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仁喜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新高考的政策不斷在出臺并實施,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歷史學科的教學將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和改變。對于處在高三階段的學生來說,新高考政策的出臺,將對他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由于他們已經適應了原來高三歷史復習的策略,而對于全新的教學模式和考試模式,相對來說比較陌生,這樣就有可能導致他們的成績下降或者是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降低,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導致他們高考成績失利,那對于廣大的高三學子而言將會是一生的遺憾。因此,我們需要及時轉變高三歷史復習的策略,創新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考試模式,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提升其做題能力和做題效率。本文著重探究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復習的策略研究,希望對相關的高三工作教育者有一個正確的指導。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歷史;復習策略
引言
高考3+3的全新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愿,由他們自己選擇科目并且進行靈活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復習是高三學生沖刺高考,在高考中得到好成績的關鍵,它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從上高中以來學習過的知識點,并且掌握重點難點疑點知識,在靈活多變的高考題型中攻克難題,拿到滿意的分數。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要制定全新的復習策略,結合新高考的考試特點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們記住重點,把握難點,在高考中取得勝利。
一、轉變傳統復習觀念
在高三復習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模擬考試用來測評學生的復習情況,在一輪復習過后,很多學生因為自己在模擬考試中,錯誤太多,分數過低而導致復習自信心降低,心情壓抑緊張難過焦慮,這樣就不利于下一輪復習有效進行[1]。這就需要老師們轉變原來傳統的復習觀念,不能將分數看的過于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對歷史學科的基本概念有沒有一個正確的了解,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實施分層的創新教學模式,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更需要老師們及時開導梳理學生的心態,恢復高三復習的自信心,多鼓勵多獎勵,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升高三歷史的復習效率。
比如老師在梳理人民版高三歷史課本必修2的知識點時,要有條理的進行梳理,從中國古代到中國現代,從世界古代到世界現代的經濟史進行一個梳理,例如在復習專題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們做一個第五單元的單元卷測評一下學生們的復習程度,對于分數較高的同學給予鼓勵,可以讓他們先行預習下一專題的知識,對于分數較低的同學要求他們回家重點復習這一專題所提到的重點知識,例如“新航路的開辟”第三課“工業革命”等等,把握其重點知識,對基礎知識有一個扎實的把握,再對他們進行一個有效的心理開導,拒絕分數萬能論,更重要的是對歷史學科概念的理解,緩解其壓抑緊張的心理,也要鼓勵他們繼續加油,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提升其復習自信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點夯實學生基礎
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把握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其分數的高低。基礎知識對于歷史學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存在,不少學生在復習時脫離教材,不跟隨老師的步伐自行復習,其復習結果是一塌糊涂,分數也由原來的高分轉向低分[2]。因此,在高三歷史的復習過程中,要結合歷史的考試大綱構建知識體系,因為考試大綱是高考的出題方向,他們也會在考試大綱中突出復習的重點內容,不至于在高考中摸不清楚頭緒,把握出題方向,有根據性地進行復習,把握教材中所表現的主線脈絡知識,關注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歷史人物的作為,轉折點,結果,影響等從而夯實基礎知識,提升歷史學習的復習效率。
例如,老師們帶領學生復習人民版高三必修一的知識時,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外交,需要學生們自行梳理歷史脈絡,從新中國剛建立時的外交“一邊倒”政策,到中國新時期的多方外交政策的轉變,根據時間線索進行一個梳理,夯實重點的基礎知識,才能夠有效應對高考靈活的題型。
三、加強訓練,增強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從近年來歷史高考考試題來看其中有關古漢語方面的內容不斷增加,有些學生甚至抱怨為什么歷史像語文題[3]。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古以來就是文史一家,面對新高考的新命題形式,我們不能單純的抱怨,而是要積極適應新高考的變化,在平時復習中為學生多搜集一些短小的文言文,每節課抽出3至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解讀領悟,這樣在考試中遇到問題時學生才能從容面對。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老師們需要根據新的教學情況轉變傳統的復習觀念,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教學復習,提升學生們的復習自信心,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制定有效的教學獎懲制度,開導學生緩解壓力,舒緩心情,并要重點關注他們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其學科核心素養,對歷史這項科目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才能有效地提升其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羅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程燕.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3]李文靜.高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