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震環 王靜敏 趙松偉



摘要:目的探討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對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療效及血清IL-2、IL-6水平的影響。方法將本院心內科于2018年11月-2019年0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患者74例,完全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3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地西泮片治療,觀察組給予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治療。4周后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評分)、中醫癥狀評分、實驗室指標(IL-2、IL-6)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355%)高于對照組(P<005);4周后2組PSQI各項評分、中醫癥狀各項積分、IL-2和IL-6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11%)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治療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患者療效明顯,不僅降低了PSQI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還降低了血清IL-2和IL-6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調心疏肝湯;熱敏灸;冠心病;失眠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9)11-0041-02
[KG(0.15mm]現今冠心病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伴隨失眠的患者也逐漸增多。如果不能解決失眠問題,會加快冠心病病情進展、影響預后[1]。在中醫上失眠屬于“不寐”,多是因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寧導致。目前臨床多應用地西泮治療失眠,地西泮屬于苯二氮卓類藥物,具有很強的抗焦慮和催眠作用,對失眠、焦慮、癲癇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但長期應用會出現耐藥性和依賴性,甚至有戒斷癥狀,影響療效。近年中醫治療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研究有良好進展,本院現采用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治療本病。其中調心疏肝湯有調肝、扶脾、寧心之效,輔助有鎮靜安神、養血止痛作用的熱敏灸。不僅對失眠效果好,而且可改善冠心病癥狀,但缺乏足夠的循證學依據。本研究探討了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對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療效及血清IL-2、IL-6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KG)]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心內科于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查后批準通過,經患者和家屬同意后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按隨機數字表法抽取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齡(5745±1029)歲,平均病程(1064±317)個月。觀察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齡(5681±996)歲,平均病程(1102±341)個月。2組的年齡、性別和病程等基礎線性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JP2]12研究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地西泮片(生產廠家:安徽城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4024042,規格:25mg×24片)治療,起始劑量為1片 po qn,可根據患者睡眠改善情況加至2片每晚。觀察組給予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其中調心疏肝湯組方:柴胡10 g,當歸15 g,炒白芍15 g,黃芩10 g,梔子15 g,鉤藤30 g,黨參15 g,炒白術15 g,茯苓10 g,炒棗仁15 g,龍眼肉15 g,炙甘草10 g,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熬200 mL,早晚兩次服用;其中熱敏灸方法:選穴為三陰交、心腧、百會穴、脾腧、神門,患者仰臥床上,完全暴露出施灸穴位,應用熱敏灸條在主穴附近采用回旋灸、反復灸、溫和灸等灸法,根據患者的熱感覺傳感逐步探查熱敏化穴位,如果穴位有熱、脹、麻、痛等感覺、則穴位已達到熱敏化,每次治療時間在40 min左右,每天1次。熱敏灸時應注意保持環境安靜、溫度適宜,囑患者身心放松、呼吸均勻。治療時間:2組均為4周。[JP]
13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2)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評分),包括: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持續性、睡眠紊亂、習慣性睡眠效率,每項積分為0~3分,得分越高癥狀越重;(3)中醫癥狀評分,包括胸悶氣短、不寐多夢、膽怯心悸和頭暈乏力,每癥根據無、輕、中、重分別記為0~3分,得分越高癥狀越重;(4)實驗室指標: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5)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療效標準根據癥狀、PSQI積分和中醫癥狀積分變化情況分:(1)顯效:患者失眠、心悸等癥狀基本消失,PSQI積分和中醫癥狀積分改善率≥75%;(2)有效:各癥狀明顯緩解,75%>兩項積分改善≥50%;(3)無效:癥狀和兩項積分均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
15統計學方法涉及數據均用SPSS22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TX-*3/8]±s)表示,組間比較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通過了χ2檢驗,表示差異有意義為P<005。
2結果
212組總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919%)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2組PSQI評分比較4周后2組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持續性、睡眠紊亂和習慣性睡眠效率積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降低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2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4周后2組中醫癥狀各項積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3。[HJ1.9mm]
3討論
冠心病是心血管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而多數患者都合并有失眠[2]。有研究證明,慢性失眠可引起細胞內炎癥反應,使IL-2和IL-6等炎癥介質分泌增多,睡眠的質量越差、炎癥介質分泌越多[3],而炎癥介質可損傷血管的內皮細胞,加重冠心病。在中醫學上失眠屬于不寐,冠心病屬于心悸、胸痹,均與淤血等因素引起的心神失養有關。
現臨床多用地西泮等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失眠,其機制主要是促進了GABA與受體結合,使細胞膜透過的氯離子增加,引起細胞內的超極化反應,從而降低了神經元興奮性,發揮出抗焦慮和催眠的作用。但此類藥物如果服用不當可增多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而且會引起患者記憶力減退、甚至出現幻覺等不良精神癥狀。本院選用的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有疏肝養血、鎮靜安神的作用。其中柴胡可疏肝解郁、調達肝氣,是為君藥;當歸可養血和血,而炒白芍有養血斂陰、柔肝緩急之效,為臣藥,與柴胡合用,可補肝體、助肝用;黃芩、梔子清肝瀉火,鉤藤平肝熄風,共為臣藥;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升清,酸棗仁、龍眼肉養心血、安心神,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調肝、扶脾、寧心之效,是謂三調,有虛實兼顧、補瀉并施之功,可使陰陽平衡、氣化復常。現代藥理證明,本方可降低血清IL-2、IL-6水平,降低神經元興奮性,減輕內皮細胞的損傷,不止有催眠的作用,而且可改善心肌細胞缺血、缺氧的狀態。而熱敏灸選穴為三陰交、心腧、百會穴、脾腧、神門,其中三陰交是足三陰經的交匯穴,有養血安神、滋陰潛陽作用,是治失眠的要穴;心腧有寧心安神、鎮靜定志作用;百會穴有益氣升陽、鎮靜安神之效;脾腧有健脾益氣之功;神門可益智安神、調節陰陽。調心疏肝湯與熱敏灸相互配合,可增強鎮靜安神、益氣養心作用。
觀察本研究結果,觀察組療效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PSQI各項評分、中醫癥狀各項積分、IL-2和IL-6明顯低于對照組。證明了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不僅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了PSQI評分,而在降低血清IL-2、IL-6也有很好效果,與調心疏肝湯的現代藥理研究相符合。綜上所述,調心疏肝湯聯合熱敏灸治療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患者療效明顯,不僅降低了PSQI評分和中醫癥狀評分,還降低了血清IL-2和IL-6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楠,陸崢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的診斷與治療[J].世界臨床藥物,2018,39(4):240-246
[2]吳志紅,莫麗莎,余學龍,等熱敏灸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冠心病合并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對血清IL-2、IL-6水平的影響[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1(3):60-63
[3]張美娟耳穴壓籽對氣虛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失眠癥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2):194-196
(收稿日期:20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