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瑤
摘 ? ?要: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高級中學班主任不僅要遵循教育發展的新規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且要把握學生成長特點,靈活運用管理策略,樹立角色定位新理念,積極探索協同育人機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 新時代 ? ?班主任工作 ? ?職業素養
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向世人宣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時代開啟了新征程,自然需要新的作為和新的氣象。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諸多領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同樣如此。高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核心,是聯絡各教育渠道的“紐帶”,是協調各教育資源的“橋梁”,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骨干力量,更是新時代中學教育健康發展、持續推進的重要支撐。新時代高中班主任不僅要遵循教育發展的新規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且要把握學生成長特點,靈活運用管理策略,樹立角色定位新理念,積極探索協同育人機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遵循教育發展新規律
教育規律是以整個教育系統為研究對象,揭示教育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也是教育活動的一種必然演變過程[1]。因為教育規律中有人的參與,所以教育規律及作用總要受到人的活動特別是人活動中的目的與價值因素的影響。尤其在知識的生產、追求和傳播過程中,教育難以脫離社會,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的變化與需求。
“生產力發展對教育內容的調整和更新提出了必要性,并提供了可能性”[2](28)。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已經發生改變,自然對教育的要求和目標隨之而變。班主任作為高級中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德育力量,更應該遵循教育發展規律,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引導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發展,努力突破以往應試教育的制約,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將德育教育工作與素質教育工作結合起來,通過言傳身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整個高級中學教育的始終,培養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德育工作:
首先,堅持以身作則,深化德育教育工作。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教師的一言一行、道德風氣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班主任雖然是一名班級管理者,但首先應該是一位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的成長,尤其是行為規范的養成,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榜樣這種無聲的語言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有力量,蘊含極強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3](185)。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個人魅力與實際行動引導學生。
其次,營造優良班風,引導德育教育工作。馬克思、恩格斯曾說:“只有在集體中,個性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只有在集體中才可以有個人自由。”“只有完善的集體,才能造就完善的人”。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才能形成健康的品性。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優良班級風氣的營造,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讓學生在維護班級榮譽責任心的激勵下,更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德育效果。
最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把德育貫穿中學教育的全過程。班主任不僅要在擔任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革實踐,探索全方位的育人機制,而且要注重與班級其他授課教師通力合作,密切分工,努力做到德育工作全員參與,保證德育的力度與效果。要結合學校實際條件,開展形式各樣的班級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摒棄單純的德道灌輸,發揮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能動性,讓學生更直觀、真切地感知、學習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把握學生成長新特點
學生作為教育活動中的教育對象,既是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又是教育活動的成果體現者。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本質屬性和身心特點,才能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4](87)。從整個國家教育體制角度而言,高中階段的教育與義務教育階段無論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考核要求、評價體系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除了認識到高中生與初中生之間生理與心理上的顯著區別之外,還要結合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遷,密切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細致了解學生的成長困惑,把握學生的成長特點。
進入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不僅促進信息的交流與獲取更便捷,而且整個社會隨之發生深刻變化。人類即將迎來的5G時代更是開啟了信息網絡傳輸與溝通的新紀元。這對于身在校園之中的高中生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高中階段的學生多是“00后”,他們的成長環境和“80后”“90后”都有著明顯不同。尤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催生了眾多網絡互動平臺。這些平臺中所呈現的內容與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對高中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學生可以在平臺中任意發表言論,有的甚至為了博取眼球而嘩眾取寵,滿足內心的虛榮。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學業水平低的學生,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乃至心生厭倦,他們的精力將轉移到其他方面,比如沉迷網絡[5]。
與此同時,高中生雖然在心理上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但對于多元文化的鑒別與取舍一時難以做出正確選擇。這對新時代的高中班主任提出了挑戰,需要及時關注并采取恰當措施加以應對,如加強學生的網絡動態監督、與家長配合共同引導學生建構健康的社交網絡等。
從情緒情感方面而言,高中生處于典型的煩惱困擾期,消極情緒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均高于積極情緒[6](90)。“00后”高中生,尤其上海地區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孩童時期就因家長忙于工作而疏于教導,或缺乏應有的關愛,對學生的性格養成與觀念塑造亦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