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光 高瑞巖
摘 要:物流成本是汽車制造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內容,而相對來說也是我國汽車制造企業的一大困境所在。本文以汽車企業零部件物流管理的成本控制為題,闡述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對其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寄希望于為我國汽車零部件物流管理的研究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物流成本;物流管理;汽車零部件;措施
1 引言
我國大部分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物流管理主要實行一體化自營物流模式,即原材料到零部件、中間件再到半成品的采購、 制造物流以及經銷、售后等全過程,皆由汽車制造企業獨自運作。通俗來說,這部分汽車制造企業即包攬生產制造活動,又開展全過程的物流工作。此經營模式下,汽車企業的物流管理活動中可出現管理、業務運作、資金運作等一系列問題。
2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物流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2.1 物流供應鏈較長,難以管控的綜合因素較多
我國大部分汽車生產企業都是合資企業,即便是國產汽車企業,其汽車核心部件如發動機、減速器等均采購自國外。而從采購到實際生產制造的周期十分長,企業除了支付產品采購的固定費用,還需承擔高額運輸費用,而在此期間受到市場供求變動的動態影響,采購活動的物流費用難以控制。例如若某個零部件運輸不到位致使整個生產性中斷生產,只能改為空運,進而增加一大筆物流費用。
2.2 集中拿貨的合理性存疑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堅持均衡要貨原則。均衡要貨理念的主要目標在于促使各零部件在其時間、數量及種類的損耗恒定于一種規律發展,防止集中拿貨中其他環節產生無事而作憑空增加成本的弊端[1]。由于搬運人員及設備有限,一個零部件的集中拿貨,即表明無法同步實現與之對應的另一個的零部件的正常備貨,繼而導致揀選線中斷運行甚至的停止運行。拿貨均衡化,可切實減少面臨不確定集中拿貨的庫存、多余庫存的問題發生,降低時間空間價值成本的浪費。
現階段,直送零件的物流拿貨形式多為看板拿貨,即遵循空箱拉動原則[2]。而看板掃描主要是人為操作,即會發生集中掃描問題,演變成集中拿貨,造成運輸量堵塞。一旦發生集中拿貨,必定會發生集中供貨與集中備貨。而物流節拍供應上線存在的不合理問題,也造就了交接班時由于上一班組的上貨補件仍未拿貨,下一班班組上線后即會開展巡線拿貨,而此次拿貨數量較之前更多。大量貨物堆積在運車暫停區,不僅僅取貨等候時間較長,也造成卸貨裝配延時。進而造成下一次拿貨時,運車難以及時回轉,商家備貨時間不足。
若長期以往,很大程度上會形成一定的惡性循環,商家備貨不足,即造成生產線后備補給空缺,直接影響到生產線的正常運作,進而增加生產成本費用。
2.3 各企業間的合作意識有待提高
大部分汽車制造企業均配備自己零部件供應基地,擁有相對健全的銷售網絡與中心庫[3]。而由于大部分汽車制造企業習慣于獨立承攬所有物流業務,汽車制造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壘問題,兩者的有效連帶性不足,致使整個物流鏈接的運轉效率不高。而部分汽車制造企業的中心庫實際利用率甚至不足30~40%。各個汽車制造企業往往側重于整車物流管理,但整車運送至目的地后,大多情況下都是空載而歸,即導致物流成本費用居高不下。
2.4 采購與物流運作模式亟待完善
現階段大部分中小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仍舊實行傳統的采購、物流獨立性的運作模式,具有市場消息知悉不及時/不精確、資金耗費較大、操作效率與活動透明度相對不高等缺陷,其物流運行效率不高,而采購成本較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較難。就我現階段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物流管理大環境來看,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整車生產線從批量生產改變為訂單制生產,對上游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提出了更快、更準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對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上造成一定壓縮影響,因而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一大優化點。
3 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物流管理的成本管控措施
3.1 遵循JIT原則,加大庫存成本管控力度
主要根據零部件重要程度的等級劃分,制定相應的成本優化策略,具體如下:其一是A類物料,物料總成本架構中,A類由物料可占據80%。因而,其成本優化的核心導向計即是確保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的前提下,保證庫存最低化,實行供應短周期、批量訂貨經濟性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優化A類物流的庫存成本。正常情況來說,A類物料的庫存成本優化效果越好,庫存成本控制的整體效果即會相對更好[4];
其二是B類物料,物料總成本架構中,B類物料可占據約15~20%左右,因此建議實行定期/定量訂貨的訂購措施。其中用量較小的物料,訂貨量則可以適當加大(需根據市場運作環境而定,結合風險評估);而若是用量較大的物料,則可以結合A類物料實行批量訂購方式。如此一來,不僅僅B類物料可保證充足的庫存,也避免了斷貨風險的發生,真正實現了庫存綜合費用的優化;
其三是C類物料。由于C類物料約占據物料總成本架構的5~8%左右,且無法實行單獨發貨,而訂貨次數較多即會直接增加管理人員與物流運輸的綜合成本,因此建議實行大量訂購或附屬A類、B類予以聯合訂購。
3.2 不可忽視裝卸搬運費用的管控
由于汽車制造所用的零部件、半成品的占用空間較大,搬運裝卸的技術性要求較高[5]。而這方面的裝卸搬運費用約占據整車制造成本的30%基以上。因而,控制物流總成本,切不可忽視對裝卸搬運費用的優化。
首先,明晰控制點,需實現儲存物資的精細化且高效化管理,減少物品裝卸搬運過程中產生的損耗,提高搬運裝卸工作效率,保證所有零部件在生產制造所需中最短時間內完成裝卸搬運。
第二是選擇合理且高效化的裝卸搬運手段。根據裝卸搬運對象的不同,構建流水線式的裝卸搬運作業體系,因而需結合車間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裝卸搬運設備。
第三是防止設備超負荷運作或空白運作(即無物品的無效作業)。因而,需結合車間實際情況,盡可能縮短作業距離及減少作業次數,切實提高每次裝卸搬運的工作成效。
第四是不斷優化作業步驟。著重針對搬運時間、空間及質量三方面,根據企業生產制造的運作工序,建研發自動化裝卸搬運系統,力求不斷精簡時間,盡可能最大合理化、最高效化的開展裝卸搬運作業,精簡分裝、轉移以及改裝等程序。堅持實行JIT理念,盡可能縮短中間件的庫存停留時間,一定程度上有效減少庫存保管費用。同時對全過程開展精細化的監管,保證將產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裝卸搬運過程中產生的損耗控制在最低范圍內,以此不斷降低裝卸搬運成本。
3.3 完善并創新運輸流程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交通網得到了多元化拓展,交通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運輸方法也趨向多元化發展。因此為確保有效控制運輸成本,則必須重點完善零部件運輸物流的整體流程,不斷改進運輸方式至成本最低化的方向發展。且同時,物流工作在整個運輸工作中,重點在于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浪費,人力資源的有效集約節約使用,則可有效降低設備的投入、使用與維護成本。此外,信息技術需充分結合并行,大力結合第三方平臺,還可有效解決不同地區運輸收費不統一的問題。運輸方采用第三方托運工作模式,例如與運輸路線一致的物流企業進行合作,中途進行轉運,綜合來說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其中體現最為明顯的即是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3.4 開展“互聯網+物流”的在線工業采購運輸管理
在線工業采購運輸管理平臺,既包括非原料性工業超市平臺,也包括工業原料、工業設備以及綜合性的超市平臺。比如某Z工業超市屬于一站式的MRO工業用品采購運輸管理平臺,針對其自身產品的優化,對ERP系統進行了升級,S/4HAHA系統既包含SAP自身管理的采購、銷售、財務及倉儲業務管理模塊,還包含各平臺的動態數據監測系統、物流管理系統、CRM系統等。由企業上層管理到基業務開展的一體化管理,打通了信息閉塞壁壘,實現了企業各項業務的全面精細化管理,以減少管理成本,提升企業自身的供應鏈效率[6]。此外,例如商品通、富貿商城、馬可波羅等工各類工業原材料、工業設備的在線采購服務網站,利用線上工業采購平臺縮短了與供應商的溝通距離,有效提高采購與物流運輸的信息咨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可有效提升采購活動的準合理性與及時性,進而實現物流管理的高效運行,切實減少物流成本,實現多向資源的融合利用,以此提升汽車企業采購、運輸的物流管理水平。
4 結語
大環境來看,我國大部分汽車制造企業的物流管理成本控制體系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如采購供應鏈過長、經銷網絡不健全及管理不到位、物流成本較高等問題十分明顯。為切實推動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高層次發展,即必須要敢于試錯、敢于創新,加強零部件物流運輸過程中信息化技術、各項先進管理理念的應用,結合第三方信息平臺實現物流全過程的透明化,予以精細化管控,促進物流效率的提升,有效控制物流管理成本的高產出,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更大化。
參考文獻:
[1]趙艷豐.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物流管理之道[J].汽車與配件,2019(17):69-71.
[2]侯勇.汽車修配企業備件物流管理體系優化[J].物流技術,2018,37(05):124-127.
[3]孫剛.汽車零部件采購物流的特點與發展難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供應物流管理[J].企業技術開發,2016,35(06):107-108.
[4]吳鳴.汽車零部件企業物流管理策略及方案優化[J].上海汽車,2014(07):34-37.
[5]張彥,劉晉霞.汽車零部件供應物流模式探索[J].物流科技,2014,37(05):114-116+119.
[6].汽車產業物流運作模式和物流技術應用[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3,18(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