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華在文化建設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全國較前列,它地形獨特的金衢盆地(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屬于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穩定,故金華具有獨特的文化資源。筆者認為,金華鄉村文化振興,宜采用“農村文化中心環境建設標準化”、“制定并定期落實文化中心綜合管理制度”、“編寫金華地方文化書籍”、“組織商品交流會”等路徑。
關鍵詞:金華鄉村;文化振興;路徑
自古以來,金華當地人民嚴格按照氣候節氣安排農事、緊守農時,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讀文化。濃厚的耕讀文化培育出眾多的文化名人,也孕育了“小商品、影視文化、小五金”等文化奇跡。
但隨著金華城市文化的繁榮,金華鄉村文化顯得相對“凋零”,農村年輕人普遍不愿意留在農村,鄉村凝聚力也有下降的跡象,這時,鄉村文化的振興就顯得尤為迫切。優秀的鄉村文化把金華鄉村精神的正能量實質變為鄉村正能量行動,同時對“盆地意識”之類的負能量實行變異,使之往正能量精神方向變異,變“小富即安、易于滿足”的情緒為“小康不算富,大康不止步”的精神;克服被動性、依賴性和“畏難”情緒,使之變異為主動出擊、勇于擔當和“不畏艱難”的精神。因此,筆者以為,金華鄉村文化振興應開辟下列路徑。
一、實行農村文化中心環境建設標準化
優美舒適而便捷的文化環境有利于吸引人氣,同時增加人們的安全感。針對農村文化環境,可采取以下建設標準:
(1)制定標準化評價執行制度。對照標準逐項進行評價打分(標準評價分為兩種,即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前者就是平時分階段評價,后者是年終評價)。在“與傳統文化融合、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與服務、綜合管理、編寫金華地方文化書籍”等方面按評價后的實際情況進行落實或整改。
(2)設置一個村文化中心。在其內部,打造相應的服務設施并提供村民咨詢等綜合服務;設置基礎醫療點,配備日常藥品;公布醫療急救電話;在具有安全隱患的地段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安全、消防設施齊備;配有相應的安保人員。
(3)建立廣播通訊系統。建立廣播通訊系統,完全覆蓋移動通訊信號。村民集中區域基本實現WIFI覆蓋。
(4)在村文化中心增設鄉村美食讀書體驗點。在體驗點提供茶點、咖啡歇等。
二、制定并定期落實文化中心綜合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應包括以下內容:①公共安全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②避災場所管理預案;③村自然資源生態保育、保持制度;④相關制度落實情況記錄;⑤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氣象災害防御等各項管理制度;⑥傳統文化保護制度,突出地域特色; ⑦有關于“發掘整修和保護古建筑,搜集傳承民間藝術、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挖掘宣傳典故傳說等鄉村特色文化”的資料;⑧村規民約制度,倡導文明鄉風;⑨有統一鮮明的形象標識和宣傳口號,并進行宣傳推廣;⑩有村民服務投訴渠道,并向村民公布;■有文化服務質量監督檢查和持續改進機制。
三、編寫金華地方文化書籍
每個地方都有其特有“古言話”或“方言典故”,把他們收集起來,并加以梳理,以充實地方文化內涵,這既有助于提高村民人文素質,又能為城市發展儲備文化土壤。早在本世紀初,日本就開始到金華收集文化素材,包括到金華收集文化素材,以便為它日后所用。金華金東區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早,婺城區、金西開發區相對滯后。
(1)整理、編寫村“家譜”。村“家譜”包括戶口它遷,而祖宗或父母在本村的成功人士的“家譜”,包括這些人士家屬的信息(要事先溝通,征得他們本人的同意),這種村子自發的行動,雖不能人人會響應,但大多數有識之士會給予支持,包括財力、物力支持。
(2)整理、匯編金華地方古今故事。自古以來,金華傳奇人物眾多,比如金華蘭溪的阿凡提式的智慧人物畢矮,他的故事從明朝末年起,廣泛流傳于金華蘭溪及其龍游、建德等周邊縣市,數百年來經過民間街頭巷尾、田頭地角、茶館酒肆的口耳相傳,以及民間藝人的不斷豐富充實,至今仍是蘭溪老百姓飯后茶余喜聞樂道的內容之一。如故事《扛糞桶》敘述:某日,畢矮見一挑糞者坐在石拱橋頭吸煙,煙癮發作,便掏出旱煙管上前借火,不料那人卻問他幾時還。
畢矮對過火,邊吸煙邊說:“這橋又高又陡,挑著滿滿兩桶糞過橋,太費力,我助你扛過橋去好嗎?”那人非常高興,即與畢矮用扁擔扛糞桶。誰知扛過一桶,再扛另一桶時,畢矮卻笑笑說:“借火要還不謝,討火只謝不還。討一次火助你扛一桶糞,已經謝過,對不起,我有要事失陪了。另一桶糞下次討火時再幫你扛。”說罷揚長而去。挑糞者手拿扁擔立于橋上,眼看兩桶糞分在橋兩頭,挑不行,提不能,毫無辦法,只怪自己講話太尖刻。
(3)組織商品交流會,即“農村趕集”。農村商品交流會,即農村趕集,有利于農民們交流信息,互相學習,提高村人氣,增加文化氛圍。期間,可以展示傳統民間藝術,如“拉面、樂曲、戲劇、書法、書畫”等。
(4)建立村網絡平臺。村網絡平臺應包括微信群、QQ群、黨員先鋒群等,以方便文化信息的宣傳,對待老年人,應適當發放一些小冊子供其閱讀、學習。
(5)定期組織凝聚人氣活動。定期組織凝聚人氣活動,雖然少數村民不一定會有機會參與,但如果受到活動邀請了,他們的心也會慢慢向村子靠攏,比如,組織村“千人大合照、萬人大簽名”活動,拍好集體照,增加歸屬感,拍好個人照,附上自己的座右銘和簽名,增加成就感。
(6)建好黨員先鋒基地。黨員先鋒基地內除了展示黨員風采、揚善抑惡,還應展示非黨員的事跡,這樣既可以拉近官與民的距離,又可以凝聚集體戰斗力。
(7)建好巾幗風采展示區。“婦女能頂半邊天”,隨著金華婦女地位的提高,婦女的作用更加不可小覷,懸掛村婦女們的風采照,附上一些其光榮事跡,既可以起到激勵作用,又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另外,金華鄉村文化振興要在“農”字特色上做文章,例如,挖掘農家樂特色菜飲食文化,保護古村落建筑文化,定期開展保稻民俗文化活動,舉辦農村小吃體驗-米酒、燒酒、清明果、桂花糕、凍米糖、炒米胖、粟米糖等體驗。
參考文獻:
[1]陳山有.從人文地理角度看金華文化特點及市民性格[J].世界家苑,2018(11):462.
作者簡介:
陳山有,講師,研究方向:世界人文地理。
基金項目:
本文系金社科[2019]一般YB2019108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