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奎玲
【摘 要】隨著中國質量強國戰略的提出,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變得尤為重要。論文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調查訪問,指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諸如參與建設主體單一、組織結構不配套、建設內容不系統、考核激勵不到位等問題,為解決問題,提出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態系統的概念并從其主體、客體、運行機制角度進行了構建,明確了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體現“一把手”工程和“以人為本”的原則。
【Abstract】With the proposal of China's quality power strateg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single main body of participation in construction, the lack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unsystematic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assessment incentiv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ampus cultural eco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nstruct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subject, objec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clarifi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embodying the "first-hand" project and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態系統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ecosystem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0-0097-02
1 引言
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高校校園文化是青年培育正確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和主要環境,從這個層面上看,對于肩負著為服務區域經濟而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歷史使命的高職院校而言,在國家提出“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和“突出產業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開發,進一步改善高技能人才發展環境”的當下,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1]。
2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的師生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在價值取向及其相應的制度、行為規范和物質表現的總稱,依次表現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層次。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其校園文化不僅要彰顯大學教育的一般理念,更要根植于自身的職業培養目標,形成其特有的個性,包括:職業性,以能力為本位,突出職業色彩;區域性,應當滿足區域發展的時代需求,引導區域發展與轉型;校企合作性,需要依托企業辦學,走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需對標找差,因地制宜,對癥下藥。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經過對該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的多方調研,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①參與建設的主體單一。對于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來說,約80%的人(占調查總人數的比例,下同)認為參與策劃或實施的師生、企業、政府部門數量并不多,導致一方面由于缺乏與校園文化工作的感情連接,使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感覺,無法產生共鳴;另一方面因為缺少和外界的能量交換,難以保障校園文化工作與社會文化大環境、區域經濟文化環境保持一致,實現同步發展。②組織結構不配套。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工作成效不但事關大學生個體的成長、成才,關乎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而且校園文化工作復雜多樣。鑒于此,學校理應設立相應的部門,全面負責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但約70%左右的人認為學院的相關校園文化工作分散在學院的不同部門,使相關的工作難以保持其系統性和協調性,弱化了校園文化工作的育人作用。③建設內容不系統。高職校園文化的構成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其他三層文化都是由其派生出來的,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傳播著同樣的核心理念。約90%的人認為青職學院的四種層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都存在,但需要進一步梳理和精細化,即各層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不能用數量作為衡量標準,關鍵是要用質量說活,做到對置身其中的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價值熏染作用[2]。④考核激勵不到位。要得到什么,就必須考核什么,重要的事情得以落實的有效舉措是評估考核。約60%的人認為各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少有評估考核的環節,致使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甚至久拖不決。同時,各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參差不齊,也未能通過好與差等級評定的區別對待形成良性循環。
3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態系統的構建
以上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聯動,互相交織的,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要站在系統的高度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實現系統地整體優化。同時,校園文化工作不能閉門造車,需要以開放和取舍的心態與社會文化大系統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使校園文化工作和外界環境之間形成動態平衡的有機整體,而這正與生態系統的構成條件相吻合,從而催生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態系統。那么如何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生態系統,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3.1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態系統的主體
生態系統主體應由校園文化工作所要吸收的營養成分的提供者來決定。學院領導是校園文化工作的責任人,對校園文化工作有話語權;師生是校園文化的受體,因此,理應聽取師生的意見;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要聽取行業協會或合作企業的意見;同時,人才最終要為改革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需要政府部門有關人員的參與,為校園文化內核把關。因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生態系統的主體至少應來自學院領導、教師、學生、行業(企業)的代表、政府部門等,并由該五方主體組建校園文化的不同工作部門,分別負責校園文化工作的設計、開展、檢查、評估等工作,然后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使校園文化工作的人與事有機結合,推動該工作的成功落地。
3.2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態系統的客體
客體是主體在開展校園文化工作過程中結出的果實,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層次,而每一層次的表現形式可以多維度、多舉措地生動化展示,如校園精神文化可以包括辦學理念、校風、校訓、發展戰略等;制度文化是基于學校制度的制定而確立的行為準則,可以是辦法、指導(實施)意見、方案、行動計劃等;行為文化是活動文化,是學校精神面貌、學校作風、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可以是技能儀式、座談會、研討會、經典誦讀大賽、禮儀大賽等;物質文化是以靜態形式的文化成果存在的,可以是師生置身其中的物質環境和在落實院訓、學院精神等方面取得的物質成果。在立體化的四個層次的共同作用下,學院營造出覆蓋學生成長“三全”的濃厚文化氛圍,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教育效果。
3.3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①政校企三方長效合作機制。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需要政府、企業、學校三方的積極參與,要想使合作長期進行,離不開其中的自發調節機制和合作共贏機制。對于自發調節機制來說,政府在“質量強國戰略”的驅動下,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產生迫切的需求,所以政府會更主動地參與該項工作。同時,政府也會積極出臺合作企業的紅利政策,激發企業的參與熱情,高職院校則以培養優質的高技能人才作為回報。對于合作共贏機制來說,企業在為學校提供便利的同時,學校也應從企業員工培訓、課題研發合作、技術成果轉讓等方面發揮優勢,三方實現利益平衡。②監督檢查機制。有布置就要有檢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工作應由相應的監督檢查部門按照校園文化的實施標準,適時在各學院進行檢查評比,既可及時進行事前控制,防患未然,避免問題的出現,又可進行事中和事后控制,做到防微杜漸、亡羊補牢,使校園文化工作常做常新、與時俱進。③考核激勵機制。針對考核評價的結果要區別對待,才能讓優秀者繼續保持優秀,讓落后者產生迎頭趕上的驅動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4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①體現“一把手”工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把手”工程,校領導作為學校的核心靈魂要從內心去關注重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各部門“一把手”應是校園文化的第一宣傳者、推動者、責任人,使校園文化成為領導層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傳統和不斷革新的一套行為方式。②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校園文化從開始的征求參與者意見的尊重人、開展校園文化的依靠人、陶冶性情及歷練品行等的發展人、到最后培養出優秀的高技能人才的為了人,要始終堅守“以人為中心”這條主線和根本原則,使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挖掘,使校園文化工作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葉仙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校園文化中的職教元素分析[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0.
【2】祝大勇,賈立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7(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