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秋 張晨陽
摘? ? 要: 高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與水平事關高等教育師資隊伍素質的提高。在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的新階段,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面臨新的時代要求。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高起點、高要求、多樣性和差異性、主動性與盲目性并存的特征。同時受到職業規劃、教學能力、職業培訓、職稱晉升制度、事務性工作等多個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 高校青年教師? ? 專業發展? ? 影響因素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全面提高高等學校教師質量,著力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培育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各地要多措并舉,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大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教書育人本領。青年教師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使命,正成為高校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來源,其專業發展水平是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乃至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的重要因素。促進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任務之一,深入分析影響因素是提高高校師資質量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一、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要求
1.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會議,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對教師的工作性質做出界定:“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持續的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能?!盵1]“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尚無一個統一的界定,但普遍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個體的專業知識、技能及情感的不斷更新、豐富,逐漸符合教師專業人員標準的動態成長過程[2]。在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要義不僅強調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高,而且兼顧師德師范等道德層面的提升。首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支撐。在自己的學科專業和學術領域內,教師要具備相對系統的知識理論體系、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及實踐反思能力等,并且有意識地不斷強化這種職能。其次,教師專業發展不可忽視職業道德修養的作用,要將其作為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長遠看,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自身道德素質的支撐,這種看似“非專業”的力量實則是保證其專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教師專業發展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它是一個有計劃的、持續的、動態的過程,貫穿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不是僅靠幾次短期的培訓就能實現的。
2.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要求。
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3],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面臨新的時代要求。其一,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高校學生人數將大幅度增加,教師數量將相應增加,教師專業發展更要關注內在“質”?!吨袊逃F代化2035》明確指出,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高校、教育主管部門及教師自身要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內部驅動力,推動師德建設長效化、制度化,進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其二,注重教師信息素養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面對信息化浪潮,當前高校教師對信息技術應有一定的了解和應用,PPT課件教學、線上作業布置與批改、慕課平臺的開放等技術獲得廣泛應用,但是以往的教學模式依然沒有明顯改善。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擔負著人才培養重任的高校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其三,加強教師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是新時代引領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引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導向。高校青年教師在教學實踐與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專業發展。
二、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特征
1.發展起點與要求較高。
高校是研究高深學問、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場所,高校教師普遍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專業訓練,掌握較多前沿科技及文化知識,具有扎實的知識理論體系和科學的實踐研究方法。高校教師群體中主力軍的青年教師,是高級知識分子的代表,占有更高的發展平臺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其專業發展相應地處于一個較高的起點[4]。高校教師是知識創新的動力源和高層次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才、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任。因此,國家、社會及高校青年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要求愈發嚴格。
2.兼具多樣性與差異性。
高校青年教師具有的個體特征將對自身的專業發展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是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的。由于個性差異及對教師職業認可程度的不同,一些青年教師缺乏應有的職業信念、專業知識和專業理想,且我行我素,特立獨行,個人身心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有待提高。與專家型教師相比,青年教師相對缺乏完善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教學技能、較高的工作效率和豐富的洞察力等,教學反思和行為調控能力相對薄弱,不善處理教學與其他工作之間的關系及自己與學生、同事、管理人員等之間的各種人際關系,缺乏行之有效的專業自主發展策略等[5]。
3.主動性與盲目性并存。
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實踐能力等各方面發展都相對較好,在工作領域中,特別是在自身專業發展上通常具有很大程度的主動性。研究發現,青年教師的個體主觀因素(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認同感、自己會成為優秀教師的職業理想信念、主觀職業責任感)與專業發展內部動機的相關程度極其顯著[6]。但是,由于青年教師普遍是剛入職的新教師,教學和生活實踐經驗的不足及一些現實條件的限制,導致其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動性,社會角色和自我概念模糊,專業自主發展受阻。
三、影響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對專業發展認識不足。
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只有教師群體意識到專業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才能在職業生涯中實現專業發展,然而,當前高校部分青年教師仍然缺乏專業發展的自覺性。首先,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是其專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高校青年教師,特別是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往往忙于備課、上課、論文發表及一些事務性工作,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缺乏合理的規劃,部分青年教師甚至缺乏這種規劃意識,進一步導致專業發展自主意識薄弱。其次,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認知程度決定其專業發展水平。專業發展的含義很廣泛,不僅強調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高,而且兼顧師德師范等道德層面的提高。青年教師對專業發展認知偏差的現象依然存在,將專業發展的重點集中于課題申請、論文發表、職稱晉升等評價考核指標,忽略專業發展的其他要求,有的青年教師甚至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認識還停留在教師培訓階段,這種錯誤認知將導致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意識薄弱。
2.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經驗不足,專業發展動力欠缺。
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包含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經驗是影響其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高校對教師數量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多數青年教師一畢業就走上工作崗位,從事與教學科研有關的教育工作,青年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技能相對不足的客觀現實導致其主動進行專業發展的意愿降低。他們雖然具備高素質、高學歷,但社會實踐鍛煉較少,教育教學經驗不足,有的老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高校師資力量的緊缺相應加大了青年教師的工作量,他們不得不承擔比以往更多的教學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通過學術研究實現專業發展的目標。同時,青年教師群體普遍處于人生步入新階段的時期,收入普遍較低,生活經濟壓力較大,造成青年教師在教學與科研上投入不足,專業發展動力欠缺[7]。
3.教師職業培訓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專業發展體系不健全。
在高等教育領域,系統、完善的培訓制度有助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整個高等教育教師質量。因此,針對教師的職前、職后培訓及在職研修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于新入職的青年教師而言,職業培訓對其日后的專業發展意義重大。我國現行的教師培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如培訓機構缺乏、培訓方式單一等。高校內部和有關教育部門沒有針對青年教師設置專門的培訓組織機構,導致其專業發展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導致多年來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步伐緩慢。由于青年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能力相對不足,其在理論知識向教學實踐轉化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復雜的問題。開設的培訓課程的培訓內容缺乏實用性,缺乏對實際教學的個性化指導,培訓方式以教育理論講授為主,課堂互動和交流較少,形式較為單一,忽視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和特點,導致培訓課程與現實課堂講授、教學實踐出現偏差。
4.教師職稱晉升制度傾向于科研,專業發展取向不明顯。
職稱晉升是體現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形式之一,當前教師評價制度偏重科研的價值取向不利于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8]。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評價標準,在這樣的指揮棒下,青年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事業,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青年教師存在教學經驗和能力不足的問題,重科研的取向勢必會對教學工作造成阻礙。向科研傾斜的職稱晉升制度使部分教學能力弱和工作態度不端正的高校青年教師憑借幾篇高級期刊的學術論文、幾個國家級、省部級重大課題便晉升職稱。一些青年教師在課題申請時往往受到很多限制,如某些課題必須具有教授職稱的教師才滿足申請條件,特別是橫向課題的申請更多依賴教師的人脈關系,而他們往往還未積累起足夠的人脈。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內容之一的師風師德建設,由于其難以衡量性,在教師評價中沒有明顯體現,學歷、教齡等卻是切實影響教師職稱評審的重要指標,甚至存在論資排輩的現象,專業發展取向不明顯。
5.教師的事務性工作過多,擠壓專業發展空間。
青年教師實現專業發展離不開政策、資源、發展平臺和空間的支持,現實中大量冗余的事務性工作阻礙了專業發展。大部分青年教師正處于事業的起步期或上升期,面臨的繁多的事務性工作極易導致其專業發展動力愈發消減,甚至出現職業倦怠危機。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繁重,有些青年教師甚至同時兼職行政崗位,身兼數職的青年教師除了要完成備課、上課、輔導答疑、作業批改和考試等任務外,還要應付各種以提高專業水平或教學質量為名的培訓和考試,而這種培訓和考試往往采用行政管理取向,在組織實施上更多考慮組織者的便利和效率問題,較少考慮教師的實際困難。專業發展初期的青年教師要處理過多的事務性工作,且這些工作通常是缺乏專業性又占據大量工作時間的,導致其專業發展空間遭到擠壓,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利的。
四、結語
當今世界正處于“信息爆炸”“知識爆炸”的時代,海量的知識和信息涌入網絡,其便捷性、時效性和易獲取性的特點給教師的專業發展既帶來了挑戰,又潛藏著巨大的機遇。高校青年教師要全面了解專業發展的特征、影響因素與面臨的時代要求,樹立終身學習和專業自主發展理念,高校與教育部門等健全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強化職前教師培養和職后教師發展的有機銜接,共同促進高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廣文,魏淑華.論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究,2005(7):71-74.
[3]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sfcl/201902 /t20190226_371171.html
[4]梁吉雷,劉慧生,芮海云,才洪美,宋玉鶴,李廷友.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探討[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27):44-45.
[5]王少非.論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多重障礙[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9):31-34.
[6]楊波.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長春:東北農業大學,2018.
[7]雷煒.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特征、現狀及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4):41-43.
[8]張婷,王其和.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制度性障礙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2(2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