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劃生育的落實與實施,農村生育人口逐漸減少,進而導致農村小學的生源減少,農村學校合并的現象,并且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留守兒童數量較多。因此,農村小學寄宿制得到發展,然而我國農村小學寄宿制成立時間不長,由于設施落后等原因,農村小學寄宿管理并不完善。文章就在此背景下,闡述基于精細化管理下的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旨在進一步加強農村小學寄宿生的管理,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4-0112-02
一、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將管理過程中的細節管理好,精細化管理的最終目標并不在于管理結果,而是在管理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精細規劃制度,并且按照此種制度逐漸優化發展,最終使事物規范化和高效化發展[1]。精細化管理需要建立一個管理系統,在管理系統中需要采用精細化操作、精細化控制、精細化核算、精細化分析以及精細化規劃,保證精細化貫穿于管理的整個過程,并表現于各個環節之中。將精細化管理與農村小學寄宿管理相結合,有利于促進農村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包含事項眾多,需要對物資進項整合,包含使用設備、安保、食堂、宿舍以及水電等。并且在管理過程中,需要教師做到實時性和高效性,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化的作用。強化農村小學寄宿生的管理,是豐富學校內涵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護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2]。
二、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寄宿生的生活、學習、成長在學校中展開,強化寄宿生的管理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和社會對學校的要求。然而在農村小學實際寄宿生管理的過程中,我國并沒有形成健全的制度,學校在實施管理之中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對寄宿生的照顧存在不完善的現象。筆者結合多年在農村小學后勤實踐工作的經驗,以及相關數據研究,總結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人身安全難以得到全面保障
寄宿生的人身安全難以得到全面保障的原因,在于對學生構成威脅的安全因素居多,例如校內安全風險、宿舍內安全風險、飲食安全風險以及交通風險等。校內安全風險主要表現在校內基礎設置,比如籃球架、單杠、雙杠等體育器材。大部分農村小學體育器材陳舊,為節省經費,學校并未對其進行維護或更換,對學生安全構成威脅。宿舍內安全風險是寄宿制學校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是寄宿生管理過程中的重點。宿舍是學生起居的自由活動區域,教師很難深入全面管理,并且受條件限制,農村小學宿舍一般處于混住的現象,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混住在一起,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會存在高年級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的情況,對學生安全造成威脅。飲食安全風險主要表現在學生食堂管理以及相關設施的配備狀況。農村小學食堂消毒設備配備不齊全是構成學生飲食安全風險的直接原因。交通安全主要表現在寄宿生回家時,農村小學一般會采用讓學生自主回家的方式,在回家路途中缺乏成人的監管,對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
2.心理問題難以得到及時排解
小學生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寄宿生在這一過程中嚴重缺乏家庭的關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定心理健康問題。學校作為促進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但在多數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思想陳舊,缺乏對學生心理上的教育,一味結合自身經驗采取傳統教學和管理,忽視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寄宿生的心理問題難以得到有效排解,導致學生產生排斥和厭學的心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3.照顧方法專業性科學性不足
當下對農村寄宿生的照顧存在一定缺陷,主要原因在于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對于寄宿生的照顧方法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管理。如封閉式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同住,雖然有效強化了對寄宿生的管理,但在實施過程中,其缺乏專業性和科學性的弊端逐漸暴露。
三、精細化管理的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分析
1.健全寄宿管理制度,精細化管理系統
實現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的精細化,先要建立健全寄宿管理制度,為精細化管理提供前提保障。在管理制度制定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完善管理體系為目標,為寄宿生精細化管理提供前提。首先,制定管理流程,將管理內容橫縱分布,包含每一項管理細節,進而確保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其次,將管理流程貫穿于寄宿生管理的每一項安全管理之中,以此為基礎打破傳統管理結構的扁平性缺點,實現全方位管理,為寄宿生的現代化管理奠定基礎。最后,強化人事管理制度和監督管理制度,明確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崗位職責,強化管理人員責任意識,進而發揮精細化管理的真正作用。監管制度是完善寄宿生管理精細化的有效方法,監管制度的建立能夠有效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
2.強化教師管理水平,精細化管理過程
寄宿學校與普通學校不同之處在于,寄宿學校集社會、學校、家庭為一體,對教師的要求相對更高。學生在小學階段正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階段,教師不僅要強化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更要強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針對此種需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配備生活教師,將教學與生活管理區分開來。教師在擔任任課教師的同時管理學生的生活,不僅不利于寄宿生的全面管理,對于教學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不利的影響。配備生活教師可有效緩解任課教師的壓力,使其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生活教師的設立,能夠有效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及時疏導,進而對寄宿生實行有效精細化管理,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3.提升學校物質基礎,精細化管理方法
農村小學生寄宿生管理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一定的物質支持,才能夠發揮學校精細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政府不僅需要加強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資金投入,還應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化農村小學寄宿管理制度,引進教育人才以及先進設備提高農村小學寄宿管理制度水平。強化農村小學寄宿管理的網絡支持,加強學生與外部的聯系,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現代化發展。
基于精細化管理的農村小學寄宿生管理,不但促進農村小學現代化發展,而且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在農村小學中實施精細化管理,是提升辦學質量、滿足學生需求的重要方式,值得引起相關專業人士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趙丹,于曉康.農村小學低齡寄宿生學校適應性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陜西省兩縣的實證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7(5):37-43.
[2]蔣欽.鄉村寄宿學校管理的問題與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1):12-14.
作者簡介:楊克強(1972—),苗族,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