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智峰

[摘要] 目的 探討在進行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期間持續質量改進措施應用可行性。方法 選擇該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眼科護理人員30名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探究每組護理技術管理措施;比照組(15名):選擇常規措施展開;實驗組(15名):選擇常規措施+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展開;比較兩組眼科護理人員管理結果。結果 實驗組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為(92.29±2.32)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為(91.22±3.03)分;培訓考核成績為(90.99±3.22)分;比照組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為(72.39±3.05)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為(71.55±3.17)分;培訓考核成績為(72.02±4.02)分;最終發現,實驗組眼科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以及培訓考核成績高于比照組明顯(P<0.05)。結論 醫院在進行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期間,持續質量改進措施的有效應用,對于眼科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以及培訓考核成績的提升,效果明顯,最終對于眼科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提升,護理安全的保障,奠定基礎。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c)-0046-02
對于眼科護理操作技術而言,其表現出侵入性特點,主要體現為結膜下注射、淚道沖洗術以及角膜異物剔除等方面,均表現出較高的手術操作要求,并且表現出一定的操作風險,對此將眼科護理技術加以規范,以對眼科手術患者的恢復質量提升做出保證,意義顯著。持續質量改進作為一種質量管理體系,其主要在質量控制以及質量保證條件下加以應用,確保科學化管理的有效實施,使得組織服務質量獲得顯著提升,進而對患者的諸多需求進行充分滿足[1-2]。于眼科護理中將持續質量改進有效引入,可以在對當前眼科護理需求做出保證的基礎上,將眼科護理質量進行不斷優化,從而為手術患者護理的優質化做出保證[3-4]。該次研究選擇該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眼科護理人員30名作為實驗對象,探究在進行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期間持續質量改進措施應用可行性,以為眼科護理技術管理質量的提升,做出保證。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眼科護理人員30名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探究每組護理技術管理措施;比照組(15名):男1名,女14名;年齡分布范圍為23~39歲,平均年齡為(26.52±2.79)歲;實驗組(15名):男2名,女13名;年齡分布范圍為24~40歲,平均年齡為(26.59±2.22)歲;觀察對比兩組眼科護理人員性別、年齡,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于兩組眼科護理人員合理展開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操作,比照組:主要就眼科護理工作具體細節以及眼科患者特點表現進行講解等完成;實驗組:①針對眼科護理管理質量目標加以充分明確,確保通過眼科護理管理,可以提高護理安全,將護理質量顯著提升,對患者個人需求進行充分滿足。②合理完成眼科護理技術質量改進小組的創建,組長主要安排門診護士長擔任,副組長主要安排護師擔任,并且要求其需要具有較高的??评碚撍揭约柏S富臨床經驗,小組成員選擇護理骨干2名擔任,針對門診護理質量加以負責,對患者的滿意度做出保證,并且積極展開考核以及督導工作[5-6]。③將具體工作職責加以充分明確,通過對眼科護理持續質量改進目標加以明確后,組織小組成員以此為內容展開研究分析,合理完成小組工作目標設定,并且對具體工作職責進行充分明確。最終對持續改進小組工作目標加以充分明確,主要體現為將患者舒適度作為工作重心,并且就操作技巧不斷研究以及提升,以使得護理人員技術操作水平顯著提升。此外,對各層次護理人員眼科技術操作熟練度做出保證,使得達標率顯著提升,使得患者滿意度獲得顯著提升;對于各層級護理人員,合理完成眼科護理技術準入標準的創建,對于眼科護理技術的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并且認真展開對應考核工作,對于新技術操作準入評審需要積極參與,針對科室護理質量展開認真評估,并且需要做到持續改善[7-8]。④在進行眼科護理管理期間,確保質量改進項目合理融入,此外對于各層次護理人員表現出的系列眼科技術操作情況,持續質量改進小組需要做好定期督查工作,就眼科護理期間表現出的系列問題加以明確,進而對于質量改進項目進行充分明確。具體在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期間,具體內容主要包括:①對服務禮儀進行認真規范,合理完成眼科門診禮儀規范的制定,將系列標準進行充分統一,要求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期間,禮貌和藹。②對注射進行充分規范,對系列程序進行認真核對,為了對護理安全做出保證,需要就眼科技術操作特點加以明確,之后對具體流程加以規范以及核對,對患者進行陪同,對病例加以確認,在具體操作前,需要就患者的基本情況加以了解。③就操作前系列評估流程加以制定并且積極落實,對于眼科技術操作在進行執行期間,護理人員往往對系列關鍵點評估有所疏忽,尤其針對患者在進行繃帶包扎期間,通常對患者另一只眼視力情況有所忽視,對于患者藥物過敏史有所忽視,在對患者實施角膜異物剔除術治療期間,對于環境評估工作有所忽視,為了對眼科技術操作安全做出保證,需要就角膜異物剔除術以及淚道探通術等系列操作展開積極評估工作,以對患者的操作安全做出充分保證。④對患者的知情權給予充分尊重,將系列告知制度進行充分落實,在對眼科患者進行相關操作與護理期間,往往對患者產生的影響較為直接并且明顯,從而患者往往會產生恐懼以及緊張等系列心理,使得護理情況受到嚴重影響。對此為了使得操作風險顯著降低,對患者安全性做出保證,需要通過患者進行積極交流,就系列技術操作內容加以告知,將告知管理力度進行充分完善。⑤合理完成學習平臺的構建,將培訓模式進行認真改善。當前對患者在實施眼科護理期間,往往表現出護理問題認知較差等系列問題,對此需要將傳統技術操作教學模式有效轉變,對于各層級護理人員積極做好培訓工作,之后護理技術質量改進小組展開認真培訓以及考核。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眼科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以及培訓考核成績。
1.4? 判斷標準
護理部制定對應問卷展開兩組眼科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護理技術技巧以及培訓考核工作。
1.5? 統計方法
對于兩組眼科護理人員護理結果,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展開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操作能力評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以及培訓考核成績)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為(92.29±2.32)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為(91.22±3.03)分;培訓考核成績為(90.99±3.22)分;比照組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為(72.39±3.05)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為(71.55±3.17)分;培訓考核成績為(72.02±4.02)分;最終發現,實驗組眼科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以及培訓考核成績高于比照組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對于眼科患者在進行護理期間,強化護理安全,可以確保護理質量獲得顯著提升。對于眼科患者在進行護理操作期間,諸多表現出侵入性特點,并且表現出操作精細以及較高風險的特點,如果不能規范進行,往往對患者治療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合理展開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意義顯著。
具體在進行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期間,通過持續質量改進措施的應用,可以將管理眼科技術操作力度充分加強,對于護理專業化的提升做出保證。并且可以將護理人員護理技術水平不斷優化,將護理能力有效綜合,進而在提升眼科護理綜合質量方面獲得確切效果。
綜上所述,醫院在進行眼科護理技術管理期間,持續質量改進措施的有效應用,對于眼科護理人員操作能力評分、護理技術技巧評分以及培訓考核成績的提升,效果明顯,最終充分促進眼科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白茹.團隊培訓模式對眼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8):185-186.
[2]? 姜海蓮.護理安全管理在眼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9,2(5):46-47.
[3]? 邵亞峰,李斌,朱江紅.體驗式服務在眼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8):196-197.
[4]? 張小英.護理安全干預在眼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18,48(8):26-28.
[5]? 錢璐,何艷.前饋控制在眼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4):164-165.
[6]? 徐璐,吳雅梨,劉忻.護理警示標識在眼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3):136-137.
[7]? 高雁.新形勢下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在眼科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及提升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8):52-53.
[8]? 楊揚.績效管理在眼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0):67-68.
(收稿日期: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