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其它的旅游活動相比較來說,紅色旅游更多是以參觀游覽紅色景觀,接受思想教育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動。有些偏僻村鎮盡管擁有較好的紅色旅游背景,但卻局限于區位因素導致其知名度低。隨著新媒體逐漸興起并蓬勃發展,為游客和旅游地彼此之間搭建了一個新型的溝通交流平臺。本研究以偏僻村鎮紅色旅游發展為核心,以汝城縣沙洲村為例,分析了當前沙洲村旅游資源現狀,突出紅色旅游品牌打造,提出有效的旅游營銷策略,旨在幫助實現沙洲村紅色旅游資源的充分利用,進而促進鄉村旅游經濟持續發展。
關鍵詞:紅色旅游;旅游營銷;沙洲村
沙洲村隸屬于汝城縣文明鎮,距離汝城縣城區約50公里。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時,他指出:“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文明鎮沙洲村是“半床被子”故事發生地,這里因長征故事而溫暖神州大地,因總書記關注而享譽全國各地。
“半條被子”的故事發生在1934年。當時3位女紅軍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簡陋的床鋪上僅有一條破棉絮,3位女紅軍拿出唯一的行軍被,與徐解秀母子合蓋。臨行時,3位女紅軍決定把這床行軍被留給老人,但老人卻堅決不要。迫于老人的執拗,其中一位女紅軍掏出剪刀撕下一半被子留給老人。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僅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留給老百姓的人”。如今的沙洲村處處彰顯著紅軍長征精神,堅持一切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凝聚全村合力,力求打造紅色旅游典型村落。
一、沙洲村紅色旅游發展現狀
(一)景區的名氣低且太分散
汝城縣除了盧陽鎮津江村的“汝城會議舊址”群為全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目錄以外,僅僅沙洲村的“半條被子”景區是按照國家4A級景區的標準來投資建設,其余地方均屬于知名度不高的紅色景區,影響力僅限于汝城縣本地及周邊地區。
(二)挖掘文化內涵不夠深入
汝城縣的大部分紅色景區僅僅對革命遺址、舊址以傳統形式進行陳列和展示(如:圖片、文字稿等),形式內容都過于單一,大部分游客前來參觀僅僅是走馬觀花形式,缺少體驗性的旅游項目,游客無法身臨其境地感知紅色文化,導致游客在景區停留時間短暫,無法衍生其他旅游項目。
(三)鄰近的資源整合度不高
汝城縣素有“毗連三省,水注三江”的美稱,坐擁豐富的旅游資源,轄區境內還有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汝城熱水溫泉、濂溪書院、白石巖等等。沙洲村周圍良好的旅游環境為其發展旅游業提供借鑒,但汝城縣境內景區主要以“單打獨斗”為主,缺乏“團隊合作”開發。
(四)景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首先,汝城縣旅游資源主要分散在經濟欠發達的偏遠村鎮,鄉村的路況較差,阻擋了大批前來參觀的游客。其次,景區的環境差,接待設施老舊,無法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六大基本需求,甚至有景區連基本的廁所和垃圾桶等設施都跟不上,導致游客體驗感差,重游率低。
二、沙洲村紅色旅游營銷策略
(一)產品開發
沙洲村擁有得天獨厚森林資源、古村落以及瑤族民族風情文化,可以開發“紅色旅游+森林公園”、“紅色旅游+古村落”和“紅色旅游+瑤族民族風情”復合型旅游產品和線路,形成幾個特色功能區。以沙洲村“半條被子故事”為龍頭,串聯整合紅一軍團系列舊址(紅軍書發現地、文市村、秀水瑤族村以及韓田村)、汝城會議舊址和濠頭紅色景區,再延伸至閩粵贛紅色旅游區域,由點成線,由線及面,形成多維度紅色旅游系列旅游線路。其次,沙洲村應聘請專業人士和革命者后人擔任導游講解,定期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如舉辦知識競賽、紅色主題情景劇等),讓游客切身感受長征精神。
(二)氛圍營造
沙洲村對酒店、餐廳氛圍營造應結合革命時期特色進行定制設計,接待項目要符合紅色旅游主題(如:懸掛革命時期的標語、穿戴紅軍服裝、擺放革命時期器具、提供紅軍餐食等)。再者,應與時俱進地籌建數字化旅游景區,開發智能電子導游平臺,提供免費的無線網絡服務,讓旅游者能夠通過移動端就能選擇電子導游服務項目。
(三)新型技術
(1)平臺應用。沙洲村應充分利用主流網站宣傳和提升知名度,積極探索游客興趣,建立起網絡服務平臺,實現景區信息提供、票務預定等功能。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應用軟件已被大眾所熟識。沙洲村可充分利用應用軟件,與撰稿人合作(如資深旅游達人、知名攝影師等),將需要推廣的內容編輯成圖文結合的小日志發布在平臺上,從而形成“紅色旅游+微博”、“紅色旅游+微信”等多元化旅游項目。
(2)游戲行業。旅游業可利用冠名的方式將旅游廣告滲入其中(如:在設立游戲場景時,可將沙洲村地圖作為游戲地圖,并將標志性紅色建筑穿插其中),利用電子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在當地發生過的重大歷史戰爭場面(如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戰爭場面),讓游客“身臨其境”地去觸摸歷史,打造體驗性旅游項目。
(3)OTA與UGC。OTA(在線旅行社)與 UGC(用戶創作內容)是當今網絡時代的重要旅游銷售模式,對旅游目的地形象構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沙洲村應充分利用 OTA 平臺,發布旅行線路與旅游項目套餐服務等,再根據游客訂單情況,進行需求分析預測。此外,沙洲村可與平臺建立合作,快速獲取網站用戶對旅游目的地的感受與評價,切實對景區不完善的地方進行整改,著力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三、總結
在發展地區紅色旅游經濟的時候,偏僻村鎮受地理環境的約束較大,致使游客難以涉足于此。倘若偏僻村鎮紅色旅游業忽略市場走向,盲目地開發產品,紅色旅游業將難以形成真正地可持續發展。因而,偏僻村鎮既要從內部要積極整合資源開發出紅色旅游特色產品、改善景區內部服務設施,又要緊緊地依靠外部優越的旅游環境,做好旅游規劃建設并充分發揮新技術作用,形成由內及外的營銷格局。
作者簡介:
朱金花(1991-),女,湖南郴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