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依晴
一、引言
班主任在教學工作中時常會遇到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如果任由其這樣發展下去,將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我們應該通過關心、 交流和引導等方式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二、案例描述
班里有個小男孩,行為習慣不好,上課不專心,喜歡做小動作,下課也時常調皮搗蛋。總有同學告訴我:他打架了,他躺在地上玩,他壓在別的同學身上等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多次打電話給他的家長,告知其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與他家長溝通后,我才知道這個孩子從小跟爺爺奶奶在農村老家生活,沒有在正規的幼兒園接受過良好的學前教育,一直到了入學年齡,他爸爸媽媽把他才從農村家里接到這里來讀書。他的家長也十分配合我的工作,答應在家好好教育。之后,他的行為習慣雖然有所改善,但上課注意力仍舊不集中,下課依然調皮。
一年級下學期剛開學,我接到他媽媽的電話,說她自己腳受傷要在安徽老家養病,孩子這個學期和他爸爸一起生活,有事希望我及時通知他爸爸。得知了這個消息,我心想這個孩子以前都是媽媽照看著、教育著,這下他可能會更調皮了。我留心觀察了他幾天,發現正如我所想,他的行為習慣更差了。有一天他在教室里吵鬧,把班級一名女同學的手指夾傷了。我立即通知了他爸爸,與他爸爸一起教育了他。他爸爸告訴我,他媽媽腿受傷是因為在下雨天騎車去給他買愛吃的菜而發生了車禍。他媽媽不在身邊,他在家里也越發調皮,作業也不肯認真完成。
接下來我多次找他談話,問問他家里的情況和他的日常生活。每一次我都耐心地聽他講完,了解他的真實想法。我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他,他媽媽冒著大雨出去只為買他愛吃的菜,媽媽受傷后在老家養病但還是經常打電話給我詢問他最近的學習情況;他爸爸忙于工作還要照顧他的生活,其實很累,但不管多累多辛苦,依舊天天準時接送他上學放學。
幾次談話后,孩子開始愿意與我交流,還會主動告訴我他生活中的變化。我發現他懂事一些了,下課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調皮,整個人安靜了不少。漸漸地,他在課堂上開始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我在課堂上多次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進步,我還任命他為分發酸奶水果的組長,負責分發班級中午的水果和酸奶。從此,他開始變了,不再調皮搗蛋,學習態度也有了很大改變,能夠誠懇對待事情,作業也能認真完成。
三、案例反思
(一)抓住教育契機,培養良好習慣
學生的品行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而學校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主要場所。教育孩子要從日常生活入手,我們要善于發現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契機,制定出適合的教育方法,來培養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有時孩子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是對他們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成長的良好契機。
我班里的這個孩子在這個學期和爸爸單獨生活這件事,我覺得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一個良好契機。我敏銳地抓住這一教育契機,通過多次交流和溝通,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關愛,體會到爸爸一人帶著他生活的辛勞,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以情促情的方式,觸動了這個孩子內心的柔軟地帶。他漸漸地向我敞開心扉,愿意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告訴我,我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并教育他。他開始懂事了,在家會幫助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里也不再調皮搗蛋了,學習也開始認真了。
(二)用愛滋潤學生,真情助力成長
巴特爾曾說過:“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作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要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學生溫暖和耐心的疏導,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學生才會真正地渴望進步、渴望完善。這時,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它的綠蔭。”我愿意選擇葉的事業,用真情陪伴學生成長,我相信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會在愛的滋潤下茁壯成長起來!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八都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