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謙
摘 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群的建設是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集中體現,可以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促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資源和形成行業對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科研成果共享。為了加強藝術設計專業群特色建設,適應社會對優秀技術人才的市場需求,更進一步推動藝術設計系專業課程改革,文章通過對企業的實地走訪,結合實際情況,對藝術設計專業群建設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職業能力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專業群建設;全媒體人才;職業能力;藝術設計
一、專業群建設的背景與意義
隨著對應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需求的增加,藝術考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各大專業都在調整和確立新的辦學目標,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專業群建設是專業整合與發展的重要環節,可以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提高教學目標,增加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使教學方法和活動更加多樣化,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實踐途徑。
藝術系學生有深厚的美術功底,收費較高,家長對專業發展也比較認同,學生畢業就業情況良好,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都有藝術設計系專業。為了增加在同類院校中的競爭力,修改人才培養方案,確立新的辦學理念,建立高標準的藝術設計專業群,培養高水平的適應地域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是藝術設計專業群建設的大趨勢。
二、人才培養需求分析
通過對本地企業的參觀考察、探訪、調研發現,高職院校之間的生源競爭實際上是專業建設的競爭,好的專業接收的學生素質整體較高,學生就業率也高,而專業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培養質量的競爭,所以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核心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分析
結合藝術設計專業設置的專業課可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產品,如產品包裝、書籍設計、logo設計、手提袋設計、海報設計等,無論是主視覺設計的應用還是宣傳,都需要設計師。由此看出,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十分廣闊。通過對企業的考察和調研,筆者了解了藝術設計畢業生在企業的工作現狀、就業心態和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對藝術人才培養的要求等情況。
其中,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專業所面向的有廣告設計與制作、包裝設計、版式設計、標志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宣傳片拍攝等涉及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的工作崗位。圖文信息處理專業所面向的主要崗位有攝影攝像、掃描與輸入技術、版式設計與制作、網頁設計、電子出版物制作、新媒體運營、交互媒體設計、UI用戶界面設計等。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所面向的主要崗位有文化創意、包裝設計、產品營銷、新媒體內容制作發布、網站維護等。
在專業群培養的范圍內培養全媒體人才,是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體現,企業對人才的專業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企業招聘時大都招聘有一定的藝術審美能力、有較深厚的文案功底、有豐富的創意能力、有公眾號運營的經驗、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行動力、具備和客戶溝通的能力、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從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相對于社會上招收的員工,具有文化素質高、基礎知識扎實、操作技能熟練等優勢,但通常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
(二)企業人才需求分析
隨著頭條號、抖音、微信、微博、直播等年輕的新媒體行業的迅猛發展,新媒體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行業,大批的企業都希望能夠在新媒體領域占一席之地。因此網站、微博、微信、論壇、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對日常運營管理人員的需求也日益上升,這就需要大量新媒體運營人員。企業對這些人員的要求為有較強的文字編撰能力、有媒體運營經驗、能對選題進行獨立策劃、能夠對各種直播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綜合起來就是招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音視頻制作人員、文案寫作人員、系統運營人員等。如山東新佳怡包裝有限公司因發展需求,需要精通淘寶店鋪裝修與維護、公司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公司網站基礎設置、商品上下架、平面設計等傳統平面設計與新媒體技能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目前這類人才嚴重不足。
山東星火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招聘書刊排版員,負責公司圖書的錄入、排版、改紅及發片前工作。由于專業限制的原因,員工基本上是從社會上或培訓機構招收的,他們大都沒有排版和圖書印刷相關知識基礎,進入公司后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訓,嚴重浪費了公司資源。
濟南欣融大地文化有限公司的主要工作在新媒體運營上,這類企業希望招收的員工會策劃各期新媒體選題,撰寫文案,維護公眾號的推送、數據分析,同時還需要對新媒體推廣模式與渠道比較了解,能夠熟練制作H5頁面,熟悉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傳播技巧,會剪輯視頻,對網絡熱點有良好的敏感度,能進行內容上傳和效果評估。
調研發現中小企業員工跳槽情況嚴重,原因一是企業給的工資相對較低,不能滿足員工生存需要;二是員工不能勝任所在崗位的工作,承擔不了相應職位的考核,對企業沒有認同感。這不僅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運轉,同時也影響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信任程度。
(三)專業課程能力需求分析
企業在接收畢業生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綜合能力不強、對企業工作環境不適應、掌握的知識不夠牢靠、不能直接對接相應的崗位、對工作缺乏責任心等問題。企業希望高職院校能設置適合企業發展的專業課程,學生畢業后經過簡單培訓就能直接上手操作,因此應加強校企合作是專業建設發展的途徑,與企業經常保持聯系,和企業技術人員加強交流互通,使學校和老師能及時了解行業動態,掌握行業情況,根據行業發展更新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
三、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隨著深入的調研,筆者發現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業群建設存在一些問題。
(一)隨著高職教育辦學規模的擴大,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創新意識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單一,制約了特色教學的發展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走訪發現,企業注重效益,招聘時希望員工能夠和實際需求崗位相匹配,希望學生能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但實際的情況是新人入職后需要再培訓2~3個月的時間才能在崗位上發揮作用。這種情況是因為大部分學校采用的是傳統的培養模式,所開設的課程內容與企業相比相對落后,沒有注重現實情況,導致定位不準。
對此提出改進措施如下:
1.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群的崗位要求,制定和修改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將課程設置與實習實訓一體化,將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對接,提高基礎專業技能。
2.利用產學結合和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式,創新特色培養模式,根據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3.進行“專業+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選取部分專業,設計一套專業培訓計劃,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將創新和企業精神融入專業能力培訓體系,并創建典型的創新和創業模式。
4.運用實際項目驅動的方法進行教學改革,開展和承接社會上的項目,將項目融入教學,讓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提前進入各種職業的學習及適應。以實際項目(校企合作)為課程設計主題,進行一系列的設計。設計按照企業接單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嚴格要求,工作責任具體到人,項目設計完成后,組織學生交流,介紹設計方案,總結不足,挑選優秀方案并將方案轉化為成果。
(二)課程建設方面與企業實際需求不對等
現在的專業發展出現越來越多的課程交叉、融合等現象,課程設置跟不上企業需求,相對有些滯后。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大部分以基礎知識為主,專業面狹窄,創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
對此提出改進措施如下:
1.校企合作,與企業簽訂訂單協議,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要求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重新調整,對所開課程、課程比例、內容銜接等方面進行科學組合,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體現課程的職業性。
2.教材選擇上,教師到企業調研,邀請企業人員參與教材編寫,或者使用企業教材。課程設計讓企業專家參與設計,密切結合行業企業的生產工作任務要求,保證及時將新知識、新技術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3.在企業指導方面,學生可以直接到公司進行實習和培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加實踐設計和技能培訓。
4.在課程教學中,根據專業需要和課程的不同內容,聘請資深的行內專業人員 “走入”課堂,以他們的實踐知識和經驗,補充教科書中缺乏的知識,以便學生可以在不離開課堂的情況下,了解行業的最新知識和技術。
(三)師資隊伍建設
大多數教師理論水平較強,教學經驗豐富,但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較弱,缺乏在企業的工作經驗,缺少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與聯系,不能有效帶動學生專業課的學習。
對此提出改進措施如下:
1.為保證教師的知識更新,采用定崗實習的方法,對教師進行半年至一年培訓,讓教師放下身段,深入企業,學習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技術。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與行業相關的相關協會組織的活動,認識同行,增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2.和企業聯合共同設立固定的實踐基地,讓教師深入生產第一線學習,使教師掌握專業的生產技能,培養雙師型教師。
3.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就職,及時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產學結合。
4.聘任行業、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職,可舉辦講座,指導學生參加大賽、畢業設計,也可直接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5.依托大師工作室進行課程改革和建設,工作室將傳統的學校封閉式教學轉變為面向生產實踐的開放式教學,以課程知識為基礎,以專業技術為核心,以專業教師為主導,承擔技術項目。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生產技術項目,完成了對學生的綜合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學生能力大幅度提升,更為熟練地掌握專業知識。
四、結語
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和綜合化管理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可以促進各學科交互發展,促進專業與產業融合,使高職院校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支撐區域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羅三桂.高職院校特色專業群建設路徑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8).
[2]江文,曹海洋.對接緊密動態調整課程體系的建設:高職院藝術設計專業.群建設初探[J].品牌,2014(5).
[3]陸斐然.面向文創產業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群建設[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8(6).
作者單位: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