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繼兵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是一個重點內容,在語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時學生在平時的背誦和理解中也是重要知識點。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國度,在我們的浩瀚文化長河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朗朗上口的詩詞,這些詩詞以精煉的語言用短短的幾個字來表達,體現了古人的一種智慧。在古代人們常用詩來表明自己的志向,用詩來抒發內心的情懷,用詩來表達眼睛所看到的美好景色。對于現在的初中生來說,學習古詩詞就是學習一種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就是學習古人那種豁達、積極健康的性情。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初中生正是性格還不穩定的階段,在初中里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化熏陶能夠讓學生的性情更加多情,變得更加愛美,更加樂善。我們中國的古代詩詞文字非常精煉,屬于一種古代文化知識的教育,更是一種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文學的熏陶,讓學生在讀一讀、背一背、品一品的過程享受這種生活的灑脫與超然。許多學生都不愿意學習古詩詞,因為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有大量的學習任務,需要去背誦和默寫,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的解釋,要讓學生放下思想的包袱,不要心存芥蒂,更不能夠把詩詞的背誦當成是一種負擔。要想讓學生喜歡古詩詞,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進行詩詞的欣賞,只有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愛,才能夠由衷的說出古詩詞中哪些詞語用字巧妙,哪些句子抒情更加精美。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情感,由于初中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還處在上升時期,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理解詩詞還少不了語文教師的引導。要想讓學生習慣古詩詞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用詞精妙,由于許多的古詩詞在語言上與我們的現代文有很大的區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多讓學生進行理解,許多的背誦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多采取現代教學手段,要讓學生感受到古代詩人在當時情境下觀看的景象。由于學生經歷的事物,觀察到的事物是有限的,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把這些沒有活力的文字轉化成具有豐富色彩的圖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重新再現詩人曾經的所聞、所看、所感,從而激發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覺,調動學生的多種情感,讓其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思想。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階段,他們分析古詩詞內容存在一定難度。想要轉變這一現象,教師就積極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借助動畫與影視作品等完善教學情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應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計古詩詞學習情境,將靜態的教學內容動態化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古詩詞的語言都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不僅僅具有表面的意思,還具有內在的隱含意思,也就是比喻義,因此,欣賞古詩詞時思維必須要具有跳躍性,要跟著詩人的思維進行想象和聯想,這種想象和聯想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可以把這些枯燥的文字轉化成圖景,再現在學生的面前,多媒體的優勢就是能夠讓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領略古詩詞無形的意境魅力。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教好學生,首先就要了解學生,要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出發,制訂合理的互動方式。在開展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古詩詞的含義。由于沒有教師直接的講解,學生需要通過小組合作來探究詞義內容,激發自身探究意識。
三、落實以讀為本
在學生閱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對比拼音的基礎上找出生字生詞,避免出現添字或丟字的問題,同時還要確保讀音的準確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當學生完成自讀后,教師可以要求個別學生進行朗讀,并由其他同學進行評議,糾正錯詞。此外,教師要做好范讀工作,保證情感充沛,讓學生得到熏陶。在閱讀中教師還要把握停頓與節奏的準確性,從而讀出其中感情,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并進入古詩詞的意境中。
四、理解古詩詞背景,仔細揣摩
每一首古詩詞的創造背景都別具一格,有的古詩詞是在詩人的意志消沉時所寫,由景觸情,由景及人,還有的古詩詞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要想深入學習古詩詞文字中的語言信息,必須要想先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只有這樣才能夠理解文字中的含義。同時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的研讀和討論走向深入。例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創作背景,研究作者的政治主張,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遭遇。從表面上來看,這首詞展現了農村生活的平靜與樸素,但實際上蘊含著作者抗擊金軍、收復中原的愛國情懷。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講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對作者其他作品的探究欲望,提高教學有效性。古詩詞中的字詞是作者不斷推敲后選擇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身指導作用,帶領學生領悟古詩詞中的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主旨。再如,在教學《泊船瓜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綠”字進行分析,并研究“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精華所在。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感受到了“綠”字對詩歌的影響。
通過對古詩詞的引導和教學能夠讓學生對古人的文采進行欣賞,同時也會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古詩詞是語言的最高形式,詩人就是語言運用的工程師,通過初中語文教師恰當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詩作中蘊含的思想,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幫助教師充分發揮古詩詞教學的陶情養性和人文素養的審美和教化作用,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讓初中生對古詩詞產生敬畏之情,提升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藝術品位。
參考文獻:
[1]何艷.初中語文古詩詞的高效教學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02):89.
[2]劉小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初中),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