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勤
【摘要】當前,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不斷提倡,在小學階段有效開展德育教育也成為廣受關注的重點。與此同時,班級管理作為對學生心理、安全、學習等方面進行多元管理的活動,對學生能夠產生諸多方面的影響,如果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那么相比在課堂上通過照本宣科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能夠起到較為明顯的效果。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因時制宜,即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場景下有效進行德育滲透展開論述。
【關鍵詞】班級管理;德育滲透;因時制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班級管理并不是一個新名詞,其實從現代學校形態誕生以來,班級管理也就隨之出現了。而近年來,隨著學校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不斷豐富,以及社會各界對于學校教育成果的不斷關注,班級管理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此同時,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之下,小學階段有效開展德育教育也成為廣受關注的重點,如果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那么相比在課堂上通過照本宣科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能夠起到較為明顯的效果。但是如何能夠充分發揮班級管理的優勢,做好德育滲透?筆者認為,因時制宜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本文即圍繞如何通過因時制宜的方法,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場景下有效進行德育滲透展開論述。
一、何謂在班級管理中因時制宜進行德育滲透
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往往需要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行為,比如學習活動、值日勞動、同學相處、合作交流、規章制度執行等等。所謂因時制宜,就是班主任根據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發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滲透。比如當學生發生違反規章制度行為的時候,以此為根據,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遵規守紀的教育。這樣做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能夠進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傳統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是通過“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即通過專門的思想品德課程進行說教式教育,或者是利用一些學科課堂的機會,插入一些德育教育的內容,雖然這樣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總的來說,效果并不明顯。主要是因為學生長期面對這種一成不變,且缺乏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進行認真思考,甚至是左耳進右耳出,更不要說真正融會在心里,體現在行動上。其次是能夠提高班級管理水平。通過對學生在具體班級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或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滲透,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清楚地把握好在班級活動中,哪些行為可為,哪些不可為,從而使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能夠有所減少,從而提升班級管理效果。
二、如何因時制宜,做好德育滲透
(一)在班級常規管理中做好德育滲透
班級常規管理,是班級管理中最常見也是覆蓋范圍最廣的管理內容,包括班級學習管理、紀律管理、班干部管理、衛生勞動管理等。雖然是班級管理中最為常見也最為普通的內容,但是因為小學生個體差異的普遍存在,以及一些其他客觀原因如學校環境、教育模式等,在開展這些常規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諸多的問題。其中,比較明顯的如班級學生在學習上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問題,既可能有普遍性問題,也可能是個體性問題。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常見情況,比如班級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在紀律遵守上表現得不是很好。再比如,班級學生可能會在參與衛生勞動的過程中存在消極逃避的心理,這些不僅影響了班級管理的效果,更加體現出了學生在思想品德養成方面的不足或缺失,是我們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對于這些情況,如果班主任是采取傳統的強調、批評,那么不僅有可能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還會讓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我們要從德育教育的角度來處理該類問題,比如遇到有學生在班級勞動中有消極抵觸、不愿意接受安排的現象,教師就可以采取如下方式進行德育滲透:第一步,要學會傾聽,以學生朋友的身份,深入對方內心世界,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學生之所以出現不愿意勞動的原因。第二步,對該學生反映出的內心活動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在認知方面的誤區。第三步是針對學生的認知誤區,從集體榮辱觀、勞動價值觀等角度幫助學生調整不正確的想法。這樣相比直接上來就是搬出一堆校內規章制度,學生就不僅能夠進一步增強是非觀念,并且也在思想觀念改變的過程中自覺改正不正確的心態。
(二)班級活動中的德育滲透
在班級活動開展方面,我們可以借用因時制宜的導向,來進行班級活動組織過程中的德育滲透,提高班級活動的德育效果。班級活動通常包括班會、家長會、學生會、班干部選舉等活動,這些活動貫穿于班級管理的事務中,且這些班級活動能否有效開展,對于提升班級運轉效率、促進班級和諧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班級活動相對于常規管理,其往往能夠提供學生更多的自主發揮和自由表現的空間,也因此,很容易會產生一定的不一致、不和諧現象,甚至是矛盾沖突,從中也能夠顯現學生在思想品德養成方面的一些問題。面對班級活動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問題,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中,班主任往往是“照本宣科”,即規定怎樣做,就怎樣做;或者慣例怎么做,就怎么做。雖然這樣做可能并沒有錯,但是卻往往不一定是最佳方式。圍繞德育滲透的目標,班主任要注意利用班級活動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來有的放矢幫助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樹立。這里舉一個例子:
在一次班級組織的班干部選拔過程中,學生A因為能力比較出眾,且在學生中威望較高,所以在選舉中獲勝,而另一名競選者B因為落選,表現得十分沮喪。對此,我首先是通過推心置腹的交流,來了解B學生落選后的心情以及沮喪的原因、顧慮所在。其次是肯定該學生為了競選付出的努力,以及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其能力也進行正向為主的點評,并且設身處地地告訴他,自己如果是他,也會很失望、很難過,讓學生能夠感覺從同學那里獲得了關心和理解。然后是幫助他從自身角度分析落選的原因,并且從保持自信心、天道酬勤、失敗乃成功之母以及平時要團結同學等角度來幫助他重新樹立積極的心態,并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在下一次競選中獲勝。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相關優秀思想觀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能夠使他繼續保持積極的心態。
(三)班級沖突中的德育滲透
在班級中,學生之間往往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矛盾沖突,也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班級管理沖突中往往也折射出學生在人際交往、問題處理、是非判斷等方面的問題。面對班級沖突,為了能夠實現德育滲透,我們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合理采取方式幫助引導和教育。比如面對兩個學生因為一點小事而產生爭執,可以讓沖突的學生互換位置,讓學生從“如果你是對方,遇到這種事你會怎么辦”來進行設身處地的思考,再通過循循善誘,來讓學生認識到這樣的沖突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我們平時多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要有集體主義精神,不能夠太計較得失,同時,面對矛盾,我們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信念。
綜上所述,在班級管理中進行德育滲透,有著獨特的價值和優勢,本文圍繞如何通過因時制宜的方法,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場景下有效進行德育滲透展開論述,希望可以為廣大班主任在德育實踐創新方面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陶行知.試驗主義之教育方法[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9).
[2]宋宏.班級管理活動課育人價值的探索與思考[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4).
[3]吳秀敏.多元融合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34).
[4]吳恒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體會[J].廣西教育A (小教版),2015(8)
[5]柳斌.提倡真教育很有必要[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
[6]李國華,廖琪生.什么樣的學校才是特色學校[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