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倩
摘要:本文闡述了我國老年人口的現狀,分析了老年社會工作需要面對的倫理困境,如不同對象面臨的倫理困境、多重關系引發的倫理困境、老年社會工作面臨的倫理困境、老年社會工作面臨的倫理困境以及案件所有人的自決權與專業家長主義之間的倫理困境。針對這些倫理困境,筆者提出了應對的原則:生命保護原則、平等與差異原則、自主與自由原則、隱私與保密原則、真誠與無保留的公共信息原則。
關鍵詞:老年工作;倫理;困境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明顯增加,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老年社會工作是在社會工作職業價值觀的指導下,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幫助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的老年人緩解困難、處理問題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但老年群體有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因此,在老年社會工作實踐中,面對各種沖突和選擇,倫理困境將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作為一名老年社會工作者,正確認識和處理道德困境,對于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也是衡量老年社會工作者能力的重要指標。
一、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
倫理困境老年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者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遇到的倫理困境,不能自行解決,導致社會工作者陷入某種困境的情況,即在處理同一事件時,存在若干矛盾。道德規范,遵守其中任何一個都會違反另一個規范。老年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工作者面臨不同對象的倫理困境
老年社會工作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員工需要面對老年人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利益客體有很多,如家庭、社會工作組織、組織中的同事和社會。不同的利益主體往往會產生沖突。沖突的實質主要是利益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它涉及接受服務的老年人、其家庭成員、社會工作者及其組織。雖然利益基本相同,但由于主體的不同,自然會有利益上的差異。老年社會工作者最重要的責任是增加老年服務對象能夠享受的福利,保護老年服務對象的利益;但同時也要保證就業機構的利益不受損害;此外,國家法律必須為每個公民所遵守一旦不同主體的利益沖突,如何處理和保護多個不同主體的利益,是老年社會工作者不可避免的倫理困境。
(二)多重關系引發的倫理困境
所謂多重關系是指專業人員和服務對象同時或相繼扮演兩個或多個角色在老年社會工作實踐中,在建立關系的初期,社會工作者通常從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出發,與老年人接觸,從而獲得信任,建立信任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工作人員與辦案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但是否違反了道德規范。在社會工作過程中,當勞動者自身的需要與多重關系的倫理規范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必然會失去價值中立性和問題解決的客觀分析性。當出現類似的二元關系問題時,社工可以借鑒學者張紅英的觀點,結合中國的職業關系本土化。首先,社工必須始終清楚自己的身份,掌握與案件負責人的職業界限二是社工要始終堅持辦案主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始終明確服務宗旨,不損害辦案主體利益三是完善雙元關系的監督機制,有效控制雙元關系的出現,及時轉介或終止雙元關系。
二、老年人社會工作中倫理困境的處理原則
不同的倫理困境有不同的原因和表現形式。社會工作者在面臨倫理困境時,需要遵循社會工作中提出的倫理原則,解決他們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倫理困境。通過對國外有代表性的倫理原則的研究和理解,其內容如下:
(一)生命保護原則
生命安全是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前提。只有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個人才能更好地發展和進步。同樣,對于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的社會工作者來說,要想幫助老年人緩解困難,挖掘自身潛能,最終幫助他人自助,就必須把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生命是公民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前提和基礎,生命是人類發出一切行動的前提。生命的價值沒有質的區別,所以“生命優先原則”應該是任何人的第一位。
(二)平等和差別平等原則
由于我國老年社會工作起步較晚,處于發展初期,各方面資源不足。雖然城鄉、西部和東部地區的老年人都面臨著同樣的需要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由于我國社會環境的特殊性,絕對平等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需要遵循“差別平等”的原則來解決這些問題。在社會救助過程中,疾病嚴重程度最低、經濟條件最差的老年人往往最先得到救助這一“差別平等”原則的實施,需要老年社會工作者在實踐中加以探索和完善。
(三)自治和自由的原則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老年人普遍認為“家丑不可外揚”永遠不會向外界尋求幫助。然而,老人一旦主動尋求幫助,肯定會遇到無法解決的困境。辦案人可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希望完全依靠老年社工來做決定,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老年社會工作者應堅持理解和接受的態度,激發老年人自身的潛能,運用專業技能幫助老年人做出選擇,讓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個人生活。但是,一旦老年人做出的決定,可能對老年人自身或他人造成傷害,社會工作者必須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干預,并將干預的風險降到最低。
(四)隱私和保密原則
在實際工作中,社會工作者應在法律與服務對象意愿相一致的前提下,保護老年服務對象的隱私。但當服務對象發生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事件時,保密原則就可能被打破。有時老年人的辦案人會缺乏保密意識,并可能泄露隱私,因此社會工作者應提醒辦案人保護個人隱私。
盡管以上的應對原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但西方文化和我們的本土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國老年社會工作者在解決道德困境時,不應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原則,而應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文化進行選擇。除上述原則外,老年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能力是老年社會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作為老年社會工作者,必須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不斷審視自己的倫理價值觀,為老年社會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唐亞彬.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J].新聞傳播,2015(21).
[2]肖方棟.學校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淺析[J].南方論刊, 2013(09).
[3]沈黎.本土社會工作實務的倫理困境與倫理抉擇——基于上海青少年社會工作實踐的質性研究[J].社會工作,2012(02).
[4]劉金良,姚云云.社會工作價值視域中的倫理困境解讀[J].綏化學院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