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延樂
【摘要】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教學以培養全面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由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組成,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本文小議一下學生課堂積極性的調動與授課中的育人環節,以期拋磚引玉,集思廣益。
【關鍵詞】教學 班級管理 課堂積極性 育人環節
一、關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的一點思考
為了上好一堂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授課應符合這樣的標準: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課堂氣氛熱烈。
在教學設計中,筆者從引起學生注意、提示教學目標、喚起先前經驗、呈現教學內容、提供學習指導、展現學習行為、適時給予反饋、評定學習結果、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這九個方面來開展的。但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是需要學生積極的參與才能發揮的效力的,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呢?
(一)、調整情緒,創設良好心境,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教師帶著愉快、喜悅的心境進行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表情自然,手勢得當,使教學藝術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而且能自如控制自己的情感,體察學生心情的變化。由于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看“調皮生”也會覺得順眼,對“學困生”也會格外耐心,師生關系就會融洽。這對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提高素質大有裨益。
教學過程既是知識傳授的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當學生犯了錯,教師的一個寬容的笑,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那安慰的眼神,都能在教學中起到潤滑作用,默契的師生關系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在教學中常用鼓勵性語言,并通過大量的示范,表演和提示來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用愛心去呵護、啟迪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最大的潛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恢復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
(二)、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在合作中,學生之間勇于質疑,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而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且交互的思維網絡,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筆者積極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培養。
合理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這不僅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獲必要的知識技能,而且能獲得終身持續學習的能力。用竟爭意識組織課堂教學,對自尊心,榮譽感都很強的學生來說,竟賽的形式往往能大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俗話說:“水激石鳴,人激則進”就是這個道理。竟賽活動的開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會計專業課的積極性,而且在激烈的竟爭中,學生情緒高漲,學得主動,記得牢固。
(三)、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在筆者的組織指導和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學,從自身發現問題,以合作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協作,互相交流,綜合概括,形成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與幫助。注重學用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會計知識、技能的能力。教育學指出:學生所獲得的認識,只有經過實際鍛煉,才能變為行為,而且從體驗中獲得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的方法是:隨學隨用,即時實踐。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得到“學習遷移與技能形成”,有目的地去發現問題,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問題,更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四)、教師還要給學生恰當的評價
是是非非,要讓學生明明白白,不能給學生一本糊涂帳,該鼓勵的鼓勵,該批評的批評,學生能夠正確、清醒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就會生動活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中去。
總之,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因素不止一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看法,寫出來與諸位老師共勉。相信在各位教師的不斷努力下,學生們在課堂教學設計的模式中變得愛學、樂學、善學。今天積極的參與課堂,將來樂觀的融入社會。
二、如何恰當的在授課中添加育人環節
古人云:“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而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當前學生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如組織紀律意識淡薄、是非觀念不強、社會責任感缺乏、正義感及誠信度下降、欠缺對科學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挫折面前應變能力較低,還有部分學生生活壓抑、苦惱、空虛、煩躁、焦慮,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
鑒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貫穿育人環節顯得十分必要,筆者對此談一談自己的作法:
(一)、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教育。
針對前述狀況,在班級設置圖書角,購置優秀期刊雜志,加強對學生文、史、哲、藝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在主題班會上提倡學習《弟子規》,背誦名人名言,勵志散文,閱讀名人傳記,制作手抄報,激勵學生以勤補拙,發憤圖強,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
(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學生的一生,督促學生堅持21天形成一個好習慣,并持之以恒繼續完善。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朝起早,努力把握學校里的每一天;不穿奇裝奇服,不化妝,不紋身,不燙發,不染發,不追求超前消費;努力傳播孝文化,作為學生家長在學校里的監護人教導學生在家勤做家務,孝順家中老人,把在學校里打掃衛生等集體實踐間接培植出的德育理念遷移到日常生活中,讓家長看到學生的進步;在班級里樹榜樣,把優秀生的先進事跡做成PPT宣講、拍出照片上墻,先進帶動后進,使班集體元氣滿滿、正能量滿滿,煥發正氣。
三、總論
筆者多年來是一個當班主任的會計專業課教師,教育教學中愈發感到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學習效率才能不斷提高;只有通過大量動手鍛煉,重視實踐,學生全面素質才會加強,學會讀書、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生才能在未來成為適應社會,回報父母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如何在會計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魏妙《教學研究》2016年第8期
[2]《小議高效課堂的首要環節——備課》王芳《學周刊》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