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敘事普遍存在于文學藝術作品中,是人們表達思想的有力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特性使以講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敘事方式引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成為可能和必要。但要成功地使敘事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毛澤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語言藝術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敘事存在著一定的借鑒價值,探討和學習毛澤東的語言藝術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毛澤東;語言藝術
一、敘事與思想政治教育敘事
社會科學中的“敘事”源自文學,是文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韋伯第三國際辭典》中把“敘事”解釋為“講故事,或類似講故事之類的事件或行為,用來描述前后連續發生的系列性事件”。敘事,顧名思義,就是“敘”和“事”的結合。“敘”就是“敘述”,事實上,敘述伴隨著人類歷史和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演進。敘事材料可以是一些故事,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搜集到的材料,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敘事不單純是為了講故事或讀材料,而是要尋找和實現故事及材料背后的教育意義。
敘事的對象是人,而思想政治工作通俗地講也就是做人的工作。毛澤東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時,善于運用俗語、典故、寓言等方法,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獲得了最佳的效果。這些語言藝術與敘事有著一定的相通之處,因此在表達效果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內容,是受政治制約的思想教育,是側重于思想理論方面的政治教育,因此,毛澤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語言藝術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敘事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借鑒價值。簡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敘事就是將敘事方式引進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使教學的某一環節或教材的某一內容以敘事的方式呈現,在故事化的情境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敘事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可塑性為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提供了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涉及社會的各個部門、各個單位、各個領域。與此相應,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也具有廣泛性,這就為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廣闊領域。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還具有可塑性,即經過教育,可使教育對象的思想行為發生符合社會要求的變化。而這其中青年群體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因為青年時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劇烈變化的時期,也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他們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就為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提供了大量可靠的群體,使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應用市場,使教育者采取敘事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成為可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層次性為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提供了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而現實生活中的人,成長的環境和經歷千差萬別,具有不同的社會屬性和時間、空間屬性以及思想特點,因而表現出明顯的層次性。比如,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而且是重點對象,這是由領導干部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青年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歷史地位以及青年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青年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教育對象的層次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針對不同教育對象的思想實際,采取不同的敘事技巧分層施教。
三、思想政治教育敘事的技巧
為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敘事不僅要借助一定的敘事材料,還需要依托一定的語言。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語言是一種最精細、最銳利的工具,我們的教師應當善于利用它去啟迪學生的心扉。”因此,對于一個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就是能夠借助恰當的敘事材料,依托一定的語言技巧來敘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一)要深入淺出,簡練易懂
毛澤東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簡練易懂。如上世紀60年代末的一天,毛澤東問秘書田家英,什么是政治?田家英博覽群書,一口氣說出許多有關政治的闡述,并逐一作了評價。毛澤東同志搖搖頭,笑道:“政治沒有你說的那么復雜,我們的政治,就是怎么令敵人越來越少,令同志越來越多。”又如,在談到如何對待文學藝術傳承時,毛澤東說:“我講了一個‘古今中外法,就是屁股坐在中國的現在,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國。”復雜的方法毛澤東用簡單的“古今中外法”四個字就說清楚了,而且對這四個字的解釋也更是通俗易懂,讓大家很輕松地就理解了。
在協調工作時,只有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聽眾迅速而又準確地接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用通俗的話語講解深刻的道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深,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出深奧的道理,讓受教育者能馬上接受,才是成功的教育效果。
(二)要引經據典,形象生動
1.善用生動有趣的例子,幫助人們理解事物的本質。科學的世界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帶有根本性的教育內容,進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主要就是進行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其中有些觀點比較難懂,有些知識比較抽象,這就需要借助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幫助人們理解其本質。例如,在解釋什么叫左傾、什么叫右傾時,一般教師都會直接解釋為左傾是冒險主義、機會主義,右傾是保守主義、投降主義。實際上,大部分學生還是分不清,只能是機械地記住。而毛澤東在解釋時舉了婦女生娃娃的例子,認為七個月壓出來,就是左了;過了九個月不準出來,就是右了。這個例子雖然很簡單,卻恰到好處,把左、右傾的本質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加深了大家對左傾、右傾的理解。
世界觀、人生觀、法制觀、道德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世界觀教育舉例子會加深人們對事物的印象,人生觀、法制觀、道德觀教育,通過舉例子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今天,一部分人認為艱苦奮斗已經過時了;在社會轉型時期,出現了“道德滑坡”的現象,因此,通過舉例說明艱苦奮斗、遵紀守法的時代價值就顯得很有必要。尤其是舉我們身邊的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的真實事跡,這些現實生活中的鮮活事例會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2.巧用俗語、俚語,增強通俗性和趣味性。通常,人們總以為俗語俚語帶有濃重的泥土氣息,不是很正式,登不得臺面,更不適宜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其實,這是一種偏見,毛澤東就善于運用它們代替宏大的歷史敘事。如,鼓勵人們學習的古訓很多,教師一般也許都會選擇“朝聞道,夕死可矣”或“少而不學,如日出之陽;壯而不學,如日中之光;老而不學,如炳燭之明”等教材中經常出現的古句,而毛澤東偏偏采用了“人到五十五,才是出山虎”的俗語,用以增強文章的通俗性和親和力,話雖簡單,卻形象生動,有著極強的說服力,更加突出了學猶未晚的勵志之言。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追求假大空,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要實實在在,要接地氣,講人民群眾的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要建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橋梁,就要講受教育者的語言,就要轉變話語體系,而不是教育者照本宣科或者自說自話,增強俗語俚語的使用,往往可以使單純的說教變得形象生動,從而達到活躍氣氛的目的。
3.靈活運用典故、寓言故事、神話故事、名人軼事,增強感染力。故事是一種隱晦的教育,敘事材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毛澤東就善于借用典故、流傳甚廣的神話傳說或寓言故事表達新意。如渡江戰役前夕,國民黨提出議和、劃江而治,毛澤東就講了古希臘寓言中《農夫和蛇》的故事,農夫由于好心救了路旁被凍得奄奄一息的毒蛇,毒蛇卻不改邪惡本性將農夫咬死。毛澤東將美蔣反動派比作邪性不改的毒蛇,將共產黨內和一些民主黨派人士比作懷有好心腸的農夫,通過農夫和蛇的故事中農夫的下場告誡中國人民必須吸取農夫的慘痛教訓。既形象生動,又十分到位,一下子就使全黨同志看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險惡用心,增強了解放區居民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取得最后勝利的信心。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只講課本上的條條框框未免有些枯燥,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適當引用一些哲學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不僅會增加說教的吸引力,更可以通過講故事引發人們的思考,使聽者理解故事背后的含義。
(三)要幽默風趣,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幽默風趣是毛澤東語言藝術中很重要的一點,他經常說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活躍氣氛,也善于用幽默委婉的語言來批評教育人。如他在“大躍進”的1958年10月到湖北調查時,約請當地干部群眾座談。有一個婦女代表因為患了感冒,剛坐下就朝著毛主席打了一個大噴嚏,不小心噴在了主席的臉上,當時可把這個婦女代表嚇壞了,現場氣氛也瞬間變得緊張起來。毛澤東卻和藹又風趣地安慰這個婦女代表說,他都是身經百戰的老頭子了,死都不怕,一個噴嚏有什么好怕的!能有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厲害嗎?緊張的氣氛立刻為輕松、活潑的氣氛所代替。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部分內容比較枯燥,這就需要教育者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活躍氣氛,提高敘述的預期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引導和教育思想品德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們。對于思想上和行為上有偏差的學生,我們不應該采取魯莽的態度,而應該借鑒毛澤東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這樣不僅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還會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新葉.教育敘事研究綜述[J].中國電力教育,2008(7),9.
[2]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4.
[3] 陳登才.毛澤東的領導藝術[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263.
[4]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張麗靜(1990- ),女,陜西西安人,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