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菲
【摘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高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全民“健康中國”的背景下,醫療護理專業人才培養也隨著現代醫護發展趨勢而發展。為適應新時代高職高專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方法不斷優化和改進,通過科學組織教學,樹立正確生命護理理念,扎實婦產科知識基礎,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等方式,以傳統、新技術、信息化等為依托,最終達到加強學生綜合能力,較快適應臨床婦產科崗位需求,更好地為實習與工作打基礎。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學 多種教學法 應用
2016年8月,全國衛生和健康大會召開,健康中國建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中國以實現全民健康為目標,為居民提供完整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有利于全民健康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管理體制,在此背景下,基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護理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2020年)》《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要求,符合高職高專職業教育發展需要,需要進一步加強護理專業課程的發展與優化,《婦產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時有助于人們對生殖健康和醫療保健的認識,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因此,《婦產科護理學》教育培訓的良好發展能夠為護生未來從事護理專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實現全民“健康中國”添磚助力。
婦產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護生在學習本門課程的同時,要求思維活躍,具有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同時具備“南丁格爾”職業精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高職高專的護生較本科護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評判性思維、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尤其隨著5G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課上課下都變成了低頭族,致使聽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參與課堂互動較少,課前與課后預習復習的機會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的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針對不同的護生,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利用新科技、信息化等手段,進行策略性的引導和教授。筆者查閱了近幾年在《婦產科護理學》課程中采用的多種教學方法,分析總結如下。
一、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常是指婦產科護理教學課程上應用多媒體設備給予學生直觀的知識輸出。多媒體教學具有的特點和優勢包括:可以使用現代的教學儀器,將知識的點、面、維度通過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方式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分娩機制中正常分娩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變化章節時,使用的三維動態視頻模擬過程,能夠讓護生直觀地觀察到分娩的步驟和胎兒變化,比單純的通過骨盆模型講解更清晰透徹,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講解妊娠變化時,通過視頻、動畫、音頻、gif圖多媒體方式將胚胎及胎兒的發育成長變化播放給學生,增加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感悟。多媒體教學法,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加重點難點理解程度,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法的缺點是學時自主學習能力較弱,不能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無法把控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的過程。
二、情景模擬教學法
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課堂積極學習氛圍,采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法,能夠讓護生體驗到真實、緊張的模擬環境中。情景模擬是指在教學環境下模擬真實的病例,包括場景再現、角色劃分,角色扮演,教師總結點評和學生互評等步驟。在實踐教學課程中,利用教學模型和相關教學儀器模擬真實病例全過程,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達到了99%。例如,講解到難產章節時,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肩難產的相關資料,尋找真實病例,編寫劇本。課上要求學生以5人為一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醫生、助產士、護士、家屬、患者等人物,情境再現分娩室內突發肩難產的急救與護理,要求學生進行口述為患者制定的搶救計劃個實施的急救措施。每組抽兩名學生進行點評,最后由教師總結點評。情景模擬教學法培養學生整理護理思維,鍛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這種方法學生熱情度高漲,教學效果明顯,這種教學法的缺點是環境、場地、設備都有所約束,對于實踐課程效果更佳明顯。
三、病例討論教學法
采用小組討論互動交流模式代替“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以學生之間的討論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病例討論教學中,教師只做引導、推動和管理課堂氣氛,如講解妊娠高血壓疾病章節,課前教師給予學生完整的病例資料,包括患者一般情況,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診斷時間、治療經過及護理措施等。學生仔細閱讀和搜索相關病例知識,課堂上與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分析病例,最后教師在學生討論結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整合教過程。病例討論教學法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法的缺點是沒有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具有資源設備的局限性。
四、信息化技術教學法
隨著大數據時代和5G時代的到來,我國加強發展教育教學信息化,使用信息化新技術教學勢在必行,教師通過多種信息化手段,包括云班課、微課、慕課、課程網站、公眾號等網絡手段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聯絡,分析答疑。例如,骨盆結構章節中,課前可以通過云班課視頻預習、課上隨機抽取學生問答問題,課堂現場測驗和答疑,課后教師私信學生的方式單獨輔導。最新報道顯示已將AR和VR新技術引入到教學當中,極大地降低了課程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受教學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學習更加的方便有效。信息化技術教學法必然成為未來教學的主流。當然,此種教學法的缺點是,需要專業人員設計開發,并且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為了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已經做了較多嘗試,我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整體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選擇合適教學方法,在不斷嘗試不斷調整的過程中,發展婦產科護理教學事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為臨床培養更多的婦產科專業人才,為提高全民健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胡娟.婦產科護理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6,(8B) :2151.
[2]趙風霞.利用護理實訓中心進行婦產科護理教學[J].中華護理教育,2005,(2) :125.
[3]張英華,顏君,高玲玲.護理專升本《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護理研究,2005,(8B) :1587.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8年度高教科研課題(JGJX2018D32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