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在國民經濟與民族不斷創新發展的當今社會中,需要注重高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一個國家競爭的核心實力,因此需要注重創新型社會的建設,提高我國的綜合發展實力。根據高校創新的實際情況看出,創業教育與創新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兩者相輔相成具有互相促進的作用。創業是創新的基礎與起源,而創新則是創業的表現。創業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創新的高度與效果。在我國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引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法,可以保證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對于高校大學生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需要提高重視,這是社會發展中的重點與社會發展需求。創新創業教育是確保高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高等院校在校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從而在本質上保證就業率的提高。創業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創業行為進行影響的教育,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創業意識的加強,還能夠克服很多的困難,保證就業水平的提高。同時將創業基因融合到大學生的內心,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牢固的基礎。隨著經濟新常態的下,促進社會創新轉型的發展,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主要依靠的還是人才,因此需要注重大學生的創業活動與創新行為的培養重視。保證大學生創業可以有效的緩解高校的就業率,從而注重學生的自身價值。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與不斷創新,大眾創業逐漸的成為一種趨勢,并且相關的部門與院校對于創業教育工作的關注力度不斷的加強。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因此其培養的目標比較含糊,需要及時的完善與優化處理。創業理念在高校大學生的意識中并沒有得到重視,當前我國的創業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高等的院校,在經過詳細的研究之后,發現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課程講解對于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導致學生很難學到創業教育精神的精髓。另外,社會與相關部門對于高校的創業教育給予的支持不夠,從而因此創業共識不夠全面,最終引起創業教育的水平較低。
在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傳授中,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能力,對于課程的標準要求非常高,因此要保證授課教師的專業能力與超過常人的創業意識與綜合水平。要以堅實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還要具備設計的創業經驗。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果并不是很理想,在高校中負責創業教育的教師很少做到親自創業或者對于創業的理念水平要求比較高,因此缺少對應的創新實踐能力。一些教師因為對于創業只停留在理念基礎上,沒有真正的從事過企業的工作,缺少實踐的能力。最終導致創業教育的深度較低,對于創業課程知識的傳授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難以提高創業教育的深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的降低,影響到創業教育水平的發展。
目前,當前社會的就業教育是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中的重點與關鍵,課程上老師只是負責提供相關的信息與規章制度,卻沒有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重視。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教學計劃與相關內容都要納入到創業教育中,一些開設了創新教育課程的高校,相關課程比較少,從而對學生的創業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其中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于課程的種類主要為選修課為主,因此必修課為輔,缺少對應的專業課學習。由于學校需要統一的安排創業教育的課程,學生的選擇性非常小,彈性空間也很小。學生選修這門課程也是在學分的驅動下,因此屬于一種被動式的學習,對于創新意識非常不利。第二,對于課本內容上的知識主要是以被動的灌輸為主,而說教式的教學不能夠達到當前教育工作的要求,同時缺少創新實踐課程。針對當前一些高校的時間活動可以看出,創業競賽活動與現實中企業的發展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雖然會舉辦創業相關活動,但是學生的參與率較低,覆蓋面積較小,很難形成創業的分為。
進行經濟新常態下人才的培養,同時注重完善教育體系的建立。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建立與評價都需要以教育作為基礎。與其他的課程相比,創業教育的難度更大、復雜性更高。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會消耗較長的時間,因此需要通過科學的評價創業教育方法,提高創業教育工作的水平與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創業教育課程開展中,課程的課時比較短,通常使用的還是考試的檢驗方法,因此就會導致高校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水平不夠。
在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中高校創業教育中創新教育屬于核心與基礎,其根本就是創新性、實操性與個性化的應用,同時并不存在理論知識的灌輸,需要保證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從而確保學生創業素質能力的加強。注重創新意識是創業教育的重點。當前我國的實際現狀中高校對于素質教育工作全面的貫徹。其創業教育不能夠著急,需要注重眼前的情況結合創新教育的理念,確保學生與教師的積極參與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校需要積極的提高創業教育的重視,之后保證與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保證市場中企業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由于創業教學的課程需要通過實踐才能夠掌握,所以課程的講解不僅涉及到教師與學生,還需要企業參與到其中,并且對創新教育進行不斷的創新。在高校中需要提高創業教育教師師資力量的培養,有效的提高教師到企業中的學習,通過對現代企業的運營管理與生產模式進行了解之后,保證創業教育授課教師的實踐水平得到提高。同時校企合作的企業也可以指派專業的技術人員與專家,到高校中進行教學的指導工作,為學生開展創業課程的教育工作。從而提高學生對于企業生產、管理知識的掌握。
作為高校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明確的教育目標,通過組建特色的創業機構組織,全面的統籌學校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課程與相關學習的內容。針對于大學一年級的學生開展創業基礎,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展開就業的指導。將課程有效的融入到學校的學科管理工作中,通過有機的銜接各個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創業教育工作效力的發揮。另外,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創新,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創業教育工作中,采取視頻、慕課等方法,提高創業課程的教學質量。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對學生的全面評價,并且應用到教學中的各個階段。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的教學效果,還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保證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多樣化的教育評價方式,改變傳統授課中存在的單一性,確保教師評價方法的全面。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學生、校外之外與企業之間,對創業教育活動的全方面、客觀、公平的評價。
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高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創業教育的方法,提高對人才的培養,從而優化社會的人才結構,利用多元化的經濟主體,保證經濟活動水平的提高。確保高校創業課程模式的優化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