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針對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存在不分重點和主次、注重解題忽視方法和思維、有講無評等問題,結合具體數據論述將大數據運用于試卷講評課的途徑,提出基于大數據的高效的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以期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關鍵詞】大數據 初中物理 試卷講評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22-03
試卷講評課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種課型,通常在學生考試之后,教師從學生所做試卷的答題情況中獲取反饋信息,進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矯正性教學,也是復習課的延伸和深化[1]。一節高效的試卷講評課,可以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提高分析能力和養成嚴謹的邏輯思維,也可以讓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教學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說,試卷講評課既是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總結,又為學生和教師指明了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時,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日漸成熟的今天,教育也朝著信息化在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可以借助學生的考試數據,發揮試卷講評課的最大作用。本文筆者將從試卷講評課存在的問題、考試大數據的概述和應用、大數據下試卷講評課的教學實踐、大數據下試卷講評課的模式構建等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試卷講評課存在的問題
(一)不分重點和主次
一個班的人數通常在40~50人,有些教師希望照顧到每名學生,對整張試卷按照題目先后次序,每題都講,教學過程看似很順暢,實際上反映出教師對課標要求和學生需求不了解,忽略了這張試卷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導致一節講評課重難點不突出、平淡無味。講評課上教師常常突出自身的作用,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留給學生充分展現思維過程的時間,沒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注重解題忽視方法和思維
教師對于講評課容易陷入“就題論題”的誤區,把重點放在教會學生正確解答某道題上,沒有深度挖掘題目背后隱含的解題方法及物理思維。
(三)有講無評
教師一般不向學生說明試卷的整體難度和學生總體考試情況,往往認為這屬于教研內容,導致學生無法整體把握試卷的難易程度和自己的水平情況。教師偏向于只講解試卷內的題目,而不是通過一些課堂的變式訓練,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教師講解的成效。
通過分析試卷講評課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一節高效的講評課應具有主體突出、針對性強、綜合性強、及時反饋、課堂形式多樣等特點。
二、考試大數據的概述和應用
教育正在走進大數據時代,所產生的過程性數據、結果性數據等統稱為教育大數據,而考試大數據屬于教育大數據的一部分。考試大數據的主要特征為:第一,數據量大且生成時間短,一般情況下當考試成績公布后,考試大數據同步生成;第二,數據類型較為單一,主要為學生的答題情況;第三,數據價值密度低但可信度高,一次考試生成大量的考試數據,有學生個體的也有整體的,雖然從數據中挖掘出可信的信息較難,但由于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成果和表現出的能力,相比于日常作業數據、課前預習數據等可信度高。
通過對考試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教師能準確掌握學生在考試中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等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和總結拓展,從而實現高效備課、高效講評,也明確了教學方案調整的方向。
三、大數據下試卷講評課的教學實踐
筆者現以2018~2019年春季學期八年級物理期中考試中,八年級7班學生所生成的考試大數據為例,闡述如何通過考試大數據發揮試卷講評課的最大作用。
(一)確定對象,透析數據
數據來源于八年級7班共58名學生,全年級共562名學生。我們先以年級和班級展開橫向對比,通過比較整卷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優秀率、及格率等五個方面,從而對本班級在本次考試中的表現有一個準確把握。
通過對比數據,我們發現本班成績高出年級平均分6分,最高分比年級最高分低6分,最低分比年級最低分高9分,優秀率低于年級優秀率12個百分點,及格率比年級及格率高17個百分點。分析數據后,我們得到本班學生的整體情況:班級在年級中屬于中等偏上水平,學生兩極分化不嚴重,大部分學生能力水平相當。
大數據還提供了試卷每一題的平均分、難度等信息,我們先通過比較平均分來對比學生在各題的作答情況,由于本班平均分高出年級平均分8%,則平均分高于年級平均分8%的題目屬于學生掌握情況好、值得表揚的題目,平均分比年級平均分低的題目屬于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需要加強鞏固的題目,從而整理出如下結果。
題目的難度按照難度值分為以下三類:難度值大于等于0.7為容易題,難度值處于0.3(含)~0.7之間為中檔題,難度值在0.3以下為難題。分析整卷我們已經知道本班大部分學生能力水平為中等偏上,中檔題和難題是他們主要失分的題目,我們再分析各題難度,找到對于本班學生來說屬于中檔題和難題的目標題目,整理出如下結果。
通過對比表1和表2,我們發現第8、15、22題既屬于有待加強的題目也屬于目標題目,講評課上需要重點講評和練習;第14、29、30題雖然不屬于有待加強的題目,但屬于目標題目,說明這三題對于整個年級來說都是目標題目,并且第29、30題是重難點分布的題目,更應該重點講評;第5、10題屬于有待加強的題目但不屬于目標題目,說明本班學生出現了較大的學習差異以及教學效果差異,需要進行錯因分析。綜合表1和表2,可以確定需要講評的題目是:第5、8、10、14、15、22、29、30題。
(二)設計教學過程,組織講評
教師先概述本次考試的基本情況,公布平均分、最高分、優秀率、及格率、表1和表2,對取得進步的學生以及部分題目完成不錯的全體學生進行表揚,讓學生對試卷的難度、自己本次考試的表現有一個整體把握。
接著將需要講評的題目根據知識點進行歸類,第5、8、15題考查“運動和力”的知識,第14、22、29題考查“壓強”的知識,第10、30題考查“浮力”的知識,按照知識點分類并講評,每講評完一類知識點時,總結歸納知識和題型,挖掘解題背后的方法和體現的物理思維。
講評的教學過程可以形式多樣,比如進行第5、10題的錯因分析時,充分利用大數據提供的“學生作答情況”,找到回答錯誤的幾名學生,讓他們陳述考試時是如何思考得到這個錯誤答案的,引導學生發現錯誤的原因,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的思維。
針對第8、15、22題這類需要重點講評和練習的題目,講評時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大數據提供的答對學生名單,指定答對的學生當“小老師”來講評,既可以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又為其他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時也能鼓勵有獨特方法的學生進行發言補充,突出對學生物理思維的訓練。課堂練習為相應知識點的變式,并當場公布答案進行講解,起到強化的作用。課堂練習多以選擇、填空題為主,能快速判斷學生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將練習設計成課堂小游戲,如對抗賽等,讓講評課增加一些趣味性。
對于29、30題這類重難點題目,題目本身綜合性強,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讀題、審題的技巧,分析題中的物理過程,形成解題的思維,讓解題變得有條理,最后再提醒學生注意答題的規范性。同時對于重難點題目,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了解評分細則,展示部分學生的作答情況,讓學生做“改卷老師”進行評分。
(三)個體分析,精準訓練
按照學生考試的結果數據進行試卷講評后,教師還應該了解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每名學生進行個體分析,這個考試數據需要學生填寫如表3的試卷分析卡,既能讓教師充分掌握每名學生的考試情況,又能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明確自身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找到努力方向。
教師根據學生填寫的試卷分析卡和大數據所提供的學生個體答題診斷報告,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提供的考后鞏固提升試卷,為學生定制精準訓練。
四、大數據下試卷講評課的模式構建
基于大數據的試卷講評課需要教師先對考試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再備課,講評課后還需要有考試再生成的學生個人數據,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構建出一套相應的教學模式,這一過程如下圖所示。
將大數據運用到試卷講評課中,滿足了反饋快、針對性強等要求,解決了傳統講評課存在的問題。通過數據的支持,教師能明確不同類型的題目需要用哪種方法進行講評,讓教學更加標準化。教師還能通過數據實現師生互動、對整體精準定位和對個體個性指導,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數據平臺、課程模式基本構建后,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數據的挖掘分析和依照模式進行教學,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模式,讓教學更加數據化、信息化。
【參考文獻】
[1]馬占杰.提高初中物理試卷講評課實效性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4)
[2]王建峰.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高中物理講評課[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6(9)
作者簡介:吳慧琪(1994— ),女,中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學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