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鈞閣(漢口學院管理學院)
財務預算準確性低、資產定期盤點不到位以及財務會計制度落后等多種問題之所有出現,主要原因是因為單位內部的財務會計部門工作人員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因此財務會計部門必須要對收治管理監督體系、財務會計制度等進行不斷完善與改進,增強單位內部的監督力度,切實有效的解決上述存在的多種問題,才能進一步提升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能力與效率,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得到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
現階段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中,會計管理與會計核算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從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社會項目融資以及國家財政撥款兩個途徑所得,財務會計處于這種特殊的環境中,就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1]。首先,財會核算模式是進行轉換的,單一來源向多渠道轉變實施財務核算工作是主要的轉換模式,同時必須要嚴格的按照稅法相關規定嚴格執行核算工作。其次,必須要從原始憑據中進行經濟業務數據的認真督察,防止出現賬外設賬的請款出現,并且還需要詳細的社差收支、權益人以及負債者,從而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科學性與正當性。
在會計管理行業中成本控制以及預算管理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保證整個會計管理行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的根本需求,因此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會管理工作中就更為重要。所以行政事業單位財會部門必須要嚴格審核工作人員,確保在日常工作中財會人員能夠認真的對每天的財務信息進行整理,并且要全面認真的分析行政單位資金的預算與具體使用。同時行政單位需要與時俱進加強對預算管理制度的及時更新,保證單位不會出現資金斷裂而造成的整個工作無法運行的情況[2]。收付實現制是現階段我國被很多單位采用的核算方式,這種方式會造成實際工資出現負債以及資產等方面的問題,比如一般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應用一次性提折舊方式,在固定資產中應用時會由于收付實現制而造成單位資產計算出現問題,主要包括劃分不清晰以及計量不全面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會造成行政單位在及時性原則、可比性原則、真實性原則以及相關性原則中不能達到有效的平衡,從而導致整個單位內部的會計信息存在不安全性與不準確性。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因為對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未能給予高度重視,加上時代迅猛發展,造成財會管理工作與單位發展需求不相符合,許多行政事業單位財會工作人員思維隨意且落后,同時也缺乏較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同時財會工作人員在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上存在較大差異,造成整個會計工作準確性不高,也造成會計工作規范性較低。時代的發展與歲月的遷移,很多會計賬戶在設置上已經進行了改變,但是單位未能根據具體情況及會計核算程序的變化進行財務會計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從而造成單位財會工作無法得到順利的進行,也造成財務信息缺乏了安全性與真實性[3]。因為我國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未能及時糾正固定資產盤點的相關問題,在投入使用固定資產時沒有隨時關注其入賬計入,因此并不能在細節上對固定資產情況進行掌握,從而會因為失誤或者遺漏等情況而對資產剩余價值進行低估或者高估,造成固定資產與實際價值以及賬面價值不相符合,使得固定資產的盤虧以及盤盈不能得到全面掌握,而無法跟蹤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去向。
因為當前我國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預算中預算機構的設置未能給予高度重視,所以財務預算中便存在工作人員不足的情況,造成收支活動中很難有效控制預算。除此之外,預算編制時間以及編制過程較短,整個預算編制質量達不到要求,不僅對管理體制欠缺約束,同時會無法發揮出內部資金的最大化效果,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及時的盤點資金,因此在成本管理以及收入支出上存在問題[4]。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通常情況下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主要應用領導業績以及單位業績作為整個部門的考核標準,未進行成本核算,也沒有給予詳細的細節規定,從而造成成本管理工作存在隨意性較大以及科學性較低的問題。因為事業單位以及行政單位的支出稱之為事業支出與行政支出,同時事業支出與行政支出與“預算外支出”關系密不可分,所以在財會工作中單獨列出“預算外支出”在之后,其與事業支出以及行政支出之間存在很大的出入,對整個財會工作的展開產生了極大障礙。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審計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力度較強的監督方式來促進會計工作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培養數量足夠的專業審批人才監督管理審計工作;其次,及時改進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整個財務會計工作得到合理高效的運行;再次,單位需要對社會監督職能給予充分應用,從而促進整個財務會計工作規范性與準確性的顯著提升;最后,用過對站務公開方式的充分應用,在單位信息欄以及單位網站上展示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概況以及資金運用,保證工作人員之間能夠在工作過程中相互監督,全面確保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安全性[5]。
想要進一步完善且有效改進收治管理監督體系及財務會計制度,單位工作人員必須要認真研讀我國的財經法規、稅法以及會計法律法規等內容,確保能夠在工作中熟練掌握這些內容。之后在不斷完善行政為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其中包含了會計工作中的資金預測及資金計量等內容。除此之外,需要進一步改進制度之外,還需要與具體情況相結合改善監督體系,比如成本管理作弊與收入支出等內容,同時對這兩點內容進行改善才能進一步提高整個財會工作的效率[6]。
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中不僅要對工作內容給予高度重視,同時要高度關注人才培養工作。只有加強對財務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全面培養,提升財務會計管理人才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才能有利于財務會計工作得到順利開展,才能保證會計管理部門得到進一步改革與創新。所以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明確對財會人員的聘用標準,對新員工進行入職培訓,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定期組織單位內容財會人員參與培訓活動,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術與相關知識,提高整個財會工作的質量與效率[7]。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上做出了極大努力并且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是在整個工作效果上仍然不夠理想,主要是存在固定資產盤點與財務會計制度問題、成本管理與收入支出問題。因此單位必須要結合具體問題與方法發展需求,通過進一步審計監督工作效率、完善收治管理監督體系以及財務會計制度以及加大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財會工作的效率,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能夠與實際需求相符合,增強財務會計的工作質量,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有序、合理而持續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