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家輝 張瑞雪
關鍵詞:電子地圖;大學生;需求;效率
在我國隨著科技、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高校數、大學生數也隨之不斷增加。為了滿足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學及周邊的各類設施不斷完善。大學及周邊地區的地理結構也變得更加復雜。同時密集的人口,大量的信息,高校的依托也使大學及周邊地區產生了豐厚的經濟價值。那么以何種方式將復雜的大學及周邊地區的地理信息更容易的獲取,成了提高大學及周邊地區發展效率的關鍵。通過移動通訊終端設備借助電子地圖技術將大學校園及周邊地區的絕大部分信息以數據的形式高效的分享每一個人。從而做到,更高效率的獲取區域地理信息,更高效率的了解陌生環境,更高效率的促進信息化區域發展。
一、電子地圖技術的在大學校園的發展現狀
2005年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百度地圖APP,運行平臺包括Web、PC、Android、IOS。覆蓋范圍全球209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特色功能有智能語音、AR步導、智能駕車導航。2010年高德軟件有限公司推出Amap。2013年12月騰訊公司推出了QQMap,即騰訊地圖。后國內陸續推出各類電子地圖類APP但市場份額遠遠不及這三大APP。
在我國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國人民經濟水平不斷增長,我國大學生手機使用率幾乎為100%,在科技知識集中的大學校園,相反電子地圖的發展及其微小,校園內的電子地圖技術也沒能同社會普遍的電子地圖技術產生合理的差異。且存在問題較為突出,因電子地圖類APP自身的發展方向,導致在校園范圍內的校園地圖畫面粗糙,不夠精確。室內空間信息模型建模與應用技術、地理信息本地搜索技術、快捷增量在線更新技術、三維實景地圖技術、云端導航信息技術、深度POI信息集成技術等種種先進技術在校園范圍發展較為落后。
大多數大學生對電子地圖技術發展目前所面臨的難題有所了解,但對電子地圖技術發展的前景持有樂觀態度,期待著電子地圖技術在校園范圍進一步發展,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服務,給大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根據調查,大學新生對校園周邊生活服務的了解是主動的,大學新生希望電子地圖技術在校園周邊餐飲服務到更多的推薦,期待電子地圖技術在尋找周邊的娛樂、住宿、購物場所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推薦服務。
迅速的提高大學新生熟悉校園環境的效率、豐富大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我們應該應用與大學校園,進而提高大學新生自入學期間熟悉校園的效率,幫助大學新生這一特殊群體在特殊時期解決關鍵問題,通過電子地圖技術獲得更多的信息,盡快融入大學生活。
在大學校園內新生入學期間常常發生迷路等現象,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并且大學新生因為步入陌生環境,心理波動較為復雜,幫助大學新生盡快熟悉校園環境,擺脫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同時盡可能為大學新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服務和無微不至的生活關愛。
二、校園電子地圖技術發展的必要性
以2017年為例,全國有2631所普通高等學校,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校園占地面積相比于高級中學占地面積大的多。普通高等院校各功能區域眾多,校園環境結構復雜。普通高等院校,所下設校區、學院、專業繁多,校園辦公區域、教學區域、生活區域不僅功能劃分明確,而且所屬專業劃分明確。為便于管理,校園辦公區域本應相對集中,但因辦公職能以及所直屬部門不同,各辦公區域又分散分布于校園內各學院辦公區域內。為方便與學生和教師,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校園內各辦公區域分散于校教學區域、校生活區域內,并沒有相對集中的辦公區域。
我國普通高等院校與高級中學不同,普通高等院校教學方式為學分制、選課制,與高級中學教學模式完全不同。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學習全校通識課、學習門類通識課、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通過教學培養方案,修夠所需畢業學分。普通高等院校各教學班沒有專屬教室。所修各課程所需的教室大多各不相同。并且普通高等院校下設各學院下設學科種類繁多,所需的專業教室同樣眾多,如計算機信息教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創新創業基地,以及眾多的個性化專業培訓教室等。普通高等院校與高級中學不同為滿足日常教學需求教學樓數量多,種類齊全。
為滿足師生的日常生活需求,校生活區域占地面積更為廣大。我國大部分大學生生活在校園內,以2017年為例,我國在校大學生數為2753.5869萬人。各大學,學生男女宿舍樓眾多,為滿足在校生生活的豐富性,生活區內普遍設有超市、商場、醫院、食堂、餐飲店等生活服務設施。并且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生活服務設施如食堂、超市都在一個以上,根據校園規模甚至會有更多的生活服務設施。
因眾多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大學生入學并不會主動了解校園及校園周邊的生活環境。大學生入學之前了解校園的程度,僅限于官方對學校的介紹和別人對校園基礎環境的描述,對學校的大部分環境十分的陌生。根據調查大學生入學之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校園的環境依舊不了解。
大學生入學初期由于對陌生環境不熟悉普遍會出現心理狀態。大部分大學生會造成心理環境較為復雜等情況。同時對大學也充滿著好奇和警惕。許多大學新生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如今,在大學校園里,休學、退學、自殺、犯罪等現象屢見不鮮,有心理障礙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從中學剛剛升入大學的新生,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關系等因素的改變、許多學生表現出不適應,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迅速地幫助大學新生熟悉環境能夠有效地抑制心理問題的發生。
電子地圖技術龐大的地理信息能夠幫助大學新生更快的了解到校園周邊的生活娛樂場所,進而促進大學城的建設,為大學周邊生活服務類企業用更低成本的帶來更多的優質新鮮客戶。
電子地圖技術能夠直接的幫助大學生迅速了解復雜的大學校園的各個結構、區域。幫助大學新生緩解因陌生而造成的心理問題。間接促進大學城商圈經濟發展,迅速打開校園周邊眾多的客戶流量,同時豐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電子地圖技術在校園的應用具有極大的必要性。
三、電子地圖技術在校園內發展的不足
電子地圖技術在校園內發展還有很多不足。主要存在的問題在于地圖應用過于復雜且大學生個人方向感差導致看不懂、使用過程中準確度無法保障、室內的地圖信息不足,視覺效果差不易理解,提供的信息內容不多、電子地圖技術在校園內的應用服務還不到位。
目前的電子地圖技術主要服務于社會,且主要服務是車載地圖導航、社會生活服務和位置搜索,在對社會服務方面目前電子地圖技術發展較好。但是電子地圖技術在校園內的發展還不夠滿足大學生的生活需求。大學自身的技術水平較高,校園人口密集,人口素質較高,目前電子地圖技術無法給予大學生完備的服務。大學生幾乎沒有收入來源,但是目前大學生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較高。電子地圖技術的應用需要改進其在大學校園內外的生活服務,地圖技術的優化和精細,幫助大學生熟悉校園環境。
四、電子地圖技術在大學校園內的發展策略
(一)提高電子地圖技術應用在大學新生群體的服務有效性
電子地圖的應用主要以地圖類軟件為主,大學新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極易作為優先推廣的用戶群體,大學新生群體由于初次步入大學校園出于對環境的陌生,極易接受新鮮事物,并對新鮮事物產生依賴,因此極易對某一應用服務產生興趣,并長期保持粘性,除了要加大在新生入學期間的推廣活動外還需要,提高軟件自身的對大學生群體的服務有效性,才能在大學新生群體中產生依賴和良性循環。
部分消費者使用電子地圖技術后,僅僅靠價格誘惑將其留在這個消費市場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加以彌補某一部分服務欠缺的不足。
(二)加強電子地圖技術應用的內容建設和用戶體驗
在提高軟件自身應用方面,要著重提高在校園內及周邊地區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服務的推薦。并進一步提高軟件所提供內容的豐富性和優質性。還要提高在室內3D技術的應用,提高在室內地圖步導的服務。制作簡易直觀立體的校園地圖。以及其他細節的制作優化,提高地圖的真實性,并時刻關注大學新生要求、社會潮流等等,從而提高自身的服務優化。
在用戶體驗方面,應在大學生入學期間以最大的努力程度,留住每一批大學新生的心。加強在服務有效性的方面推廣力度,使其成為有用的軟件,還要提高在創新點的推廣,如室內3D地圖步導服務的推廣。
(三)建設完善電子地圖技術應用商業模式
在電子地圖類軟件發展的過程中要建設完整的企業模式。在基礎的電子地圖服務以外,還應發展校園生活服務等大學生需要的其他校園的服務種類,進而提高在大學生群體的使用粘性。提高應用的可使用性。確定目標客戶為大學生群體,并為大學生群體的利益服務。為保證企業盈利但又不太過于損害大學生群體的利益,企業應將盈利點放在用戶流量和商家服務上,盡可能減少在大學生群體的服務附加費用。盡可能的實現大學生群體的免費。
在產品定位方面要盡可能的提高軟件的質量,為全國各大學大學生群體提供一個更加優質、便捷的校園生活及校園生活體驗,以滿足全國大學生在入學及日后校園生活過程中更快適應校園生活與提高校園生活質量等個性化需要。
在競爭定位方面要最大程度避開現有的市場競爭企業,發展其他電子地圖軟件所未涉足的領域,并從其他定位上進一步地發展,從組合服務上進行服務捆綁和用戶粘性的培養。相比較現有公共生活服務類行業所給予的更加龐大的信息量、更加碎片化、未知安全性的信息獲取方式,也是其市場競爭的主要優勢。
五、總結
電子地圖技術向校園內發展的前景良好,且目前電子地圖技術校園化發展存在市場空缺,因此大學生的需求旺盛,迫切需要提高大學生活的質量和效率,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大學生群體的生活質量要求極高,大學市場在電子地圖軟件的需求方面很大。且用戶群體十分巨大,具有很好的市場商業價值。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大學生用戶群體的數量也不短的增加,很大程度的促進了產業的未來發展潛力。
目前我國電子地圖技術的應用在大學發展的程度較低。電子地圖技術還需進一步突破大學校園發展的困難,如迅速吸引用戶群體、提高用戶群體使用率、提高用戶群體粘性;并進一步提升軟件的自身質量提升,服務的個性化、多樣化。未來大學電子地圖企業必將成為擁有巨大用戶群體、擁有高素質用戶群體和極度忠誠用戶的現代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