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 肖紅莉
[摘 ? ? ? ? ? 要] ?中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為地方中小企業提供了大批高技能型人才。然而部分中職學校培養的會計專業人才卻出現了不適用現象。從學校人才培養角度出發,針對學校所培養的人才不符合企業需求的現象展開研究,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當根據市場的即時變化做出相應調整,提高教學質量,此外還要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構建貼合實際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社會對高質量會計人才的需求,解決供應與需求錯位的問題,高標準完成培養任務,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 ? ?鍵 ? 詞] ?人才培養;會計專業;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268-02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導致其就業難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學生個體、企業與社會期待、學校人才培養三個方面。本文從學校人才培養角度出發探討該問題。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對人才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但是部分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中未能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使得所培養出的學生不符合現代企業崗位要求,不適合社會發展潮流,進而導致了就業難題。現階段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公共課、專業課課時分配不合理
課程設置應以地方需求和學生個體發展為依據。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中等高級教育同樣隸屬于中等教育階段,應屆生既可以選擇參加高考走進大學校園也可以選擇就業。故學校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公共文化知識,還要求掌握專業知識。公共課程延續著中等初級階段的語、數、外等,專業課程包含有會計基礎、財經法規、會計電算化等。從課時安排上可以發現,專業課所花費的時間原本應該多于文化課,但由于仍有部分學生的升學意愿,學校將文化課的時間分配得較多,專業課學習時間零碎而散亂,且實踐課時少。會計專業是研究一個企業在一定營業周期內如何確認收入和資產的學問,會計知識需要進行系統且長期的學習[1]。部分學校的會計專業課時較少,教學任務停留在會計基礎理論部分,對實踐部分,也是僅僅教學生如何填寫憑證和做手工賬,對如何填報納稅申請書、開具各種發票之類也是一筆帶過[2],這些東西恰恰是現實會計工作中必備的技能。學生即使掌握了牢固的會計基礎知識和寫憑證、做手工賬,仍然不能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這也就出現了培養的人才不適用現象,達不到學校的培養目的。
會計崗位是依托于企業而存在的。一個公司的財會人員往往是實行內部輪崗制,且人員流動性低。學生想進入企業進行會計崗位實踐具有一定的難度,但缺乏了崗位實際操作環節,又容易導致形而上學,很難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為了彌補實踐環節,教師往往會選擇將實踐教學搬上講臺,教學也是淺嘗輒止,這種方式既會占用過多時間,也會花費較多教育資源,也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并且課堂上出現的假想問題并不能完全囊括現實工作中會出現的問題[3]。對這種培養模式很多企業都略知一二,對其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提不起興趣,再加上中職的歷史發展原因,多多少少帶些許偏見,不愿意接納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使得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漸行漸難。
(二)師資隊伍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會計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行業準入門檻高且專業性強。專職教師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差距很大,青黃不接,較少進行教育教學溝通,大部分教師脫離企業會計崗位多年,又未進行過專門的知識更新學習,導致無法獲得最新工作經驗,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棘手問題很難對學生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應制訂定期進修規則。讓教師有組織、有紀律地進入企業學習新知識,強化技能操作,使得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都得到提升,更好地將技能傳授給學生,以期達到教學目的。
(三)缺乏配套的就業指導及服務體系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就業問題與相關配套服務工作相聯系,就業指導直接與學校的就業率掛鉤,而就業率的高低又是評價一個學校育人能力的重要指標。然而許多中職學校覺得就業指導不重要,深究起來還是離不開觀念這個話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就業指導的概念依然停留在如何巧妙回答面試問題上,而不是教導學生如何獲得并且勝任一個滿意的職位,這種淺層次認識導致了學校對就業指導環節的不重視。宣講會只是匆匆地走過場并未給學生帶來實質性的就業幫助。學校對就業指導老師的選任也顯得不夠重視,一般是由其他專職教師兼職而來的,由于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難以進行有效的指導分析。
二、基于當前人才培養方案的可行調整
會計專業常見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將學徒制、2+1、校企合作等幾種培養模式結合再按照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實施。學徒制注重技能的傳承,主要形式是老師傅帶新徒弟;校企合作言下之意就是學校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使得合作雙方資源共享共用;2+1是指中職三個學年中,前兩年進行校內理論學習最后一年進行校外崗位實踐。這種人才培養方案如果切實推進既可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可以達到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但是由于各中職學校未能準確把握本地區情況,照葫蘆畫瓢地復制成功學校的培養方案,將好的和不好的統統應用于本校,導致所培養的人才不符合地方企業需求。當前中小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渴望低成本獲得專業過硬的人才,各個職業院校為保安穩、求出路、謀發展,優口碑、提高就業率,通過這種方案來培養人才,可以直面企業、面向崗位,老人教新人,方法更有針對性、具體性,人才也更具有實用性。
(一)建立多種合作機制,加強崗位實踐環節
學生成才的關鍵在于讓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有效結合。學校應加大力度與各企業、各高級財務人員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有機會進入企業實踐,讓學生有機會與老會計師學習技巧,讓教師有機會進入企業更新知識,讓企業高級財務人員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講學,將最新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探索與積累,學校應該在各個學年階段為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比如,為只有基礎知識階段的學生開設見習課程,使其對財務工作有個宏觀的概念,提高理性認識,加深感性了解,為以后的實際操作做好準備。在后期的高階教學中,教師應該引經據典,創設現實生活中容易出現或者不易解決的案例來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動手能力,以達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門過硬的技能,政府應當充當中介角色,主動為學校與各企業、各高級財務人員之間搭建合作的橋梁,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推進,制訂企業、學校、學生多方滿意的規則,提高學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質量,減少企業新員工的二次培養成本。堅定不移地將技能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鼓勵企業按照社會需求和學校需求創建實習機會,為學生提供最貼合實際的崗位實踐,培育有利于社會發展、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合格的會計人才。
(二)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教學能力
會計專業是專業性強且可替代性低的學科,具有一套系統的獨立的知識結構,為達到專業基礎知識的基本掌握,學校所選任的教師不僅要求具備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還要求具備過硬的專業功底。對師資隊伍素質的提升,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1)利用寒暑假安排各專業教師進企業進行崗位實踐更新知識,只有切身接觸企業實務及其運營,教師才能將習得的經驗深刻領悟后傳授給學生,對教師實踐環節,學校可以與固定企業簽訂教師寒暑假定崗進修培訓規則[4]。(2)學校還應邀請企業資深會計師、財務經理等高級財務人員出任兼職教師,對教學實踐環節加以指導。這樣既促進了教師團隊與企業財務團隊的相互學習,又使得學校更加了解各行業會計崗位的要求,還能為教師隊伍提供科研思路,對師生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幫助,可謂一舉三得。
(三)學校加強服務意識,完善就業指導工作
提高就業率是政府建設中職學校的目標之一,對學校發展來講,就業率直接影響學校招生,學校只有達到家長期許的就業率才算是一所合格的學校。當前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就業指導體系存在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學??梢云溉螌iT的就業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開設合理的就業指導課程[5]。(1)職業生涯規劃要盡早,不能拖到畢業才進行,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2)在學習的中間階段讓學生關注企業對本行業人才的需求程度,并進行有意識地培養。(3)臨近畢業,針對學生的意向崗位進行具體的指導。
三、革新會計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職業技術教育相較于傳統教育而言屬于后起之星,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教育的各方面影響。教學模式的改變要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也得做出相應調整,學校應致力于研究出一套適合會計人才培養和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6]。好的質量評價體系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不斷自我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質量評價體系應包含:專業實踐能力、教學過程、教學能力、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應遵循科學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導向性原則。根據評價結果對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做出調整,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綜上所述,優秀的人才培養離不開企業、學校、政府、學生個體的共同努力,建構符合社會發展、地方經濟發展、企業發展、個人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根據實際設置專業課程,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將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培育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雙強的模范隊伍,建立多邊、靈活的校企聯系,帶動教師走向企業,鼓勵高級會財務人員邁進校園,激發企業建設實訓基地的熱情,優化校園環境,努力培養出高質量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海燕.新常態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以山東英才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J].山東工業技術,2018(20):245-247.
[2]郭潔.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3]李新華.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9):254-255.
[4]賀文瑾.職教教師教育的反思與建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5]石英.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企業兼職問題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163+160.
[6]黃會明,傅麗賢.高職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5):6-11.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