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能說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動作名稱,建立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動作概念;初步學習正手攻球動作,掌握蹬腿轉腰、揮拍收臂擊球中上部的正手攻球動作技術,發展協調性及靈敏性,培養時間、空間感覺;能夠在體育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并能展示自我。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階段
1.課堂常規。師生問好,教師宣布教學內容并提出本節課的練習要求,講解“我是‘乒乓冠軍評比表”的使用方法(圖1-1~圖1-2)。
2.以趣味活動“抓球拍”開課,采用兩人一個球拍、兩人兩個球拍和多人多個球拍的游戲形式進行變換練習,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圖1-3~圖1-4)。
3.“卡路里”乒乓球拍操。結合乒乓球基本技術動作創編的一套乒乓球操,內容涵蓋了乒乓球的基本站位、正(反)手平擊發球、正(反)手攻球、正(反)手拉球、正(反)手搓球和兩面攻等組合技術動作。這套球拍操利用了教室座位的有限空間,以課桌為球臺,讓學生體驗到了乒乓球的站位、擊球方位和各種基本的技術動作,結合動感的背景音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運動激情,起到了運動熱身的效果,為后面的技能教學做好鋪墊(圖1-5~圖6)。
(二)樂學階段
本階段通過“激趣”——“看與仿”——“教與練”——“展與評”四步室內體育技能課教學模式來實施教學。
1.“激趣”。首先通過欣賞乒乓球比賽的精彩視頻,了解我國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興趣,然后通過各種方式的玩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創編出了多達近十種不同的玩球方法,有托球、顛球、擠球、拍球、小臺球等,在學生自由發揮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比穩和比多的形式重點練習托球和顛球,從而提高學生手觸球的感覺(圖1-7~圖1-8)。
2.“看與仿”。通過觀看正手攻球的動作視頻,建立基本動作概念,然后通過層層遞進的形式,邊“看”邊“仿”正手攻球的預備姿勢、引拍揮拍和蹬腿轉腰這三個分解動作圖解來完成正手攻球徒手動作的練習。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穿插與分解動作密切相關的趣味練習——木頭人和搖擺機,從而簡化動作難度,增加練習趣味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規范動作(圖1-9~圖1-11)。
3.“教與練”。教師通過完整動作展示、分解動作展示和教學口訣,讓學生了解正手攻球的動作軌跡,在學生自主學習徒手動作和完整動作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拍攝學生的練習動作,實時上傳到電子屏幕上進行分析比較,讓學生直觀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再通過正手攻球的慢鏡頭回放,讓學生看清楚正手攻球的擊球部位,利用尋找“球的中上部”和“怎樣擊打球的中上部”兩個小問題,引導、幫助學生在思考和練習中解決本課的難點——擊球中上部,使得整個“教與學”的過程清晰明了(圖1-12~圖1-16)。
4.“展與評”。通過兩人一組的互學互評到四人一組的小組合作,學生在展示、觀察、改錯和評價中逐漸掌握正手攻球的技術動作,同時通過“我是冠軍”評比表,檢查學習效果和掌握知識的程度(圖1-17 ~圖1-20)。
(三)合作階段
在本階段練習教師創編的與乒乓球步法密切相關的游戲——極速快遞,通過滑步和交叉步兩種乒乓球基本步法,將球從有球框運送至無球框,以最先完成的小組為勝,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乒乓球基本步法的快速移動動作,為以后的兩點正手攻球教學做好鋪墊(圖1-21)。
(四)舒緩階段
1.以拉伸放松活動結束本課,讓學生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恢復身心。
2.師生共同評價。
三、生理負荷指數
通過統計表可以看出本節室內體育課的練習密度飽滿,達到了44%,充分體現了室內體育課重掌握技能的方法和重課堂練習密度的原則,把枯燥的技術動作以網絡信息技術的形式展現出來,以趣味練習的方式鞏固基本動作,從而為室外體育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自制體育器材
不會跑的乒乓球(圖2)。
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把護腕套在不持球拍的手腕上,不需要乒乓球時,把球塞在護腕里,需要用球時再把球拿出來,練習時球不會到處亂跑,這樣可以避免因為撿球浪費練習時間和發生碰撞等,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了練習密度,也讓課堂更加有序。
為了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擊球中上部”,提前在乒乓球上做好了紅色標記,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手中乒乓球上的標記能快速地找到“球的中上部”,再通過反復多次“擊球中上部”的練習,教學難點很快得到解決,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