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晨
【摘 要】 在生活中,估算有著廣泛的應用,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能夠靈活運用估算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本文分析了小學估算教學中的現狀,淺談了小學數學估算的價值。
【關鍵詞】 小學數學;估算;數感;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估算教學,對于培養小學生猜測、推理、判斷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可以提高小學生對事物進行綜合性和概括性認識的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更是將估算作為發展學生數感和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一、估算教學的現狀
蘇教版教材分學段安排了估數、估算、估測三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估數占20.4%,計算估算約占57.5%,估測約占22.1%。集中分布在二至五年級,出現次數占總數的91.2%。從宏觀的角度看,教材內容的編排逐級遞進,螺旋上升,估算越來越被重視。
從微觀層面上來說,教材這樣的編排導致一部分教師難以恰當地把握各學段預定的教學目標,導致對估算教學的目標不太明確。此外,部分一線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流暢性,對學生的估算進行單一的評價,而忽略了由于估算方法的多樣性導致的估算結果的不確定性,需要教師對估算結果的評價有一定的開放性。何代杭老師也曾指出教師對于口算和筆算過于重視,而忽視估算的內在價值,又或是只注重教學估算方法,而忽視學生估算意識、估算習慣的培養。翁金坪老師指出學生對于估算存在“算著估”“胡亂估”“懶得估”這幾種不良現象。究其原因,老師講得少、考核得少、評價單一等諸多因素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缺少估算意識,不會主動去估,而是通過精算去解決,還有到底什么時候可以估,學生也難以準確把握。如以下兩例:
例1:小明家每天用電量大約是5.2度,一周大約用電多少度?
例2:一個9人旅行團去游樂園游玩,門票每張97元,1000元夠嗎?
經常有學生對例1進行估算,因為看到了“大約”兩字,便習慣性地把5.2估成5,殊不知這里的大約只是一個近似值或者說是一個平均值。恰恰是例2,我們可以通過估算很快判斷出小于1000,而多數學生會通過計算之后再比大小,甚至一些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要求學生通過計算之后再判定,在我看來,這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二、估算教學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數感
從數與數量的角度看,估算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數的大致范圍,發展學生的數感。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就有這樣的教學環節,學生抓一把小棒,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根小棒,再數一數。這樣游戲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在游戲中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估的意識和能力,通過估算來發展學生的數感。
從運算的角度看,估算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與否,運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對計算的結果做預先定位,快速地確定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通過計算前的估算和計算后的檢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如蘇教版教材中教學整數除法時,經常需要學生通過估算來確定商是幾位數,尤其是像計算763÷7這類商中間有0的算式的時候,學生計算容易漏掉0,如果先估算出結果是三位數,就會發現19這個結果是錯誤的。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階段是學生空間觀念初步形成的階段,學生通過點、線、面、再到立體圖形,逐步建立長度、面積、體積的概念。一分米大約是一搾,小學生手掌面的面積大約是一平方分米,手指頭的體積大約是一立方厘米,一個書包的容積大約是140立方分米……蘇教版圖形與幾何的教材編排中,正是通過對物體長度、面積、體積的估計,讓學生不斷感知這些概念,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說到估算,它在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比如通過估計每天早上上學從家到學校大約需要多久來確定早上出門的時間;去買文具的時候,根據自己要買的文具估算自己要準備多少現金;估算自己從一個地方到下一個目的地大約需要走多遠……由此可見,估算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已經逐漸變成我們自己的內在需求。
三、估算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啟發者。要改變小學估算教學的現狀,主要還是從老師的課堂教學入手。
小學估算教學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這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蘇教版教材也是根據這個來進行編排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對小學階段各學段估算教學目標有整體把握,正確、透徹地理解估算教學。在各個學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從整體上達到小學階段估算教學的目標。
估算方法的多樣性導致估算結果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在估算方法指導和優化的同時尊重估算方法和結果的差異性,鼓勵估算方法多樣化。
教師平時還要成為估算教學的有心人,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搭建估算的平臺,而不光是局限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