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摘要】如今在經濟格局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加之中美貿易戰的催化之下,導致我國微觀企業的衰糜,同時在嚴重的利益分化的情形下,中觀企業的發展進程有所倒退,在種種惡劣局面下,宏觀經濟也受到了同樣的挑戰。由于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成本高,收益低,即使是放寬貨幣政策,金融也不能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進而會產生實體經濟的縮水。因此,放松貨幣政策并不能服務于實體經濟,未來還需調整通財稅和金融政策的結構,促進貨幣在穩中求進中發展。為此,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可行性路線:以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的優勢填補短期弊端,以壟斷行業改革提高民營資本的利益競爭,通過調整政府與市場的發展模式良性運轉長期宏觀經濟。
【關鍵詞】新形勢;金融;實體經濟;虛擬經濟
一、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
(一)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制造業陷入困境。
房地產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的主導產業,進來也出現了市場萎縮的現象,尤其是不斷上漲的房價,讓社會中低層群眾出現了住房緊張的現象,而那些資本充裕的群體也是持觀望狀態,這就導致房地產的投資力度大大減小,與此同時與房地產掛鉤的裝修、水泥和家居行業也逐漸蕭條,一系列貨幣流通不暢導致部分中小制造業在中美貿易戰的加劇下痛苦不堪,從而導致失業率的增加。
(二)在中觀層面,二元結構下的利益分化加劇導致改革動力不足
雖然中國漸進式的改革路徑實現了有效的邊際增長,但是也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二元結構:壟斷的基礎設施部門和競爭的可貿易部門。盡管根據研究表明,民營企業的運營效率要高于國有企業,但是由于國有企業憑借自身的優勢能夠吸引大量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伙伴大多都擁有雄厚的資本作為發展優勢,尤其是像央企這樣的商業巨頭公司,加之和國有企業合作,簡直就是強強聯手,因此二者的合作會給市場造成壟斷的現象,導致經營企業落后甚至經濟衰竭。如果單純地比較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2018年和2016年這兩年的收益來說,2018年國有控股企業比私營企業多出1371.7億元,2016年私營企業的利潤是國有控股企業的兩倍之多,因此從盈利利潤來看,宏觀調控對國有企業造成的影響小于私營企業,國有企業的改革也無需急迫,而是應該一種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進行調整,切勿以激進的方式沖擊市場。同時也要繼續保持國有經濟或者國有資本對于關鍵性基礎領域的控制,合理解決改革過程中利益集團的阻撓和拖延問題。
(三)當今發展模式在國外遭到挑戰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認知逐漸發生變化,目前西方國家需要解決的共同問題就是要解決由于產能過剩,從而給技術開發帶來阻礙和破壞國際貿易正常運行等不公平競爭的不利影響,因此未來的貿易將會受到更多的保護,這一切都是源于不公平且非市場化的貿易所造成的嚴峻貿易環境。目前中國的經濟就出現了很多的短板現象,例如近期發生的p2p和疫苗安全問題等服務領域的短板將會給社會帶來一系列的矛盾。嚴重的經濟透支已經讓很多的公務員不能按期獲得工資,甚至出現無土地可賣的現象,給土地持續發展帶來阻礙,所以面對種種經濟發展問題,必須以更好的發展模式去應對國內外矛盾。
二、新形勢下寬松型貨幣政策的不適應性
由于政府在出現經濟問題時,通常使用的手段就是以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市場經濟,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老套的貨幣寬松政策已然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甚至會導致實體經濟的萎縮。
1.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成本收益倒掛為資金進入虛擬經濟提供了基本動機。在現實的市場經濟運轉過程中,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比,實體經濟的成本高且利潤低,尤其是體現在一家新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企業的發展需要購置大量器械裝備,需要一大筆資金進行周轉,因此為了籌集到資金,大部分的公司會向銀行貸款,但是銀行為了保障自己的資金,為比較偏向于風險較低的國企,這就導致民營企業的競爭力的低下。
然而虛擬經濟就相對成本低且擁有高收入的盈利性,例如股市的投資,只要完成基本的賬戶注冊,無需花費任何成本就能進行投資,甚至是以較低的股份就能撈一筆大錢,這種例子不在少數,這就導致我國實體經濟越來越空心化,虛擬經濟將獲得有利的發展機遇。
2.由于虛擬經濟實則需要強且穩的經濟基礎作為發展根基,但是我國虛擬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取得像實體經那樣的后臺,因此這樣的經濟形式也容易發展為虛幻泡沫經濟。經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資金流入虛擬經濟中,造成空前的虛假繁榮,而同時實體經濟也處于蕭條景象,因此不均衡的寬松政策始終不能讓金融有效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三、國外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經驗借鑒
在國外的經濟局面下,如出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倒掛的現象,一般會以惠民的財稅政策作為主要手段,其次是金融政策為輔,主要為創業的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創業環境,在企業創業前期減輕企業的稅收,來降低負擔,同時還會為其提供相應的創業資助,另外專門設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借貸部,大大減輕創業者的債務問題。由于國外經濟體制有所不同,只能提供借鑒作用,本國的經濟調控還需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四、新形勢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路徑與對策
首先,在遵循市場運轉的原則下,提高減輕稅收和補貼的效率,通過“互聯網+”或發展跨境電商的措施來應對貿易沖擊,采取惠民的從政策降低創業成本,另外還要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整改,禁止中介亂入市場。以放寬房地產市場來促進經濟發展,從而為中小企業創造發展條件。其次,在保證人民群眾利益的同時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利潤高的領域,有參與壟斷行業改革的機會,從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銀行和資本市場,但必須符合我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戰略。最后,通過不斷調整政府與市場關系來達到良性發展的轉變。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團結一致,為降低成本做出貢獻,來達到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效果。通過大力調整財稅的結構,讓政府有錢辦事,使得地產問題迎刃而解。
五、總結
本文通過探究新形勢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路徑與對策,發現我國存在嚴重的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倒掛的現象,因此想要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原則和情況來進行調控,其中主要以良好的財稅優惠政策為主,能夠有效地平衡市場經濟,避免出現假象繁榮的泡沫經濟,因此政府還需做好協調關系,積極有效的改革房地產與民營企業的主要矛盾,讓金融有效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參考文獻:
[1]周阿利.金融業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路徑探討[J].新西部(中旬刊),2014,(12).
[2]王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辯證分析[J].新商務周刊,2018,(24).
[3]蒲紅.新常態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