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不斷提速,新課改逐步踏入飛躍式發展的高速軌道,大量新型教學模式接連涌入小學教學領域之中,推動小學英語教育再次發展,有效實現了學生小學階段英語能力穩步提升。情景體驗式教學作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典例,它的應用高度契合了學生小學階段的心理發展趨勢,加速小學英語教材編纂工作的統一化進程,更有效滿足我國新課改趨勢下關于英語課程的系列標準規范,對小學階段學生英語能力的穩步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之效。基于此,本文將就當下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景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情況為切入點,深入剖析其潛存弊端,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探索有效應對之策,以作用于改良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
關鍵詞:情景體驗式;小學英語;教學模式
情景體驗式教學極大程度上區別于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其秉承著新穎化、多元化的基本理念,有效拓展教學模式在應用形式及教學內容上的全新轉變。它的應用,不僅便捷了教師英語教學過程中關于語言學習環境的有效創設,也有效兼顧了學生理論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轉換,寓教于樂,挖掘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潛在積極性,實現興趣向內在能力習慣的有效替換,促進學生良性發展。加之傳統英語教學固有的模式缺陷,小學英語教育一度陷入教學瓶頸之中,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賦予了新型情景體驗式教學更新的時代價值與意義。
一 現下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景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情況
就形式而言,課堂教學雖作為情景體驗式教學的主要側重點,但實際上該模式下的教學活動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課堂范圍之中,其同時兼容了豐富化的課外活動形式,但是課堂教學作為該模式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眾多教學弊病的有效集中點。
(一)教學內容同形式不對接
就現情來講,教學內容同形式的不對接可以說是當下情景體驗式教學最為突顯的弊病之一,極大程度會導致內容或形式上單向偏執化現象的構成。第一,教學內容上。其所包含的知識點過于寬泛化,包括學生課堂所涉及到的情景體驗素材也太過繁雜,體驗壓力上的增重,也造成教學問題上的堆積,教學節奏上的緊湊,使得學生探索、發現問題的頻率過于頻繁,最終導致學生情感體驗上的缺失。第二,教學形式上。教學體驗形式的繁復化,使得學生過于關注情景體驗的流程,而忽視了情景蘊含之下的知識內容的深入探索及剖析,最終與該模式的教學宗旨背道而馳。盡管更趨豐富化的教學形式能有效加深學生在教學內容上的理解,但也僅局限于合理應用,一旦超過合理界限,勢必會造成學生學習態度上的潦草,以及理解程度上的膚淺。
(二)教學規劃同課堂呈現失衡
簡單來講,所謂教學規劃同課堂呈現失衡,即教學方案設計過于浮夸,不具實效性。優秀的課前教學方案設計是課堂教學開展的基礎保障,也是情景體驗教學應用的有效法寶,但是相應來講,過度繁瑣或不妥恰的教學方案,只會導致課堂效益上的適得其反。倘若講課堂方案具體到一點一線,反而會導致學生資助學習能力的喪失,教學活動太過局限于流程化,最終造成教學效果上的偏差。優秀的課前教學規劃,其核心在于明細的教學目標、清楚的內容重點,因此,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把握好一個整體、粗略的課堂結構,制定宏觀的教學方案,才能有效保障課堂秩序的穩定。只有為學生保留充分的溝通、提問以及思考空間,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課堂的生動性,引領學生全方位能力協同發展。
二 合理完善小學英語教學情景體驗教學的路徑研究
完善的情景體驗式教學需要建立在全面的課堂內容掌控度之上,教師要制定好完備的教學方案規劃,包括必要的教學素材及設備,最大程度上規避因準備不足而造成的課堂乏味、陳詞濫調現象的產生。課前預估好相關課堂概率事件的產生,并做好對應的應急方案規劃,有效把握課堂節奏,縮減因主客觀變因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教師還需主動利用這些突發性變量因素,挖掘潛在價值,從而創新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
(一)借助實物,構建情景
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普遍處于萌芽階段,學生對于特定現象的認知往往停留于潛在的直觀表象上,可以快速捕捉到事物的外部特征。正猶豫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更偏向于直觀化,加之小學教材中所涉及的英語詞匯多是代指特定的具象事物而存在,諸如蔬果、生活用品等,教師在講解該類詞匯時,要盡可能地借助實物,亦或是模型等予以展示,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加固其在所學詞匯上的深化記憶特征。對于蔬果類詞匯,教師能充分借助實物,加深學生實物基礎上的單詞概念理解,架接其英語同實物間的有效橋梁,挖掘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潛在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
(二)借助媒體,豐富情景
歸根結底,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培養。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英語交際情景的構建環節之中,通過多元化的圖文形式,賦予課堂更靈動的氛圍表現,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看、聽并重,通過課堂參與,開闊思維,融入到語言交際行為之中。如此一來,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視聽體驗,另一方面也協助學生建立了事物在英語思維概念中的特定形象,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語言表述能力,教會學生更好地通過英語來傳達自身感想。以國家地名的英語詞匯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事先在網絡上收集各個國家著名景點的圖片素材,通過這些素材,不僅能有效達成認識國家英文名稱的課堂目標,還能有效延伸學生在各個國家特定風俗人情、地理特征上的認識,實現了傳統英語向人文英語的有效提升。
(三)借助表演,活躍情景
小學英語教學所涉及的表演類型統分為兩大類,即基礎表演、拓展表演。所謂基礎表演,即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循序表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分角表演。通過該活動形式,能夠有效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呈現給學生,加速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有效接納與吸收。所謂拓展表演,即學生以已學內容為前提,參照教材中涉及的日常生活內容,再利用已學句型進行創造型演繹。通過該形式,讓學生自己感悟生活,自主創建學習情景,鍛煉學生想象能力。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規定學生分組購物的基本教學情景,要求學生根據現有的生活常識及經歷,將學習內容表演出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可以提前設定好售貨員與消費者兩個角色,消費者購買所需物品,而售貨員簡述物品特征,雙方均用英語進行交談。通過演繹,引導學生對已學英語句型活學活用,增強課堂趣味性,一改傳統死記硬背的呆板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探索知識真理。
參考文獻:
[1]陳敏鳳.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五法[J].廣西教育,2015,12(08):13-14.
[2]吳衛衛.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6,10(09):114-115.
[3]張燁.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19(06):11-12.
[4]李志英.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86.
[5]孟艷.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6,(06):244.
[6]萬珊.“話題·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11.
作者簡介:唐莉(1983.12——),女 ,漢族 ,四川綿陽人,本科,小學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