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滌非
摘要:作為為社會提供人才資源的一個重要基地,高校若想提升其教育管理水平,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但當前很多高校教育管理方式依然比較陳舊,無法與當前的教育目標和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校教育管理人員必須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將以人為本理念滲透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調動高校師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以實現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 高校 教育管理 融合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177—02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須以師生為管理主體,將以“事”為主體教育管理理念轉變為以“人”為中心。從根本上說,以人為本是我國綜合國力得以提升和科學發展觀得到全面落實的必然要求。社會迅猛發展的21世紀,我國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全面滲透以人為本理念,并將其貫徹到各項工作中,既有利于提升高校綜合實力,也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與教育發展水平。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合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性
1.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
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現階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應該培養、尊重人才,遵循以人為本原則,以實現綜合性人才培養目標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目的。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依照學生特性,將學生不同領域的創造力與潛能開發出來。[1]
2.培養高校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當代高校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及價值觀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大學生也會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征,也會出現各種精神與心理問題。比方說,一些高校生意志力薄弱、缺乏積極性、生活與學習懶散等。社會上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習氣也會影響到高校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創建精神文明校園,教育管理工作中應滲透和融合以人為本理念,既能夠提升高校生獨立思考能力與文明素質,又有助于高校綜合性人才的培養。[2]
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僅將高校教師作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
高校教育管理中,高校生應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對象,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卻錯誤地將教師作為教育管理的重要對象,僅重視對高校教師的管理。認為只需做好高校教師教育管理工作,高校教師就能夠做好高校生教育管理工作。該錯誤思想造成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非常嚴重的弊端。高校未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置于首要位置,忽略了對高校生的教育管理。
2.教育管理方法嚴重模式化
目前我國依舊有很多高校采用應試教育的管理方法,認為大學生只要學習成績優秀,就達到了教育管理的目的。然而,該模式化教育管理方法對高校生發展具有很大的制約作用。教師向學生講授大學課程重點教學內容與容易考到的知識點,學生死記硬背。盡管高校生的考試成績比較好,然而,該應試化教育管理方法卻直接扼殺了高校生理解課程內容與自我認知的能力。盡管高校生學到了理論知識,卻并沒有在生活與工作實踐中真正應用。這極大地阻礙了高校生整體素質水平與專業技能的提升,而且對發揮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極為不利。[3]
3.教育管理者缺乏人文意識
高校教學中,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主體,學生則是知識的接收者。如果無法保障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高校教育管理水平與質量。[4]此外,高校教育管理的內容也存在人文精神缺乏的情況。教育管理者人文意識缺乏,教育管理方式不符合人文特性。各管理主體依舊采取傳統方式處理教育事務,并未依據以人為本理念解決問題,教育管理手段缺乏創新。
三、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融合和滲透
1.充分發揮高校生以人為本的主體作用
應該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高校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主體。也就是說,高校的所有教育管理活動均必須圍繞高校生設計與展開。在高校教學管理與教育工作中還應重視高校生個性化教育。重點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高校生主觀創造性與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確保高校生能夠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價值與作用。
2.高校教育管理方法應與高校生特殊性相結合
通常高校生都來自五湖四海,每個高校生都存在其獨特性,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應該融入以人為本理念,尊重高校生特殊性。由于高校生區域性與民族性有差別,學生素質與特點也存在一定差異性。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教育管理應該與大學生特殊性相結合,充分尊重高校生個性化特征,不斷變革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確保所有高校生都可以實現長足發展。高校教師應注重和高校生的溝通交流,不僅要注重高校生行為變化與思想動態,而且還應該引導高校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5]
3.通過科學發展觀強化以人為本理念
從根本上說,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與核心,所有活動都必須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尤其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所有關于高校教育的管理活動都要融合以人為本理念。而高校負責人有責任積極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理念。高校教育管理者應該正視高校生的價值,充分發揮高校生主觀能動性,成為以人為本理念的實踐者和倡導者。除此之外,高校學習氛圍也要逐漸向以人為本的學習氛圍轉變,確保高校師生能夠充分意識到以人為本理念并非僅僅針對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均是其實踐者,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促進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滲透。
四、結語
隨著我國全面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教育工作將全部精力與注意力放在學校建設與教學工作中,比較重視對事的管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逐漸將教育管理重心轉移到人身上。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滲透以人為本理念,有助于推動人才強國戰略的有效實施,是全面貫徹科學管理與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要求。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深度融合以人為本理念,將人才培養合理性與科學性充分發揮出來,結合理論與實踐,為我國社會迅猛發展提供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寧江.“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具體實施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6X).
[2]賈斯棋.談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J].才智,2017(27):37.
[3]單小芳.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J].繼續教育研究,2017(3):6.
[4]趙愛紅.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21):221-222.
[5]左寶霞.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教育與職業,2015(19):23-25.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