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歡歡 趙洪進
摘 要: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重要金融戰略。基于此,從經濟發展水平、收入差距、基礎設施條件以及教育水平方面,詳細探討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然后從指標構建、測度及結果分析方面評價我國各地區2007—2017年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研究發現,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依次降低。
關鍵詞:普惠金融;影響因素;變異系數法;普惠金融指數
中圖分類號:F83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0-0079-03
引言
2005年“世界小額信貸年”,聯合國針對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金融排斥現象,提出形成一個全面的、多層次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將“普惠金融”界定為讓每一個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夠及時方便地并以合理價格獲得滿意的金融服務。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不僅可以加強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緊密聯系,也可以滿足低收入群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同時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分析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測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影響因素
第一,經濟發展水平。一般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就越容易吸引大量的金融資源集聚,人們就可以相對方便快捷地獲得各種所需的金融服務,相應地普惠金融的發展就會越好,所以經濟是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會直接影響到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收入差距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城鄉居民之間,改革開放初期,由于我國發展的次序和側重不同,導致城市發展超過農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金融機構更加偏好為城市居民提供金融服務,使得廣大的農村地區缺乏金融機構的支持,農民很難獲得金融服務,從而影響到普惠金融的發展。
第三,基礎設施條件。基礎設施主要體現在交通、通訊等方面的便捷。隨著交通、通訊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愈加齊全,普惠金融服務的成本降低了,金融機構自然愿意到農村等偏遠地區開設分支機構,為當地居民提供所需的金融產品等服務。與此同時,金融需求者也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金融服務,從而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1]。
第四,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同樣會影響到普惠金融的發展。受教育水平越高,往往會對金融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或者更容易接受相關的金融知識,會明白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的風險和收益,從而理性客觀地選擇適合自身的金融服務,進而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
二、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
(一)指標構建與數據來源
1.指標構建。本文在參考學者張建波[2]對普惠金融發展指數構建的基礎上,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可比性以及代表性,從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兩個角度出發,共構建8個統計指標來衡量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見表1)。
2.數據來源。本文涉及到的數據均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各省《區域金融運行報告》和歷年各省市統計年鑒等。
(二)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測度
本文主要借鑒Sarma(2008)[3]對普惠金融指數指標體系的測算方法,步驟如下:
1.確定權重。為了能夠客觀地反映出不同指標對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貢獻程度差異,本文采用變異系數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首先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平均值■i和?滓i標準差,得到第i項指標的變異系數vi=?滓i/■i,則第i項指標的權重為wi=vi/■vi(0≤wi≤1)。
2.標準化處理。采用線性離差系數法對原始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可以消除不同量綱對計算結果的影響。第i項指標標準化處理后的歸一化值為xi=wi(ai-mini)/(maxi-mini)。
3.測算普惠金融指數。如果衡量普惠金融發展指標有k個,那么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可以表示為k維笛卡爾空間中A(x1,x2,…,xk)。其中,點O(0,0,…,0)(ai=mi)表示普惠金融發展最差的情況,即完全的金融排斥點;點B(w1,w2,…,wk)(ai=Mi)表示在每個指標維度上普惠金融都發展到最好狀況。因而,普惠金融發展指數(ifi)可以表示為點A與點B的歸一化的反歐幾里得距離ifi=1-■。
(三)結果分析
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的測度結果只是一個相對值,不代表各地區真實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但可以說明各省域在同一時間段的普惠金融發展差異和相同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在時間維度的變化。
從普惠金融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不均衡。2007—2017年,我國東部地區的普惠金融指數均值是0.243,中部地區是0.067,西部地區為0.043,中部和西部差異不大。總的來說,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由東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在某種程度上,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普惠金融發展程度越好,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金融機構和金融從業人數較多,金融積聚效應明顯,其普惠金融指數也較高;相反,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其普惠金融指數也較低,新疆、青海、西藏以及內蒙古地區,地廣人稀,再加上城市化水平較低,尤其農村地區資金外流嚴重,導致其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低[4]。
結語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時期,普惠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作為金融供需雙方,都應該在充分了解普惠金融的內涵、發展程度以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運用普惠金融。同時,國家也要加強普及金融知識,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和重視金融調控,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王婧,胡國暉.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論壇,2013,(6):31-36.
[2]? 張建波.關于普惠金融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門檻效應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18,(1):146-152.
[3]? M.Sarma.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Very priliminary draft)[J].General Information,2008.
[4]? 劉陽.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師,2018,(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