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背景下,中職院校的社會化教學目標,加強學生的技能性培養,將教學目標建立在社會基礎之上的實踐活動中,形成教學思想、教學制度、教學模式的集合體,突出實踐技能培養。中職旅游教學培養學生對于景區景點的講解能力與旅游交通的管理能力,強化服務知識和旅游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成為全方位的社會型服務人才。
關鍵詞:新課改;中職旅游教學;現狀和對策;探索分析
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帶動旅游專業的快速壯大,隨著社會化的實際需求。中職院校結合自身的教學理念,設定專業目標與專業特色。旅游專業涉及內容較多,體系較為復雜,旅游教學針對景區管理、酒店對接流程等技巧與細節進行整理,均勻分配教學力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與社會對接。
一、新課改下中職旅游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旅游專業教學資源不足
中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學目標中,理論方向的選材建立于社會實踐性基礎之上,強化實踐性、應用性。課時安排中,均衡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比例,充分保障對于理論的實踐時間。由于旅游專業學生數量的迅猛增加,導致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無法保證全面、徹底地了解學生的細節狀況,導致學生對于社會實踐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夠深刻,在實踐中,出現偷懶、開具假實習證明來敷衍教師。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社會實踐脫節,雖是個別案例的出現,但也會影響學校的辦學口碑,每一位學生走向社會之后,都是學校的名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際表現,體現學校的教學水平。
(二)對于學生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較為單一
旅游專業,需要學生掌握較強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時,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認真、熱情地為客戶服務,面對突發應急事件,要靈活處理,具有較強的應急公關能力,在中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培養目標中,傾向于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忽略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與應急解決方案能力的訓練,導致學生在社會工作中,適應過程較長。中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應以社會實踐性為重要方向,塑造學生全面、整體素質的培養,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
(三)教學觀念較為陳舊
高速發展的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旅游教育增加了信心,同時,對旅游教育的管理及旅游服務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工作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針對社會化實踐需求,例如:旅游學概論中,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性與運用性,強調“以實踐為導向”的專業教學模式,突出職教的特色,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于知識應用性的意識較為薄弱,教學中教學內容較為枯燥,使得學生感到掌握理論、掌握基本原理較為困難,難以形成理解,形成了實踐教學薄弱、理論課和文化課難以理解的雙層尷尬局面。
二、針對中職旅游教學現狀問題的對策
(一)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旅游專業課程內容,應結合中、外的優勢資源,整合、整理課程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自身經驗,優化課程結構設置,學生的專業化學習,是學生參與社會工作前強有力的理論基礎,也是專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隨著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際間的融合加強,刺激旅游項目的增長,面對形勢的變化,教師應強化國際觀念與全球意識,加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制定中,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需求,協調、統一專業性知識理論體系。
為了優化旅游項目的講解效果,教師在課程設置中,應增加學生對于中國歷史、地理等課程的攝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與講解能力。旅游專業已經發展近20個年頭,但相比于國外旅游專業而言,仍屬于新興專業,這就要求教師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摸索中前進,不斷探索旅游專業的知識結構體系,專業課程設置是決定該專業能否成功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素質教育培養觀念
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突發事件應急解決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將素質教育觀念放在人才培養的首要位置,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與創新意識,強化學生綜合協調能力。學校在確定教學目標與培養方案后,適當補充教學資源,選取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擔任學生督導委員,配合教師工作的高質量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豐富且鮮活的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分析、參與體驗,以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法,從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教學效果,充分展示、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中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方向,應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考核體系中,應加大實踐性考核比重,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評價體系中,應考慮以下方面:①出勤率;②作業成績;③期末考試分理論與情境模擬兩種測試方式;④模擬實訓考核。教師綜合學生多方面的表現,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測評,以分數量形式進行量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化學習,促進學生專業化成長,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能力,增強學生社會實踐參與意識。
(四)推行校企合作制度
中職旅游教師,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拓展校企合作的企業,為學生對接豐富、優質的社會實踐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知識的合理性應用方法,中職院校的長足發展是培養優秀的社會化人才,在整合社會、學校、企業資源的同時,拓寬學生實踐的機會與領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保證學校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同時,學生針對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帶回課堂,學生們進行專業化交流與合作,在討論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實踐數據與資料,更好地為日后社會工作積累經驗。
結語
旅游專業是中職院校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保持創新的教學觀念,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根據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全面素質發展,因材施教,結合國際化、社會化進程的需求,完成社會化人才輸送。我國旅游教學中對于旅游專業的教學方法、制度等相比于國外具有較大的差距,針對現狀,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增強對于學科知識的探索與實踐,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結合時代環境的變化,豐富旅游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更好地促進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芳.新課改下中職旅游教學的現狀和對策研究[J].2012(12).
[2]何燕燕.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申寶麗(1977.5-),女,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中職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