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文章探討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機理,構建三者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并以我國2011~2017年數據樣本進行實證,分析三者的耦合協調度。研究結果表明,三者的耦合程度較低,始終處在頡頏階段;但三者的協調度一直處于上升趨勢,2017年已接近中級協調,表明綠色金融、經濟與環境之間正逐漸形成良性互動關系。最后提出了我國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綠色金融;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
一、前言
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緊張和環境惡化等問題日趨嚴重,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加劇,綠色經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金融是經濟增長新的引擎,生態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金融、經濟和環境三個系統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可持續經濟必須注重三者的協同發展。
目前有關綠色金融、經濟與生態環境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經濟與生態環境關系研究,在理論方面,自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經濟學家就開始關注環境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采用經濟增長理論模型來研究經濟與環境兩者的關系。Norgaard(1990)提出經濟與生態系統之間可實現共同發展的協調發展理論;Panayotou(2000)根據經濟增長理論模型的特點,構建了四類經濟增長與環境關系模型。實證方面,學者們主要關注環境庫茲涅茲曲線(EKC),從不同角度對不同國家或地區EKC的存在性進行實證驗證。國內對于經濟與生態環境關系的研究較晚,曹新(2004)指出經濟發展影響環境,而環境又會反作用于經濟發展;黃清煌等(2016)研究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和抑制的雙重作用。二是綠色金融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早期主要研究環保投資與經濟的關系。張躍勝(2016)等用不同方法實證研究了環保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發現環保投資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關于綠色金融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文獻較少。隗斌賢(2016)提出綠色金融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邱海洋(2017)實證分析了綠色金融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董曉紅等(2018)應用耦合度模型對我國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的動態耦合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并進行局部空間區域差異比較。
已有文獻大多是對綠色金融與經濟、經濟與生態環境兩者關系的研究,將三者放入同一框架進行研究的文獻較少。本文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放入一個系統框架進行研究。首先介紹綠色金融、經濟與生態環境三個子系統的相互作用機理,其次構建三者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選取2011~2017年的面板數據,對三個子系統的耦合協調發展情況進行測度和評估,分析三個子系統的相互影響程度和協調發展水平,以期為相關部門制定合理的綠色金融、經濟、生態環境發展戰略,實現三者協調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二、耦合機理及模型構建
(一)綠色金融、經濟與生態環境系統耦合機理分析
綠色金融、經濟與生態環境構成了一個開放、動態、復雜的系統,三個子系統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其耦合機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決定金融。發展綠色經濟,產業結構要轉型升級,技術更新及綠色產業投資資金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進行創新,參與綠色經濟的金融活動,從而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生態環境是綠色金融與經濟活動的基礎,生態環境越好,提供給社會的自然資源越多,經濟增長越快;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源參與建設,優化金融結構,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是動態變化的,綠色金融的發展,可以優化產業結構,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而良好的環境是進行經濟活動的基礎,保證了一定的經濟增長水平,從而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二)耦合理論模型
(三)協調理論模型
協調度指標從定量角度衡量系統間相互協調發展的水平。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系統間的協調度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D為協調度,C為耦合度,T為綠色金融、經濟與生態系統三者的綜合協調指數;αi(i=1,2,3)為各子系統的權重。關于耦合協調度的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三、構建綠色金融、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指標體系構建
參考已有相關研究,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二)數據來源及處理
采用2011~2017年的年度樣本數據,測度數據中經濟子系統和生態環境子系統的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綠色金融子系統的節能環保支出指標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綠色信貸額度指標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節能環保上市公司債務及權益融資額度數據來自CCER經濟金融數據庫。
本文采用熵值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如表2所示。
四、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結果分析
(一)綜合指數分析
根據各指標標準化值和權重分別計算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的綜合發展指數,如表3和圖1所示。
從表3和圖1得出,三個系統綜合指數在2011~2017年總體呈上漲趨勢。2011~2014年,綠色金融綜合指數低于經濟和生態環境綜合指數,綠色金融的發展規模相對較小,落后于經濟增長水平。2015~2017年,綠色金融綜合指數從0.5348上升到0.8658,高于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綜合指數,綠色金融從2015年起有了很大發展,超過了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程度。
(二)協調度分析
1. 耦合度計算
本文研究的是綠色金融、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三個子系統構成的耦合度模型,根據模型(1),可得模型中n=3,即C={u·u·u/(u+u2)(u+u3)(u+u3)}1/3。將綠色金融、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帶入C,計算三者的耦合度,結果如表4和圖2所示。
2. 協調度計算
在模型T=中,α為每個子系統對整個系統協同貢獻的參數。依據我國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并聽取專家意見,將各子系統的權重α(i=1,2,3)分別設定α1=0.2,α2=0.6,α3=0.2。根據模型D=計算三者的協調度,結果如表4和圖2所示。
3. 耦合度結果分析
當耦合度C∈(0.3,0.5]時為頡頏階段,2011~2017年三個子系統的耦合度從0.4727上升到0.4994,耦合度雖呈上升趨勢,但始終處于C∈(0.3,0.5]范圍內,根據耦合度等級劃分標準,該階段為頡頏階段。因此在2011-2017年期間,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耦合度整體上處于頡頏階段,而且改善幅度相對較小。
4. 協調度結果分析
2011~2017年,三個子系統的協調度從0.4544上升到0.6954,增幅較大,協調等級從瀕臨失調改善到接近中級協調。三者間的協調度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11年三者的耦合協調度為0.4546,協調度較弱,為瀕臨失調;2012~2013年,三者的耦合協調度提高到了0.5866,但協調程度仍偏低,為勉強協調;2014~2017年,三者間的耦合協調度逐年上升,協調等級由勉強協調上升到初級協調,2017年的協調度為0.6954,基本接近中級協調。
五、總結與建議
綠色金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是發展可持續經濟的保障,要從各方面促進三者的協同發展。一是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綠色金融是經濟轉型的基礎,加大金融機構對“三低一高”產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引導社會資源流向綠色環保產業,推動整個社會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依托資源優勢,各地區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自然資源差異較大,各地要依托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適宜的生態產業,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三是優化產業結構,中國經濟面臨新常態,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勢在必行。加大科技、資金等要素的投入,促進節能減排和降耗,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的產業,從而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Norgaard R B. Economic Indicators of Resource Scarcity:A Critical Essa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0(01).
[2]Panayotou T.,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D].Center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CID Working Paper,2000(56).
[3]曹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04(02).
[4]黃清煌.環境規制對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效應[J].經濟學家,2016(04).
[5]張躍勝.環境治理投資與經濟增長:理論與經驗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6(09).
[6] 隗斌賢.G20框架下我國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6(06).
[7]邱海洋.綠色金融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38).
[8]董曉紅,富勇.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耦合發展空間動態演變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8(12).
[9]BEFIE L.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6.
[10]何宜慶,等.中部六省省會城市金融集聚與區域經濟增長耦合發展研究[J]. 華東經濟管理,2014(07).
[11]李娟.”三生“共贏:綠色發展的邏輯契合和實現路徑[J].學術界,2018(06).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商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