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潔
摘 要:作文教學作為語言知識輸出的關鍵組成,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應當提高重視。為了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思考與寫作,同時構建自身與寫作的聯系,可嘗試應用支架法指導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及對語言的感知能力,還能起到激發學生英語寫作興趣的效果。因此,本文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基于支架法的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策略展開分析,希望能為教師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支架法 小學高段英語 作文教學 策略
縱觀目前小學英語作文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學生語言表達單調、寫作技巧不夠靈活、基礎知識不扎實等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急需創新教學方法予以優化。支架法作為一種重在啟發與引導學生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效用在于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結構,將該方法應用在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當中,能夠讓學生的寫作結構與思路更加清晰,值得進一步推廣嘗試。
一、支架法教學概述
所謂“支架”,原意是指建筑施工中搭建的臨時輔助工具,而在教育領域則代表學習者在他人幫助下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支架法教學理念基于“建構主義”與“最近發展區”兩種理論衍生而言,學習者解決問題要用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找到新知與舊知之間的“最近發展區”,所以教師為了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則需要合理、有層次地將復雜內容進行拆分,讓學生從已知區域跨向未知區域,在這一跨越過程中完成教育目的,這便是支架法的教育理念。
二、基于支架法的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策略
(一)搭建導圖支架,啟發學生寫作思維
思維導圖作為常用的課堂教學工具,在提高教學質量與啟發學生思維方面有不錯的效果。在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當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更符合小學生傾向于形象思維的特點,用簡潔且概括性的文字圖示方式將重要信息進行整合,從而更全面、有條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思維導圖的支架搭建下,學生的寫作思維得以啟發,并且根據導圖指示能進行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
比如,在以“My day”為主題的英語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引領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按照時間順序去設計寫作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在草稿本上先分別列出從morning、afternoon、night三大板塊,了解到寫作可從全天活動著手。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樹形圖的方式繪制導圖,概括不同時間段的事件。思維導圖的繪制完成意味著寫作支架基本構建成功,此時學生的寫作方向便十分明確,寫作難度也有明顯降低,不會再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同時,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全面啟發,尤其是結合教師給的導圖模板與自己的親身經歷,通過模仿能夠快速形成寫作支架,在這一支架的輔助下展開寫作,內容混亂的情況得到良好改善,同時也能把握寫作的主動權。
(二)搭建話題支架,調動學生寫作熱情
很多時候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經常會出現提筆茫然的情況,看著作文題目半天寫不出一個單詞,苦思冥想找不到話題可寫,究其原因就在于沒有內容可表達。小學生天性活潑,平時課后活動、生活中有許多話要說甚至在課堂上都會交頭接耳,而為什么寫作時卻無話可說呢?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則要重視教師的引導方式,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搭建話題支架,除了要符合寫作任務主題以外,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為他們提供真實的語境支架,提出話題讓學生充分討論,從而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覺得有許多話想要記錄下來。
比如,在以“My favorite season”為主題的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便可在多媒體設備上呈現出虛擬動畫人物Tina,透過Tina的視角去引出話題,看看Tina所喜歡的季節是如何描述的,然后展開寫作指導。學生通過觀察Tina所喜歡的spring的圖片,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帶有形容詞的短語去描述圖片中的景物,比如green trees、colorful flowers、big pineapples等,然后再用“I see、I eat、I wear…”等句式對spring進行描述。之后動畫視頻繼續播放,我們能觀察到Tina在不同的季節生活中做著不同的事情,比如在夏天游泳、吃雪糕,在秋天掃落葉,在冬天打雪仗、堆雪人等等,通過這些內容去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寫作,去發現不同季節的美好,喚醒其真實情感體驗。如此一來,學生在寫作前便能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對四季也有了通透的理解,寫作熱情自然大大提高。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當認識到,作文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困擾,通過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去搭建支架,聯系他們的真實生活,才能吸引他們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就解決了“寫什么”的難題。
(三)搭建情境支架,促進認知框架形成
小學高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交流能力,所以英語教師可結合這一點,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英語情境中與同學展開交流對話,進而在對話當中促進自身認知框架的形成,有助于豐富寫作內容。
比如,教師可設計“Whos younger”的對話情境,邀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對話演示,然后讓在座位上的學生認真聽講,猜一猜所講內容中哪一位同學的年齡最小。設計的情境對話內容為:B: Im twelve years old. How old are you? C: Im thirteen years old. Im one year older than you. B: Yes, but Im stronger than you. A: I hope we can be good friends. B/C: Of course, we will.通過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對話,既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用英語對話的歡樂,這種通過口語表達且置身情境中的對話,遠比學生用紙和筆寫作對話效果好,并且在對話中也能鞏固學生對語法、句式結構等知識的掌握度,這些對他們的英語寫作均有很大幫助。
(四)搭建活動支架,豐富學生表達體驗
在過去的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活動中,基本上都是由教師給出寫作主題和任務,進行一定講解,然后便讓學生動筆寫作,這種教學模式單調且枯燥,很難讓學生對寫作表達提起興趣。所以,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嘗試搭建活動支架,讓單調的作文教學活動轉變為豐富多彩的探究性課堂活動,比如“書信會”“DIY繪本”“詩歌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去激發作文教學的活力,讓學生的表達體驗得以豐富,從而主動開展寫作。
比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設計出“設計吉祥物”的實踐活動,在作文教學開始前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去介紹活動背景,以活動主辦方的口吻請求各位學生為音樂節設計一個吉祥物。在視頻播放之后,很多學生都摩拳擦掌想要嘗試,此時教師可先對學生喜歡的動物形象進行調查“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然后將喜歡相同小動物的學生分為一組,讓他們通過內部討論去設計吉祥物,同時記錄下設計的原因、吉祥物的代表含義,要求學生用上“This is the… Its … Its cute/ cool/…”等句式。通過搭建活動支架,讓作文教學變得不再枯燥單調,活動帶來的活力能夠豐富學生的表達體驗,讓他們愛上寫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中應用支架法,能夠有效鍛煉且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文本建構能力,而小學高段學生的詞匯量、語法知識相較于中低段學生而言掌握得更多,所以支架法的應用效果也會更加明顯。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用支架法展開作文教學,能夠從學生的寫作中掌握他們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不斷地訓練也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為其今后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湯夢娟.小學英語教學的讀寫結合策略探討[J].校園英語,2018(43):167.
[2]陳麗君.提升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實效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18):69—71.
[3]趙俠.基于支架法的小學高段英語作文教學的應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