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 許歡
摘要:旅游扶貧,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扶貧手段,它是以產業帶動發展的“造血式”扶貧方式。研究安順市在旅游扶貧中做法和措施,找到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有助于在實踐中改善旅游扶貧工作做法,從而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關鍵詞:旅游;扶貧;問題;對策
鄉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它是現代旅游業的一項新亮點,以非??斓乃俣?,迅速發展起來。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強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于是,各地區認真挖掘、整合本地鄉村特色資源,將鄉村旅游扶貧模式大力推廣,經過幾年的發展,在農村經濟、社會、文化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帶動了部份群眾脫貧致富。
一、安順市鄉村旅游發展扶貧現狀
(一)安順市旅游扶貧概況
安順市是國家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形態多樣,已有多年的旅游發展的經驗,但在扶貧工作開展以前,轄區內鄉村旅游發展僅在幾個已成熟的景區周邊。自旅游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安順市大面積開展旅游扶貧工作,通過深入挖掘各鄉村的生態資源、民俗文化、田園風光等,開墾鄉村資源,全市現有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1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5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獲得國家民委命名掛牌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6個,獲得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省旅游發展委命名掛牌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44個。通過舉辦“走進100個美麗鄉村”徒步活動,持續舉辦了龍宮油菜花旅游節、平壩櫻花節、關嶺火龍果節、鎮寧櫻桃采摘旅游節等鄉村民俗節慶活動。以旅游發展為手段,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二)目前安順市發展旅游扶貧的途徑
(1)政府主導型。由政府部門主導鄉村旅游扶貧的投資和運營,
帶領村民參與其中,村民可以根據提供的崗位選擇就業,也可以利用自已的宅居地創辦農家樂或旅游項目,進行自主創業,從而實現脫貧。
(2)以點帶面。依托黃果樹、龍宮等本地核心景區的知名度,帶動周邊村寨發展,逐步形成“閑情娛”的旅游商圈,帶動村民參與其中實現富裕。
(3)旅游投資公司+農戶。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有一定實力的投
資商進入村寨,由公司和農戶直接合作,進行開發、經營和管理,農房提供物質條件,公司負責進行就業崗位提供、培訓等,使優勢互補。
(三)安順市旅游扶貧取得的效應
(1)經濟效應:2018年,安順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01億人次,同比增長35.9%;旅游總收入1039.3億元,同比增長34.47%。首次突破接待1億人次、收入1000億元大關。實現直接門票收入55638萬元,減免門票累計22762萬元。從最近的“十一”黃金周來看,安順旅游再現“井噴”,有效帶動了景區、住宿、餐飲、商貿等相關產業持續走旺。強大的旅游消費能力很好地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在轉移農村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繁榮鄉村產業、帶動鄉村民俗振興方面,旅游扶貧已經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2)社會和文化效應。依托屯堡文化、蠟染文化等,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品牌和規模效應的地戲面具、蠟染、銀飾、精制茶,以及刺繡織錦、古生物探究的文化產品和旅游商品。在國內外形成影響因子,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有效地使村民成為主體,引導游客參與其中,實現經濟收入。
(3)引領效應。通過已成熟的景區,以點帶面進行發展,實現旅游資源、文化資源、農產品資源整合,轉變鄉村單一的農產品發展模式,從而引領村民致富脫貧。并通過發展好的村寨形成榜樣,起到引領作用,從而帶動周邊的村寨迅速發展旅游扶貧,實現老百姓脫貧致富。
二、安順鄉村旅游扶貧存在的困境
(一)村寨旅游基礎設施設備不完善
近幾年,安順鄉村旅游扶貧工作全面鋪開,隨著全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的開展,一個個美麗的鄉村不斷涌現,使得鄉村之旅逐漸成為休閑游的時尚。為此,有力地帶動了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鄉村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自身具有的自然資源外,還需要有相應的配套的硬件設施,如住宿、娛樂、參與性游樂設施等等,目前,僅僅已成熟的秀水景區、浪塘景區、舊州古鎮等幾個鄉村旅游村寨硬件設施基本具備,大部份鄉村旅游點旅游設施不完善,甚至連游客最基本的住宿要求都不能滿足。
(二)村寨重在打造,輕在管理和發展
市區內鄉村旅游的項目眾多,大部份村寨僅僅停留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中,村寨修得美麗漂亮,自然風光宜人。但在村寨管理、旅游經營及發展上,沒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發展目標。
縱觀安順市鄉村旅游發展情況,整體呈現的是“遍地開花”的現狀,但大部份村寨卻是“假日人多平時人少”,而有的村寨則呈現“集中時節旺”的場景,這是因為,這類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前一類屬于只注重基礎設施打造,缺乏村寨原著生活場景和參與體驗項目的開發處在簡單的觀光游階段。而后一類則是,僅僅利用村寨本身的農產品打造,缺乏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沒建設。因此,達不到當代“商養學、閑情奇”的需求,自然回頭客少,發展也更加困難,最終導致村莊返貧。若能兩者結合,那鄉村旅游發展會更好,旅游扶貧也就能長期真見實效。
(三)農村留守現象嚴重,當地村民對旅游參與度低
當前,農村許多剩余勞動力都到外省務工,農村留守現象越來越嚴重,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小孩,田地“撂荒”。雖然出現了“農村合作社”之類的機構,解決了部份問題,但這樣的現象,顯然是不利于鄉村旅游扶貧工作的開展。
當地村民在外務工,參與度低,不能從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中獲得相應的利益,也不能共享鄉村旅游發展的成果,因此,就不能增加農民收入,最終不能實現脫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