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學工作開展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學課程開展,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以及校園文明學習風氣的改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實踐教學中關于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文章針對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進行簡要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踐;應用;策略
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在開展中,從其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策略的實施效果方面評估,采用交往性教學模式,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學實踐則較為常見。其中在實踐教學中,如何切實有效的發揮交往性教學的應用效果,同時合理的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則引起了教務研究人員的重視。筆者簡要剖析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以盼能為相關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應用發展現狀及意義分析
隨著當前我國科、經貿、文化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關于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發展,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整體的發展現狀較為良好,為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以及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合理養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從思想政治概念的形成邏輯進行分析,其概念邏輯的形成,經過了大量人群,通過若干交流、交往、執行行為,集體性活動,所產生的一種統一性的思想,行事行為準則。因此從其核心的邏輯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在教學發展中,實施交往性教學則為溯本追源的一種教學應用模式。另外從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發展的邏輯分析,其從概念認知、概念應用、理論理解、體系完善的角度進行教學實踐,使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社會、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了良好的互動性學習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和應用質量,同時也最大化的提升了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交往性”教學模式應用的意識問題
從當前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發展現狀,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式,以及宏觀的教學反饋效果方面進行評估,教師在交往性教學模式的實踐中,應用意識存在問題,則普遍存在的一類問題。其中從具體的實踐教學現狀分析,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應用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教學意識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對于交往性教學模式的認知不足,存在意識薄弱,以及教學執行不到位的現象。最終造成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普及出現問題,同時也造成了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失效現象。此外分析,教學人員的交往性教學應用意識不足,也造成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嚴重的影響了思想政治教學質量,同時造成在實踐應用教學中,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知識內容的理解不足,以及教學進度緩慢的現象。
(二)“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完善性的問題
從“交往性”的概念進行分析,為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性活動行為。同時在實踐交往互動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差異,以及事物之間的差異性,交往性概念為過程性的總結,以及過程性的形容,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因此從實踐應用的角度進行分析,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理論完善性問題也為主要存在的問題。其中理論完善性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在針對學生實施“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中,其基礎教學模式的理論架構,指導意見,以及綜合實踐評估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現象,最終造成在差異化較大的學生群體中,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出現了適應性問題,以及合理性方面的問題,無法全面有效的開展交往性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最終造成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踐教學,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呈現為形式化的現象,嚴重的影響了交往性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因此加強其教育理論的研究及完善,也為未來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踐應用中的主要發展方向。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階級關系”問題
新時期下從傳統的儒家教學理念,以及客觀性的教師和學生關系分析,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的不平等階級關系問題則較為多見。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兩者之間的關系較為固定化,同時由于老師身份的局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相對較少,老師無法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真正的內心需求。另外教師與學生之間階級關系的客觀存在,也造成“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存在客觀的阻力,最終造成“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存在基礎架構方面的阻力。該類客觀阻力現象的存在,造成教師在進行交往性互動教學時,無法準確定位身份角色,造成在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中出現問題,影響了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其次學生方面,因教師的引導出現問題,因此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也無法準確掌握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方式,最終造成在其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無法達到理論構想效果。
三、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改善策略分析
(一)提升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往性”意識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從客觀的角度分析,其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分析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教學現狀,改善教師在教學中的交往性教學意識,以及提升對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技能,則對于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教學效果提升意義重大。具體實施中關于教師意識的改善,學校可通過多個方面進行改善。其一,校方招聘具備專業技能的教學人才,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其二,校方主動展開教師教學技能培訓,以及教師的教學技能競賽活動,以此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其三,營造“交往性”教學氛圍,通過教學環境的改善和營造,進行交往性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完善“交往性”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
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體系的制定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效果顯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預期效果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從當前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教學發展現狀進行評估,通過對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完善,進行后期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交往性教學,則為有效的改善措施。具體在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中,關于交往性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的完善,教學單位在實際發展中,可通過組織教師調研,組建科研平臺,組建學生學習小組,進行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研究和建設。
(三)優化課堂氣氛,加強教學互動
從交往性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分析,課堂教學為重要的教學過程,因此優化課程教學氣氛,加強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則為教學實踐中的主要改善策略。具體實施中關于課堂氣氛的優化改善,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基于學生特點,區域民俗習慣,以及時事政治熱點,建立班級小組的方式,通過小組間的交流,以及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達到改善課堂教學氣氛,以及提升交往性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同時減少因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不足,產生的交往性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質量不合格,以及整體教學進度緩慢的現象。
(四)學以致用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從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目的角度進行分析,落實學以致用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策略進行教學實踐,則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實踐中的主要改善策略。其中在具體的實踐教學發展中,為合理的發揮交往性的實踐教學效果,同時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教師在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踐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級段,開展相關社區清潔活動,支教活動,以此根據學生特點,開展教學中的差異化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規避單一通過課堂教學,造成的思想政治知識過于抽象,以及理解難度大的現象。
四、結語
從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發展現狀分析,為合理發揮交往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同時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實踐發展中應從改善交往性教學意識,優化課堂氣氛,以及完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方向進行發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為發揮交往性教學效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也應從積極互動,以及配合教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向,進行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及應用,最終達到提升實際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郭婉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及對策探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8,39(12):80-83.
[2] 吳壁葵,張少蘭.主體間性視域下交往范式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01):133-135.
[3] 張國寧,魯燕.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路徑探析[J].理論導刊,2019(05):61-66.
[4] 高元龍.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間性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36(05):189-191.
[5] 毛婭萍.基于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81-82.
[6] 安立峰,吳楠,張季芳.全主體交往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02):122-125.
基金項目:文章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結題成果,項目編號:2015sjd401。
作者簡介:孫蓉娟(1988.06- ),女,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南開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