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芳(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在國外,無論美國的哈佛大學提出了以課程為基礎的課程整合模式,還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以課題為基礎的課程整合模式,其實就是圍繞著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開展課程群建設。這些模式在教學中取得了區大的成功,其把課程整合成不同的但又緊密聯系的“模塊”或“領域”,重視跨學科課程的教學,根據社會發展以及用人單位動態需求設置新的復合型課程的觀點,一直影響著世界高校教育教學的發展。
國內高校最先開始課程群建設的北京理工大學,1990 年開始該校開始組建10 個基礎課程群,探索出了符合該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群,重新整合了課程群內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群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此后,南通大學、寧波大學、浙江大學、西安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大力推進課程群建設,實現了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優化,實現了不同課程之間的融通和銜接,加強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些高校的課程群改革與建設對高校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
課程群是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不斷深化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在我國,關于課程群的內涵,受到教育界專家多數認可的觀點是:課程群是指專業課程體系的某一類的課程集合。課群的組合基礎不應限于某一學科,鼓勵跨學科、跨專業組建課程群,以培養復合型人才,而且,課程群內的課程應是相關或相近,有密切聯系,不僅包括學科知識、專業知識,還應包括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育。目前,我國很多高校主要是公辦院校開展了課程群建設的探討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獨立學院由于起步較晚,加上師資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開展課程群建設探索的院校較少,探索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群建設的就更少。因此,以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要求獨立學院改革目前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師資隊伍等方面,以適應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分化又不斷交差,綜合運用的趨勢。
課程群的設計和建設在充分的調研和專業分析的基礎,從經濟管理系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從經濟管理類專業所有課程中遴選出四到五門課程緊密聯系、內容相關度較高、在經濟管理各專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課程組成一個課程群,例如組建企業運營管理與實務課程群、會計基礎與實務課程群、市場營銷實務課程群等。
為保證課程群建設,經過調研,多方聽取意見,制定課程群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的工作制度,明確其工作任務,以確保建設順利進行。
課程群組建后,課程群內課程不再是按專業劃分,課程群負責人負責本課程群管轄范圍內課程。通過課程群負責人和課程群內各課程負責人組織教學研討,整理順課程之間的關系,對課程內老、舊、重復的內容進修刪減整合,重新梳理和制定課程群內各課程的教學大綱。
新課程大綱制定后,在課程群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的組織下,對課程群內的任課教師進行新教學大綱的培訓及教學實踐的研討,鼓勵教師積極大膽地進行課程教學實踐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由于各專業的實際情況不一樣,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以及師資隊伍及實踐教學資源的不同,因此,在組建課程群時應當要充分考慮各專業的差異性,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開展建設工作,否則組建的課程群也無法滿足各專業的培養需求。此外,在制訂課程大綱時也要充分考慮各專業對該課程的要求不同,求同存異,允許課程在各專業開設時授課內容有一定的差異,以符合各專業的教學實際。課程群建設在充分尊重各專業的差異性的基礎上,采取求同存異的思想來整合課程資源。
在系部層面來看,課程群建設需要從全系高度進行設計實施。在系部,組建多少個課程群,哪些課程會組成一個課程群,需要進行深入的調研研討后才能決策。同時,課程群負責人、課程負責人的確定也需求從全系進行通盤考慮,遴選出知識結構全面、能力強的教師來承擔建設任務,才能更好地發揮課程群的優勢。
從學校層面來看,課程群建設也需要從全校高度來進行設計和配套相應制度保障。課程群建設會涉及學校相關的制度,例如工作量計算辦法,課程群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在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后,額外承擔了大量的課程群建設任務,如果其待遇不能體現其工作的付出,勢必會大大打擊其積極性,建設也就無法推進。因此,學校的頂層設計和配套相關政策是進行課程群建設的迫切要求。
課程群建設是在人才培養中處于基礎性環境,基礎是否牢固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想取得較好的課程群建設成果,就必須深入調研分析大學生就業創業所需的核心能力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核心能力培養是進行課程建設非常重要的內容和教學目標,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是進行課程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否則即使組建了課程群開設了相關課程,也無法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
課程群負責人的工作任務主要包括課程群建設,組織專業教學、落實教學任務,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課程群建設
課程群負責人要負責組織本課程群的建設工作,制定課程群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課程群負責人必須確定本課程群的師資隊伍的構成,并且要定制課程群建設規劃并組織課程群成員具體實施。專業群負責人必須通過市場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各個專業的人才需求,并且預測人力市場的變化,有針對性地規劃課程群內專業的建設,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組織專業教學、落實教學任務
課程群負責人組織專業教學主要包括組織課程群成員制定或者修訂課程群有關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落實教學任務等。
課程群負責人應組織課程負責人制定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由課程群成員統一進行制定,每年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改或調整。
課程群負責人組織指導本課程群內各課程負責人完成相關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主要包括教學任務的落實、教材征訂與教材建設工作。每學期根據教學計劃落實教學任務,合理安排課程群內課程的任課教師,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3.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課程群負責人或課程負責人組織課程群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學研究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群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研討;積極組織申報相關的教學研究項目等課題;加強課程的教學評估工作,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估與指導等。
課程群教學打破了目前專業課教師只講本課程的專業知識,對其它相關課程的銜接內容極少涉及。要將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銜接進行融會貫通,這就要求一支專業學術水平高、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既精通專業知識,又懂本專業領域應用技能的復合型師資隊伍。要形成復合型的師資隊伍,一是靠進修培訓以及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二是靠教師自身轉變教師角色,從高高在上的學術研究者和講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實踐者。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課程群內的課程教學采取互動式、探討式、案例式、項目式以及“教學做”一體化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求知欲望。
課程群建設涉及的工作范圍很廣、建設的內容很多,任務較重,在進行建設工作設計不免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使是具體課程的建設設計,也會存在很多不足。為保證教學秩序穩定和課程群建設質量,保證課程教學大綱符合專業教育的要求,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的對建設方案進行修正,進行建設項目的過程管理,否則項目的實踐就會偏離設定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