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教育部,2012)。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近年來,不少學者研究如何在英語閱讀課堂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為了披露研究現(xiàn)狀,了解發(fā)展趨勢,本文對近五年相關研究進行綜述。
關鍵詞:思維品質;英語閱讀;趨勢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內容分析法是對傳播內容做客觀而系統(tǒng)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本文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進行高級檢索,文獻分類目錄是哲學與人文科學,以“思維品質”為主題,收集了2014-2018五年間被高引的相關學術文獻100篇。
一、 基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趨勢
從近五年有關閱讀與思維品質的論文數量統(tǒng)計可以看出如何在閱讀課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受到了關注,論文發(fā)表數據呈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教師為了推動課堂教學,研究和嘗試在英語閱讀課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用教學效果來驗證自己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者以“小學英語”,“思維品質”“英語閱讀教學”為主題檢索,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中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二、 基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
(一) 理論研究
1. 有關本課題的國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在西方國家,較早提出思維品質的人是Guilford,他認為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深刻性和靈活性,但是他沒有把他的理論付諸于教學實踐中。斯騰伯格提出智力三元論。Goldberg(2004)認為思維導圖是開發(fā)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工具。Fair和Kachaturoff,Wankat和Oreovicz介紹了一些在課堂提升思維品質的活動和策略。思維包括更為復雜的認知過程,人們依據認知過程的復雜性依次將他們稱為高階思維(higherorder thinking)和低階思維(lowerorder thinking)。布魯姆(B.S.Bloom)認知目標分類及安德森(L.W.Anderson)修訂的“新版教育目標分類學”是最有影響的思維層次框架。新版目標分類將認知過程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六個撐起,其中前三個層次是低階認知能力,后三個層次是高階認知能力。這六種能力是積累遞進的,低層次認知能力是高層次認知能力的基礎。美國思維品質教學滲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隨著長時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從更深層次更全面的視角審視英語閱讀教學。
2. 有關本課題的國內研究現(xiàn)狀述評
北師大王薔教授指出當前英語課程改革的新動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關注學科育人價值和關注學生思維發(fā)展和關注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專家夏谷鳴在解讀思維品質時候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強調教師不要誤以為思維是在數理化等理科學習中發(fā)展的,要在英語學科中關注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系統(tǒng)訓練。在語篇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觀察、比較、分析、推斷、批判等能力。教育部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教育部首批國培專家魯子問結合閱讀教學的案例,他指出“教材是課堂的基礎,若發(fā)現(xiàn)教材已有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內容、活動不夠豐富,就要深度分析教材,找到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內容、活動或者補充設計相應的活動。”(2016)朱浦2017年向教師們展示上海市中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結構圖時,他主張教師要通過對學生語言技能聽說讀寫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學習思維,最終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學科素養(yǎng)。
(二) 實踐研究
1. 以教法為切入點研究思維品質
教法研究主要指有關教學法的探討,教學實踐經驗總結等。沈國鋒(2017)指出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于跟讀、背誦、復述等低層次思維活動,更要靈活結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和具體的閱讀任務,通過設計具有思維含量的閱讀活動有意識地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薛璇瑜(2016)就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進行闡述,主張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抓住正確的時與機,巧妙設計開放性問題,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進而提升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文章強調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2. 以不同文體為切入點研究思維品質
宋桃娟(2017)結合Story time板塊教學實例,從話題導入、文本解讀、深化故事等方面,闡述在Story time板塊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得出語言學習不僅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習得過程,也是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的結論。黃莉艷;崔嵬(2017)以大貓英語分級閱讀Scary Hair為例,闡述了如何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文中提出繪本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同時提出作為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從理解語言本身去設計教學,還要從思維角度考慮活動的設計的觀點。
3. 以一節(jié)英語課中如何發(fā)展學生某一項或多項思維品質為切入點研究思維品質
孔廣文(2017)結合語篇教學案例,思考并闡述了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批判性閱讀和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的思維發(fā)展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他認為批判性思維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一項重要內容。李繼媛(2019)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繪本,引導學生感知繪本的畫面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在想象與感悟中培養(yǎng)各項思維品質。
4. 以影響學生思維品質的因素作為切入點研究思維品質
張?zhí)﹦偅?017)從教材、教學活動、思維慣性和評價方式四個方面分析影響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因素。提出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四種策略,即突破教材局限,提高材料的多樣化;優(yōu)化教學活動,提高活動的層次性;優(yōu)化評價方式,提高評價方式的多樣性;打破思維慣性,提高思維模式的多元化。
(三) 其他研究形式
除了論文發(fā)表以外,有關基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還采用了課題研究、研討會、教學觀摩等形式。比如,越秀區(qū)的鳳霞老師。再如,合肥的小學。
此外,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分舉辦了數量眾多的基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閱讀教學觀摩,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了學習的平臺。
三、 總結與思考
(一) 研究效果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基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呈良性態(tài)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越來越多的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學方式,注重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二,一線教師在閱讀課精心設計各種教學任務,不斷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取得了一些在閱讀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明顯的提升。
(二) 存在問題
1. 越來越多學者關注閱讀課堂上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但關于思維品質的研究較多針對的是中學生或大學生,較少從小學生的角度去研究。
2. 較少學者針對英語學科和本土學生的特點提高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
3. 基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該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框架。
4. 基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教學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和由此帶來的課堂轉變,比較缺少對學生學習變化的研究,比如學生在有思維品質提升的閱讀課堂的心理和行為出現(xiàn)了哪些變化等等。
(三) 對未來研究的一些建議
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支撐。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后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閱讀教學的實踐我們也許要從以下方面思考。
1. 參照課程標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尋找補充符合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內容。
2. 探索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閱讀教學的評價方式。
3. 加強師資培訓和專家引領,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閱讀教學課。
作者簡介:
林海麗,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海珠區(qū)南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