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推進,“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若能夠將“互聯網+”的創新教學思維與翻轉課堂相互融合,學生的獨立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學科素養能力,便能在充滿活躍的課堂中得到提升。本文主要是對中職數學教學中“互聯網+”翻轉課堂的內涵及存在的意義進行深入的分析,就目前傳統模式帶來的弊端,提出了較為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翻轉課堂 中職數學
隨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策略”的推行,中職教育也成了國民教育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職教育必將在更為嚴苛的條件下實現職業教育綜合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保證,灌輸式、教條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個性化得不到發展,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受到了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無法充分的發展。“互聯網+”翻轉課堂的出現,推動了民主平等師生觀的發展,成了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一、“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互聯網+”的翻轉課堂是近些年來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出現,使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前做到主動地預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將心中的疑惑與老師進行討論,也能引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
二、“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主動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夠得到很好地發展。以互聯網+作為技術保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更好地調節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況,將學生的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的訓練轉變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勤于動手,讓學生面對疑難能夠主動地搜集處理信息、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合作。使得教師和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共同的進步。在“互聯網+”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還可以看到課后任務的完成情況, 并據此對教學過程作出評估。通過持續改進教學成效,提升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思維和數學
素養。
三、“互聯網+”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策略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
許多教師在開展中職數學教學工作時,經常選取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的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思路,被動的將知識進行記憶,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保證,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是存在很大局限的。盡管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時間較短,卻能看到顯而易見的效果。為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需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制定與課堂相關的有趣的電子書或視頻,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電子書的檢測功能,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從而篩選出學生認為較難的知識點,將知識的重難點進行鞏固,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聽課率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尚未成年,較為叛逆,因此學習內部的紀律性較差,學生學習的自控能力不高,課堂的聽課效率極低。倘若教師不能夠把控課堂的節奏,教師的知識水平再高也無法將知識滲透在學生心中。為使認真聽課的學生不被干擾,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阻止此類現象的發生。從本質上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課堂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選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成為課堂主角,是改善課堂聽課率的關鍵。
(三)引進信息化教學手段
現如今,多樣化的輔助教學手段的出現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主場,教師成了課堂的引導者。因此,中職教師備課時,應當引進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將微課、MOOCS 等輔助教學運用到互聯網+翻轉課堂模式中。例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方程”這一內容時,首先,教師可在班級微信群提前告知學生本節課的內容,用獎勵的方式引導學生觀看有趣的微課視頻。其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自身具有的球體和直角三角形放置在桌面,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求出圓的方程。最后,教師可引導同學們在網絡在線測試中檢驗學生的把握程度,利用統計表將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總之,教師要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積極和教師互動,
四、結語
綜上可知,“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推動教師的專業化技能發展,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的學生潛能的發展,不斷地推進新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趙佐銘.基于翻轉課堂的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8(30):60.
[2]江波.“互聯網+”時代下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3):41—43.
[3]陳土生.互聯網+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17):14.
[4]謝春霞.淺談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四川勞動保障,2017(01):132—133.
[5]鄭承強.“互聯網+”時代下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8(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