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志 董阜平 陳杰
摘? ? 要:在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由于教學針對性與學習自主性等特點受到廣大師生的推崇,逐漸取代以往教學模式,成為我國高校的教學主流。“MOOC+SPOC”的出現彌補了以往翻轉課堂模式的不足,使教學資源數據化、教學效果量化,便捷了教師整理及制作教學視頻的過程。MOOC提供了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SPOC則為教師提供了針對性教育的支持。二者相輔相成,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通過翻轉課堂形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及效率。
關鍵詞: “MOOC+SPOC”? ? 翻轉課堂? ? 教學模式設計
引言
以往課堂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教師通常基于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編寫教學教案及制訂課堂教學計劃,實現課程傳授知識的目標。然而,以往教學方式采取統一的教學標準及方法傳授知識,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全面理解,便倉促地學習后續內容,降低學習質量。翻轉課堂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方法、內容及方式均圍繞學生展開,將整個教學流程進行翻轉,學生在課前自學對課程內容與知識點有全面掌握,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內化及運用,全面掌握知識。“MOOC+SPOC”提高了翻轉課堂學生學習的質量,彌補了翻轉課堂的不足,將師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課堂知識的內化及吸收上,極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MOOC+SPOC”翻轉課堂含義
目前“MOOC+SPOC”翻轉課堂已在我國高校及地方院校全面展開,深入認識“MOOC+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及質量。首先是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即將課堂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翻轉,將以往課堂內容翻轉到課后,將課后內容翻轉到課前。使教學重心改變,從以往以教師為重心進行課程知識傳授及答疑的模式,轉變為教師引領學生課前進一步吸收、鞏固、強化及內化知識,針對課堂知識掌握不深入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實現統一標準教學模式向針對性教學模式轉變的目標。其次是MOOC模式,即“慕課”模式,通過互聯網將課程內容、案例、應用分析置于網絡環境中面向社會開放的教學模式。在MOOC模式出現前,與之相似的OCW與AOC已在國際教學領域取得巨大的進展,MOOC則全面整合OCW與AOC的優勢,更適合中高等教學機構的課堂應用。因此在翻轉課堂中,MOOC為學生及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學習資源。最后是SPOC,同MOOC相同,SPOC也是在線教學模式,然而在教學范圍上,SPOC比MOOC更具針對性。SPOC是小規模限制課程的英文簡稱,學生規模更小,彌補了MOOC在課堂應用中的不足,并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及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效率。因此,在翻轉課堂中,SPOC同樣是課堂學習的主要環節,是針對具體學習的具體薄弱點進行的有針對性的在線學習模式。
二、“MOOC+SPOC”翻轉課堂優勢
(一)課堂教學主體的變換
“MOOC+SPOC”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學重心不是教師,所有教學活動均圍繞學生展開,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教師一改以往居高臨下的模式,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就已習得的課程知識開展討論,發表個人見解,充分內化知識。教師則針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點,對課程知識理解不到位或錯誤的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教學模式不同,學生可以積極地向教師尋求幫助,不斷對現有知識進行理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通過“MOOC+SPOC”翻轉課堂模式,學生把握學習,掌握學習,并懂得學習,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進而樂于學習,最終提高整體學習成績及教師教學質量。
(二)增強教學的交互性
基于“MOOC+SPOC”翻轉課堂的屬性,課前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交流平臺與同學討論課程知識,也可以利用SPOC交流區與教師進行溝通,將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及疑點及時反饋 給教師,教師則根據學生反映問題的數量、類別進行處理。對共性問題,教師應將問題保留到課堂上統一解答,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針對個例,教師則及時解答,并通過記錄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教學服務。而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展開對課程問題的討論、分析、總結,進而對知識有全新的認識及理解。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和諧班級建設,為后續翻轉課堂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突破時空限制的學習
“MOOC+SPOC”翻轉課堂屬于課前在線學習模式,且教學視頻短小精煉,易于反復觀看、學習。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通過MOOC平臺學習相關課程,查閱相關課程資源,并靈活借助網絡拓展知識面,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及應用。因此,“MOOC+SPOC”翻轉課堂學習模式具備學習的多樣性及連續性,學生并不會因突發狀況中斷學習,通過碎片化時間在任何空間環境下進行學習,比如在地鐵、公交、餐廳均可學習,實現學習效率化。此外,由于MOOC教學視頻短小及精煉,知識點集中,即便在課前十幾分鐘內也能通過移動智能設備完成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因此與課后作業相比,“MOOC+SPOC”翻轉課堂并不會影響學生課后生活,更易于被學生群體接受,具有較強的靈活性。
三、傳統翻轉課堂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課后工作量加大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通常只負責課堂活動的組織,課堂秩序的維護及學生的答疑指點等工作。任務量相對較小,課后教師根據現有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制作后續課程的教學視頻,通常耗費教師2至3小時,甚至更多,影響翻轉課堂教學任務及計劃的布置,不利于發揮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而且相較于年輕教師,年長的教師群體普遍不精通視頻的制作及剪輯工作,從理解視頻剪輯軟件到應用軟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推遲翻轉課堂的開展時間。部分教師為節約少時間及精力成本,利用手機進行教學視頻制作工作,但在錄制過程中因環境及設備等諸多因素,導致教學視頻質量低下,學生難以有效地通過視頻學習翻轉課堂課程內容,致使翻轉課程淪為形式,課堂上教師依舊進行知識傳授工作。
(二)課前學習質量無法評估
在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階段,教師通常會分配給學生相關學習任務。例如對課程知重點識的了解及相關課程問題等,學生則在課前按照課程任務進行視頻學習,然而學生自控力較弱,很難對學生課前學習進行監督。而在翻轉課堂中,即使發現學生課前未通過教學視頻進行學習,教師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課程傳授。由于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是對知識的內化與吸收,教師全部精力集中在指導學生理解知識的工作上,如果不能有效把握學生課前學習質量,則對后續指導工作及課堂內容設計帶來影響,對整體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無法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
翻轉課堂是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所有教學服務均圍繞學生展開。教師應在翻轉課堂中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內化程度進行專業訓練,以便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但翻轉課堂課程時間相對有限,從開始授課到結束,教師需要十幾分鐘或更長時間對班級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及記錄。發現學生學習薄弱點后再進行針對性訓練,時間則顯得相當倉促,不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特別在我國特有的大班教學模式中,針對三十名或四十名學生的針對性教學完全無法實現。即使教師將任務留到課后,逐一將訓練任務分配給學生,也會占據教師大量時間,沒有精力制作 教學視頻,給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帶來影響。
四、“MOOC+SPOC”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
(一)基礎構建階段
“MOOC+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是MOOC與SPOC,因此在完全展開翻轉課堂學習工作之前,應建立MOOC與SPOC。一般來講,MOOC可院校建立,也可通過合作協同建立,更可引用其他院校的MOOC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授課工作。MOOC因課程知識覆蓋面廣,授課內容、方式及角度多樣,可重復利用也可篩選利用,對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隨后是SPOC的建立,SPOC通常是基于課堂教學的具有針對性內容的在線教學視頻,高校應組織教師對實際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將易錯點、知識薄弱環節進行強化,并通過教學視頻內容,使學生在短期內克服知識難點及疑點,從而提高課堂知識的學習質量。因此,SPOC在構建過程中應具備全面性、針對性、可重復利用的特點,才能方便教師利用SPOC在線教學模式實施針對性教育。并在有限時間內制訂全面且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通過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優勢及劣勢,發現學生的問題,利用SPOC解決,實現翻轉課堂的針對性教學。
(二)課前學習階段
在課前學習階段,教師通常會分配給學生統一的學習目標及討論話題。并結合課程進度、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及特點選擇合理的MOOC視頻。學生通過登錄MOOC系統找到特定的MOOC教學視頻學習及觀看,在觀看過程中對出現的疑點及問題進行記錄,反復觀看視頻,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出現無法快速理解的問題及疑難點后,通過移動智能設備或網絡交流軟件與教師取得聯系,及時得到答復,逐漸實現教師留下的學習目標。在MOOC視頻學習階段后,學生應按教師的要求積極在互聯網交流軟件或SPOC內部的討論區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并根據討論主題發表個人見解,有助于教師在學生課前討論中了解對課程學習情況及掌握情況,由此組織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及確定具體教學目標。因此課前學習不僅是學生進行翻轉課堂學習的基礎,更是教師布置課堂任務及組織課堂的基礎。此外,由于學生能夠有效應用MOOC視頻進行學習,應在MOOC系統中深入設置,記錄學生觀看視頻的進度、頻率及查閱相關視頻的情況,有助于教師把握學生具體學習狀況,及時利用移動智能設備或互聯網交流平臺督促學生利用MOOC進行學習。
(三)課堂教學階段
“MOOC+SPOC”翻轉課堂開始階段,教師應根據課前學生對MOOC視頻的學習情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及教學活動內容,及時整理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著重分析共性問題,并尋找具體形象的案例。隨后建立針對每個學生的電子教學數據庫,以便記錄學生在翻轉課堂中的表現。在翻轉課堂開始后,教師應預留五分鐘的時間集中解答學生課前學習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形式讓學生具體開展討論及分析。其次,在充分解決共性問題后,教師應按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及課堂活躍度分組,研討課前學習情況及理論,為后續成果展示工作做好準備。期間,教師應積極走入學生中,指導學生如何呈現課前學習的知識,并解答學生個別的問題,記錄下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再次,引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從知識體系的闡述、重點及難點知識的探索,到具體問題的解答,均能體現出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以及課堂中知識吸收情況。在成果展示階段,教師應及時給出評價,記錄每個小組的成果展示程度。并鼓勵其他小組對成果展示小組進行點評,使小組成員加深對知識體系的認識,并對引申出的問題展開具體探討。隨后,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情況分配具體習題或SPOC視頻,強化每個小組的知識內化能力,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可以是討論,也可以是測試,檢驗每個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而對知識內化程度不好的學生,教師通過適宜的SPOC視頻實施針對性教育,為學生后續學習做好準備。課后學生可通過評論區對本次課堂的學習感受及不足進行評價。
結語
“MOOC+SPOC”翻轉課堂模式是翻轉課堂的深入,是以往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創新。根據“輸入輸出”學習理論,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翻轉課堂能夠有效將教學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生獲得主動權,通過不斷詢問、討論獲取新知識,完善已有的知識體系,提高課堂學習質量,推動學校教育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譚子會,梁東.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03):122-123+134.
[2]劉卓亞.SPOC+翻轉課堂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1):258.
[3]陳璐,文宇.基于MOOC的旅游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探討[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12):171-172.
[4]徐丹,湯景坡,吳燕春.基于SPOC模式的高職英語翻轉課堂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366-367.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15jyxm731)、校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18FXJT02)、校級質量工程教研項目(2018FXJY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