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祥東
摘 要:我國古代學者就提倡“學以思為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今天,學校和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學生潛能和聰明才智的培育者。教師啟發誘導得好,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發展得越好,對事物認識的能力就越強,自制能力、自學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強,這將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地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維能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于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由于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黃河的主人》一課時。我首先啟發學生:黃河的主人是誰?經過預習,學生很容易答出是艄公。緊接著我又問:為什么說艄公是黃河的主人?學生就說不出來了。于是我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抓住重點句“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進行理解。領會只要沉著勇敢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并激勵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了黃河驚濤拍岸、令人膽戰心驚的氣勢,領略了黃河的主人智慧、機敏的風采,而且領悟了只要沉著勇敢,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艱險,我們就能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業的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于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于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
四是要善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參考文獻:
[1]尹華箏.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2]黃靜.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及實施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2).
[3]林永紅.快樂讀書吧——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