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鳳
摘 要:小學生的朗讀能力直接影響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影響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打卡朗讀這一朗讀方式,能夠促使學生愛上朗讀,提高預習的效率,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打卡朗讀; 喜愛朗讀; 提高效率; 朗讀能力;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48-001
關于朗讀,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朗讀對于小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何等重要!筆者去年新接了一個三年級,班中學生的朗讀不是拖腔,就是拿調,不是讀破句,就是多字、少字、讀錯字,朗讀水平堪憂。而一堂課只有四十分鐘,面對46個學生,該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迫在眉睫。左思右想,決定利用打卡朗讀這一形式,改變班級學生的朗讀現狀。什么是打卡朗讀呢?就是在筆者每教一篇新課之前,先提示學生劃好課文朗讀的停頓標識,再把筆者的示范朗讀錄音發班級QQ群供學生聽。學生回家預習,把自己朗讀課文最滿意的一遍發班級QQ群,筆者聽每個學生的朗讀錄音進行評點指導。一個半學期的打卡朗讀實踐,發現學生朗讀情況改變很大,效果甚好。
一、打卡朗讀,促使學生愛上朗讀
每一篇新課學習之前,筆者都要求學生回家認真預習,課文朗讀不少于三遍,然后家長簽名明天到校老師檢查。這是筆者之前一貫布置回家作業的方式。第二天檢查家長簽名,大部分學生的語文書上有家長簽名。但是,總有一部分學生的語文書沒有家長簽名。一次在班級布置回家作業,筆者跟學生說回家作業預習課文,有學生接著說“家長簽名”。當時很生氣,馬上說:“不,課文讀3遍,把自己讀的最滿意的一遍發班級QQ群。”話音一落,教室里響起一陣“耶——”的歡呼聲。那天,四點二十分,已有一學生把朗讀錄音發QQ群里,隨后手機接連不斷響起“水滴聲”。晚飯后,筆者逐一點開學生的朗讀錄音,驚喜地發現學生讀課文的態度變認真了。花了1個多小時,對每個學生的朗讀都進行了或指導,或鼓勵,或表揚的點評。第二天語文課上,筆者大大表揚了朗讀好的學生。后來,每次新課預習,都發課文錄音,學生們都很喜歡。讓我驚訝的是有一個學生居然在夜里十點半發朗讀錄音。就在上周二布置預習,跟學生說可以不發錄音家長簽名,也可以發錄音,結果全班異口同聲說“發——錄——音。”可見,打卡朗讀,學生們是真喜歡上了這一方式。
二、打卡朗讀,提高課文預習效率
朗讀,如果學生認真專注,就能把課文朗讀通順。如果學生朗讀時心不在焉,那么就會一讀就錯。自從班級中采取了預習打卡朗讀的方法,明顯感覺到學生對于課文朗讀比之前通順。朗讀錄音“上傳”,是一種公開性的展示,是表演的另一種方式。第二天還有老師當堂的表揚,這無疑激起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和好勝心。那么,上傳新課朗讀錄音時,他們一定會悄悄地多練讀幾遍再上傳。有一個學生私下跟筆者說:“老師,今天你表揚我,說聽了我的朗讀令你感動。告訴你,我在家練了五遍,第六遍才上傳的。”可以想象,經過學生一遍又一遍練讀再上傳朗讀錄音,這自然把課文讀通順,讀連貫了。試問:這樣的打卡朗讀,學生的預習效率怎么會低?
三、打卡朗讀,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某件事感興趣,那么所有的問題都不成為問題。之前,學生朗讀存在的拿腔拖調,沒有停頓,或疙里疙瘩的想象。自從開始預習打卡朗讀至今,學生的朗讀水平真是有了很大提高,朗讀時不但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抑揚頓挫,語調、語速都因文而處理的恰到好處。因為學生每預習一篇新課之前,筆者都把自己練讀后的朗讀錄音發班級QQ群里。學生呢?回家邊看邊聽邊模仿,然后再一遍遍練讀,對于課文朗讀時的語調、語氣和語速也在一遍遍的練習中得到不斷修正,朗讀能力必然會得到提高。學生每一篇課文的預習朗讀錄音,筆者都會針對每個學生的朗讀在QQ群里進行點評,“你的朗讀真感人!”“請注意語速,有點快了。”“注意輕聲的朗讀,后鼻音字發音要到位。”……有時鼓勵,有時表揚,有時指點,有時跟某幾個學生說你們可以組成一個小組比賽,互聽彼此的朗讀,看看誰讀得好。等到打卡下一篇課文的預習朗讀時,這一小組的學生回家練讀一定會更起勁。這樣的打卡朗讀,學生的朗讀能力想不提高都難。
四、打卡朗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新課標也強調“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從而提高語文能力。自從打卡朗讀,學生們變得喜歡朗讀,把課文讀得通順連貫。課文讀的一通順,一連貫,課文中的一些經典語句和語段學生就潛移默化積累材料了,也習得了各種句式表達,還學到了謀篇布局的方法。例如:《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由于學生預習時已把課文讀熟了,有些學生敏感地發現,這兩棵樟樹為什么直到第三自然段才點明“這是兩棵樟樹”?筆者就告訴他們這是設置懸念的表達方法,為了引起讀者興趣。有學生提出文中第五自然段一開始為什么先寫石榴,好像顯得多余?學生再深入一想,發現寫石榴是為了跟樟樹形成對比,突出樟樹的可貴之處。課文的表達方法在學生的朗讀中自然而然被發現。正如張中行先生所言:“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這樣的打卡朗讀,指向寫作,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打卡朗讀,不僅對學生有益,而且對老師也有益,可以分散老師的工作量,可以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可以因欣賞到某些學生的動聽朗讀而心情愉悅……總而言之,打卡朗讀,一舉多得,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