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沉淀,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校明清家具藝術館收藏著眾多明清家具,其制作工藝和藝術造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其中所蘊含的優秀精華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靈魂,對其傳承與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傳統文化;明清家具;發展;傳承
一、前言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明清家具木作藝術主要分為京作硬木制作技藝、蘇作家具制作技藝和廣作家具制作技藝三大流派。這三大流派均申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中華民族自主品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戴河培訓中心明清家具藝術館中所陳列產品是以明清時期經典款式為研究對象,以三大流派制作技藝精髓為技術支撐,采用傳統的卯榫結構打造的藝術精品,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它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內容,具有厚重的歷史感,是我們不能拋棄的文化傳統和不能丟掉的根本。
二、明清家具藝術館
明清家具藝術館在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戴河培訓中心院內,藝術館建成后填補了冀東遼西區域內的古家具文化展館的空白,成為第一家集明式家具收藏、陳列、研究、培訓、交流于一體大型古家具文化展覽交流基地。
展館中陳列的展品以經典明清家具為創作源泉,以緬甸黃花梨、酸枝木、千年烏木等珍貴木材為基礎用材,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設計再現的50件以上經典明清家具,并以中堂、禪室、書房、茶室四種人居生活空間的形式將古代日用生活器物與明式家具相融合,使觀者身臨其境,從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五個方面來感受單體明式家具的線條美和整體居室空間文化的優雅,在傳播、傳承和弘揚這一優秀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將這一優秀的木作文化與生活美學展現于日常生活,讓傳統的明清家具在現代家居環境中煥發新的光彩。
三、明清家具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
明清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代表了最具中國傳統風格的古典家具,其核心是以嚴謹的制作工藝與數代傳承的傳統文化為內涵,簡單的家具,蘊含著中華五千年的智慧。
從用材上看,明清家具用材主要有木材、石材、附屬用材。而木材可分為硬木和雜木,硬木是比較珍貴的木材,其木質堅硬而有彈性,本身的色澤紋理美觀。清朝歷康雍乾三代盛世,國力強盛,家具用材豐富充足,家具制作選材極為精細,表里如一,無節無傷無瑕疵。
從結構上看,明清家具采用榫卯結構制作工藝,它吸收了我國古代建筑大木結構的優點,做法巧妙,結實耐用。明式家具的榫卯結構非常豐富,充分發揮了插銷掛榫的特點,技藝精良,一絲不茍。
明清時代據我們較近,曾具有繁盛的時期。明代家具除了在結構上使用了復雜的榫卯外,造型工藝也充分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要,因而它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清代家具的發展最貼近現代,經歷了近三百年歷史,從繼承、演變、發展,形成為自己的獨立風格。
明清時期的家具承襲了歷朝歷代家具風格,融合了民族文化精華。可以說,明清時期的家具是極具代表性的中華家具。
四、積極推進優秀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中國家具是承載中國文化最豐富的物資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結合的最豐富的載體。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民族精神迫在眉睫,我們應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新起來、活起來、興起來。明清家具藝術館作為木作傳統文化的載體,我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面向校內師生,開展黨員培訓、黨日活動、工會活動等各類活動,組織學員參觀明清家具藝術館,開展榫卯構建拆裝大賽,從傳承與弘揚傳統木作藝術出發,讓廣大學員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當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先行者,講好中國故事,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
五、結語
當今形勢下,我國文化建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巨大沖擊,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明清家具藝術館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具有厚重的歷史感,通過組織“弘揚工匠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讓優秀文化走出殿堂、走進校園,從傳承與弘揚傳統木作藝術出發,提升廣大學員的綜合素質,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助力學校人才培養與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劉奇葆.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J].黨建,2017(5).
[2]洪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思考[J].當代廣西,2017(2).
[作者簡介]
張曉瑩(1988.01—),女,漢族,陜西渭南人,燕山大學2015級碩士在讀,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工作,任北戴河培訓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經濟管理。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戴河培訓中心
(編輯: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