的投放中出現的問題,有些是我們看到的,有些問題也不是馬上就能迎刃而解的,甚至一直在困擾著我們的老師。但我們還在探索,愿給孩子最幸福的童年。
【作者單位: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驗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