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小茜(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
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應屆大學生數量再創新高,834萬畢業生涌入市場中來,與2018年相比多出了14萬人,而面對如此龐大的畢業生人群,市場如何消化,是考驗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難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按部就班進入企業崗位已經不再是大學生的唯一選擇,創業為大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
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而正是接著這股“東風”,創業也成為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關鍵詞。根據《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5-2017年我國大學畢業生半年后自主創業的比例基本持平,即保持在3.0%左右;41%的大學生將理想作為自主創業的主要動機,并希望抓住時代機遇、市場機會實現自我價值;從創業行業分布來看,本科畢業生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零售、藝術、休閑娛樂、媒體、餐飲等行業。由此可見,大學生進入市場,不僅為市場經濟帶來了高素質的人才資源,更是在創業中優化了市場資源配置,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首先,大學生創業推動了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是推動資源配置,提高資源收益的重要手段。大學生創業一方面在政策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吸引市場資源注入;另一方面其關注行業多屬于新興產業,具有強大的競爭潛力,因此,能夠促進市場資源從傳統行業中流出,進入到大學生創業項目中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次,大學生帶動了當地經濟生產總值。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其三年內的收入水平明顯優于畢業生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項目發展初期極具活力,不僅能夠滿足大學生自身發展需要,更能夠增加經濟發展總量,對當地的GDP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再次,大學生創業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學生創業啟動資金有限,因此,在選擇項目時通常會將視線定位在服務行業,而從近幾年大學生創業行業類型也可以看出教育、零售、藝術、休閑娛樂、媒體、餐飲等行業吸引了大批創業項目,而這對于推動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是實根重要的。第四,大學生創業有效打動了就業。創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手段,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能夠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更會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吸引年輕有為的畢業生進入到崗位中來,從而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增加市場經濟活力。最后,大學生創業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目前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國家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給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而與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需要大批人才,這也成為大學生創業的新契機,而利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落實也拉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總額。
首先,推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大學生創業資金有限,其創業規模多限于中小企業,企業規模的限制使得創業項目更加靈活,創業者能夠及時捕捉市場機遇做出調整,并拉動市場競爭。其次,創新了企業管理新模式。當代大學生充滿活力,在企業管理中更傾向于引入平等、高效、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從而打破了傳統管理模式,如垂直式管理帶來的弊端,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再次,提高了企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大學生自身的專業性要求其在人才選擇上需要志同道合、旗鼓相當,因此,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過程中投入的資源更加豐富;同時由于其創業項目的特殊性,使得大批的技術過硬的專業人員進入企業,為創業項目的發展打造了專業的人才隊伍。最后,帶動了相關行業發展。創業項目的運行能夠拉動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并構建產業鏈條,將創業項目的發展效益輻射到周邊,推動微觀經濟的發展。
(1)在學校學習期間,學校應該針對入學的新生做個全面的清晰的職業規劃,讓新生在入學時候就清楚的明白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應該取得什么專業證書,掌握具體的專業知識,在頂崗實習中最好能專業對口的參加社會實踐,培養畢業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從教師方面,轉變高校老師的觀念,招聘或者讓老師積極學習,雙師型教師更能給學生一些就業上的指導。教師在授課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社會適應性以及冒險精神和處理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二是學校方面,在課程設置上,要加強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和創業理論研究來優化創業教育效果,并且通過創業模擬訓練、案例分析以及參觀調查實習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加強高校的創業教育。
(2)社會組織為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首先,從啟動資金上,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就業創業中心,政府除了財政撥款以外,還要鼓勵和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拓寬擔保平臺和融資平臺,降低大學生創業貸款的門檻。但凡大學生有好的創意和項目,經過論證,都可以從中心取的貸款或者融資,鼓勵他們勇敢的追求事業的進步,讓敢于創業的人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和窘迫。其次,在生活中多多給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尤其是當創業大學生遇到挫折與失敗時,應予以更多的關注與寬容,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使他們能更加堅韌地去面對這一切,振作精神重新踏上創業的路。最后,應該給予創業學生更多的政策支持,這樣可以使他們能有更加寬松的環境,更加自由地挖掘自己的潛能,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欲望。政府管理部門應該看到學生創業所帶來的好處及其未來的趨勢,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來支持學生的創業活動,并提供相關的創業平臺,促進大學生創業行為的開展,提升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3)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足夠的政策支持。政府應對現有的政策進行調整,形成合理的、有力度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要盡量減少限制性條件,對大學生創業不能純粹從解決就業的角度去看,而應該從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更多的人創造就業崗位的方面去認識。因此,創業政策應該盡量減少限制、降低門檻、簡化程序、方便快捷、搞好服務,用良好的創業政策催生富有發展前景的大學生創業,培育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學生創業英雄。
總之,大學生作為一群具備專業知識,且充滿開拓進取精神的群體,在創業過程中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帶來一系列影響。但是,大學生創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其中不乏失敗、破產的案例。因此,對于創業,大學生自身要做好合理規劃與衡量,審慎決策,而國家、高校應做好相應保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環境,這樣才能促進自主創業,體現大學生創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