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衛華
摘 要:幼兒教師肩負著兒童啟蒙教育的重任,其師德直接關系到一代人的成長和發展。在校期間,學校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有關活動,行之有效地培養幼教專業學生的師德,真正使教育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關鍵詞:師德;培養;方法
師德是指教師職業道德,是對教師所要求的道德,是教育生活領域中的道德,也稱為教育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既反映社會道德的要求,同時又是針對教師職業活動領域各種關系提出的規范要求。改革開放后,教育部對教師職業道德進行了五次討論和修訂。2008年,教育部和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聯合頒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表述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育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幼兒教師肩負著兒童啟蒙教育的重任,其師德直接關系到一代人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幼兒教師不僅要有學識才智,而且要有較高的德行修養,才能用自己的言行給學生施以深刻的影響。
對于幼教專業的學生,如何讓她們在學校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自覺學習的意識,這是開設有幼教專業的學校所面臨的教育問題。
一、中職學生的知識水平及道德現狀
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家庭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仍存在誤區,大多數家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中等職業學校,因而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對象基本上是初級中學的“差生”。他們不愛學習,學習的自覺性差,知識水平較低,而且他們普遍在思想、行為習慣、修養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缺陷。一是文明禮貌觀念淡薄,如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不愛惜糧食、使用廁所不沖水;部分學生由于從小被父母溺愛和嬌慣,不服從父母、老師的管教,見到老師不問好、出言不遜、滿口臟話和粗話,甚至在課堂上公然頂撞和辱罵老師。二是時間觀念淡薄,經常遲到早退,不但沒有愧疚之心,理由還真是五花八門。三是缺少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精神,即使是班集體的事情,大多數學生也都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觀望。這當中自然不乏幼教專業的學生[1]。
二、培養幼師德高重要性及主要內容
近幾年,新聞媒體經常曝光幼兒教師的虐童事件,社會輿論已經把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不僅是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的責任,更是培養幼師的搖籃——學校的責任。“智如泉源,行可以為儀表者,人之師也?!边@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從教的學識能力,還要求以身作則。
(一)師德培養是為師之要
黨的十九大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師德師風關系著祖國下一代的成長。韓夫子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把“傳道”放在首位,亦即是強調“傳道”的重要性。什么是“傳道”?也就是傳授為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古人也把“修身”作為“治國、平天下”為國為民服務的基礎。西漢教育家揚雄在《法言·學行》中指出:“師者,人之楷模也?!奔唇處熞宰约旱娜烁聍攘蛯W識魅力去感染學生,以自身高尚的人格與行為影響和感召學生的心靈世界,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徳有才之人。同時,《學記》也指出:“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薄盀殚L、為君”的素質是需要很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覺悟[2]??梢姷率橇⑸怼⒔I之本,因而培養師德是何其的重要。
(二)師德培養是實現公平教育的前提
黨的十九大把學前教育事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辦好學前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作為培養幼兒教師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尤是必要和重要?!暗掠庇眯聲r期的要求來說就是講政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完善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操守,培育新時代的育人之師。教師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人民素養之源,幼師更是源之源。源之不清何來江河之清?加強幼師師德師風的培養是為關系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必要。
(三)師德對實施整體改革、實施對全體學生全面素質起著關鍵性作用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用于探索創新;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四)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是教師的專業素質之一
教師職業的價值在于它能夠滿足人的發展的要求,為在教育活動中促進人的發展提供保障,它與教育活動的價值是統一的,在幼兒教師的職業素質中,教師職業道德是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靈魂,也是幼兒教育目標實現的保障,更是幼兒全面發展的條件。
(五)師德培養是不斷完善專業知識的助推器
教師的根本職責是教書育人,提高民族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和傳遞者,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選擇人類的文化精華,并將之刻畫在年青一代身上,實現人類文化的傳遞與豐富。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幼兒教師應該是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是幼兒學習活動中的合作者,幼兒教師還應成為研究者、學習者、創造者,更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由此種種,這就要求幼兒教師不僅要增強自身專業能力,還要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以適應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師德的養成
面對商品經濟大潮,面對改革開放所夾帶而來的形形式式的各種思想、思潮,如何去培育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要求的幼師的師德師風呢?
(一)理論打基礎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確立以德立教理念。我們所從事的教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民教育事業,教育培養具有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熱愛和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熱誠服務祖國和人民的接班人。因此加強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思想觀念的教育首當其沖,是當今“德”之首。把握準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方可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偏離這個根本就失去立事成業這基。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網絡的全球化,各種思想、思潮夾雜而進,一時迷惑了不少人的思想,一些人的愛黨愛國愛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懷受到沖擊,當然也波及到有志成為教師的青年隊伍。因此,運用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當代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去教育提高幼師的思想覺悟是當前重要任務。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法制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引導培育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以建立一支愛黨愛國愛民愿意獻身幼教事業的青年隊伍。
2.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增強以德立身觀念。在商品經濟大潮之下,當前一些青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存在著一些偏差:多幻想少信仰缺乏事業心、多講報酬少講奉獻、多講享受少講奮斗、樂于繁華少甘寂寞、多于浮躁少于埋頭苦干、多攀比少節儉等。幼師專業的學生也不例外。造就這些將來為人師表者要從“三觀”上著手。幼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工作,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身教更是重要,一言一行深入幼兒頭腦,影響之大之久是不可忽視的。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以培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的幼教力量。
3.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堅持“學高”“身正”信念。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作為一門專門職業,必須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教學需要教師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嚴格的和持續的學習來獲得和發展這些知識和技能”。學校就應該趁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幫助學生把“學高”“身正”作為學習目標,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寬知識的廣度。
綜上三者,理論實施之外還要輔予下面幾個具體活動去加強。
(二)加強實踐
1.開展師德師風論壇或征文活動,從理論上加深師德建設認識。鼓勵幼師專業學生積極參加活動。一是可拓展對師德重要性的認識,二是使之由被動感受上升為理性行為,傳言一百遍不如讓其自言成理一遍,三是使之知識水平得到提升。一舉反三的效果顯而易見。
2.開展實習體驗活動,培養愛崗敬業精神。此種實習體驗應以鄉村地區為主。遠離繁華與喧囂,體驗寂寞與艱苦;遠離金錢與奢糜,體驗專注與奉獻。幼教是一項不帶光環的事業,也許一輩子也不會給你帶來什么榮譽,可謂只有辛勤而無名聲,報酬也相對較低,工作生活圈子較小。如果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正確的三觀基礎,也許道罷艱苦寂寞而只有淚了。所以必須從學生起就要有所體驗與準備,否則見崗即潰。
3.開展關愛幼弱殘活動,培育大愛之心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是幼師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本質,是師德的核心。幼教崗位雖不是“大任”卻是必須極具愛心之職,需有慈母般大愛。他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尚未開蒙的幼稚小孩,他們的行為舉止都是“意識流”主導,對錯不分,是非不明,性格開朗者或調皮搗蛋或任性魯莽,性格抑郁者或偏坐一隅或想家濫哭。樣樣式式齊全。作為幼兒之師此時可能陷入手足無措境地,安頓一個浮起一遍,此起彼伏。此時所需的不是惱怒不是埋怨而應是愛與關注??朔≡瓯3值o是幼師的基本功。建立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培養大愛精神,待人無論貴踐無論貧富一概從人文角度上予以關注與幫助,使幼兒強烈地感受到與父母一樣的愛。多開展一些養老院、殘疾院關愛活動,有助于培育這種高尚情操。此種活動切忌走馬燈式地送錢送物形式主義,要讓學生真正的去接觸弱者,傾聽他們的心,了解他們所愿,從而達到體味弱者心靈,從心底里產生同情。同情心是大愛心產生的基礎,博愛情懷是同情心的升華。這樣在面對幼兒時便能以慈愛笑容從容教導。
4.開展紅色之旅活動,體驗堅韌與樂于艱苦精神。革命先輩奮斗之路是當代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革命先輩面前,所有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困難都不值一提。紅色之旅可以堅強意志增強信心。在今天看來紅色圣地都是風景極至,踏上圣地的人很多眼里只有風景了。但是在當初革命者聚集奮戰之時,那是遠離人煙荒蕪無食之地,是生存條件極為艱苦,地上子彈橫飛,地下流淌無數鮮血乃至生命之地。要讓他們明白革命的殘酷,是此方能實現紅色之旅。
5.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競賽活動,以賽促學。以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準備到競賽的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由被動到自覺主動地運用已掌握的教學技能和教師道德規范,對培養和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磨練堅強的道德意志和樹立堅定的職業理想信念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校學習期間就培養幼教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意識,使之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責任,用準教師的言行舉止、學識素養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雖然可能達不到“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但也會讓她們養成好學、正身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陳睿.現階段中職學生道德文化素質現狀、原因及解決辦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187-188.
[2] 劉凱明.淺析《學記》中教師素質的思想[J].才智,2017(2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