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偓 陳東

摘要:目的探討使用補腎培元推拿手法+康復功能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LDH)的效果。方法將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LDH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n=45)與對照組(n=45),對照組采用常規手法按摩治療,而觀察組則采用補腎培元推拿手法聯合康復功能鍛煉治療,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況以及治療后生活質量情況。結果治療后2組患者JOA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ODL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評分提高/降低幅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治療后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及社會功能等方面的評分上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LDH患者,采取補腎培元推拿手法結合康復功能鍛煉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JP]
關鍵詞:補腎培元推拿手法;康復功能鍛煉;腰椎間盤突出癥;功能恢復;預后
中圖分類號:R681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9)11-0072-02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上臨床中常見的骨科疾病,在當前人們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不斷變化的背景下,該病的發病率也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1]。LDH患者常見的癥狀為纖維環破裂、椎間盤變性及脊神經突出刺激所致坐骨與腰部疼痛情況,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針對LDH,以往通常是采取單一推拿手法治療的方式,該方法雖然說可以在短時間讓患者腰腿疼痛緩解,然而卻存在副作用高與復發率高等特點,為此臨床中推廣使用更加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針對LDH患者,本院采用補腎培元推拿手法聯合康復功能鍛煉的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90例LDH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入選時間:2018年1月-2019年1月。納入標準:(1)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LDH的診斷標準,同時患者也均經CT、MRI檢等影像技術檢查確診[2]。(2)患者均無手法治療禁忌且臨床資料完整。(3)本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疾病及內科疾病的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以下2組:觀察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最小者33歲,年齡最大者60歲,平均年齡(463±24)歲;病程最短者2 a,病程最長者8 a,平均年齡(46±07)a。對照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35~61歲,平均年齡(458±25)歲;病程1~8 a,平均病程(45±09)a。一般資料比較2組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的推拿手法治療,方法如下:輔助患者為仰臥位,囑咐其屈髖屈膝以讓其腹部放松,將臍部作為中心點行摩法按摩,持續按摩6 min,此外對患者腹部周邊用掌振法按摩6 min,最后對其他取穴位置推拿按摩(所取穴位同觀察組),注意保持按壓力度適中。治療時長為50 min/次,每隔2天治療1次,持續治療1個月。
觀察組應用補腎培元推拿手法+康復功能鍛煉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1)手法治療。取患者中脘、天樞、足三里、合谷、關元、氣海、腎俞、大腸俞、阿是穴為按摩穴位,輔助患者為仰臥位,屈髖屈膝與放松腹部筋膜肌肉,用摩法作用腹部,以臍部為中心施術5 min;點按腹部腧穴,穴位選擇中脘、天樞、氣海、關元等穴位,以得氣為度;點按下肢腧穴,穴位選擇足三里、三陰交、梁丘、血海,具體以得氣為度;直擦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具體以透熱為度。(3)康復功能鍛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主要在第1~6 d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伸肌訓練,取患者仰臥位并伸直膝關節,保持足部關節也用力伸直并足部用力進行背屈,兩腿交替進行一次訓練,每組各做15次,堅持10~15 min后放松,緩慢增加鍛煉的次數。屈肌聯系:取患者仰臥位并伸直膝關節,進行跖屈訓練,2次/d,每次15下,然后緩慢的增加鍛煉的次數。第4~15 d進行下肢肌肉康復功能鍛煉與腰背肌功能鍛煉。持續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治療前后采用腰椎功能評分(JOA評分)評價患者的腰部功能,總分為29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功能障礙也越嚴重。采用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L)評價,該量表包括10個項目,各項目分值0~10分,總分0~100分,評分同功能障礙成正比。(2)用簡易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進行生活質量的評價,包括4個項目每一項目的總分均為100分,評分同生活質量呈正比。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數據采取SPSS200軟件包分析。
2結果
212組治療JOA、ODL評分比較經過1個月的對癥治療,在JOA這一評分上明顯要較治療前提高,在ODL評分上較治療前降低,但評分變化幅度上則是觀察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LDH屬于一種常見疾病,西醫認為該病主要是因椎間盤供血不佳、外力擠壓等諸多原因所致纖維環破裂、髓核膨出,致使神經根及馬尾神經受刺激,引起支配的腰部神經受損[3]。而雖說明確病因,然而西醫卻無有效治療LDH的手段[4]。
中醫對LDH的研究與治療有更豐富的經驗,祖國醫學中,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納入到“痹癥”、“腰腿”范疇,《素問·腰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敝饕侵秆坎贿m同腎有很大的聯系,若房勞過度,久病失養可使腎精不足,進而導致腰部酸軟癥候[5]?!冻彩喜≡础氛f:“勞則腎虛,續則受于風冷,冷與真氣相爭,故腰腿疼痛……”,主要認為疾病病機為肝腎虧虛,加上跌撲外傷可使局部氣血瘀滯,此外瘀血停滯藥際及筋骨部位也可引起刺痛,經絡筋脈所致瘀血淤積,引起肢體麻木及萎縮[6]。根據LDH疾病及中醫辨證論治治療經驗,提倡采取益氣補腎、強筋壯骨的方法,既往治療中,多采取推拿治療的手段,該方法雖說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然而受個體差異的影響,常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這嚴重影響患者的神經肌肉功能恢復[7]。隨著中醫治療的不斷深入,提倡采取補腎培元推拿手法,借助該治療手段,可起到強壯筋骨、行氣止痛的工作功效,再次基礎上聯合行康復功能鍛煉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腰椎部位神經根粘連及促進患者腰背肌功能康復[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同常規使用推拿手法治療LDH的對照組,推拿手法結合康復鍛煉的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JOA評分較治療前升高幅度及ODL較治療前降低幅度上均更加明顯,此外在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各方面的評分上,觀察組也顯著高于對照組,該結果提示:對LDH患者,臨床中采取補腎培元推拿結合康復功能鍛煉的治療方式可促進患者腰部功能的恢復,同時有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
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臨床中采取補腎培元推拿手法+康復功能鍛煉的治療方式,能夠起到改善腰椎功能與提高生活質量的顯著效果,為此值得臨床推廣使用。[KH*1D]
參考文獻:
[1]Jeong D K,Choi H H,Kang J I,et alEffect of lumb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 on disc herniation index,sacral angle,and functional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J].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17,29(12):2121-2125
[2]徐斌杰,朱利民,華永均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應用益氣活血補腎法對患者功能活動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26(5):84-86
[3]盛有根,徐海波,夏建洪,等補腎通絡方聯合熱敏藥灸治療儀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療效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8,26(4):451-455
[4]姜勁挺,鄭吉元,李振豪,等基于“疏肝補腎”法治療骨質疏松并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思路探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3):367-370
[5]Ye C,Ren J,Zhang J,et alComparison of lumbar spine stabilization exercise versus general exercise in young mal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1 year of follow-u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8(6):9869-75
[6]呂穎智,由顯,李朝旭,等益氣活血補腎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功能活動及生活質量的效果關系[J].中國傷殘醫學,2017,22(6):54-56
[7]孟利鋒,王春成補腎培元推拿法聯合補腎活血湯治療老年腎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8,39(3):368-370
[8]陳麗華,金遠林,周凌云補腎祛濕湯聯合刺絡放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對β-內啡肽、SOD及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8,27(4):694-696
(收稿日期:2019-08-09) -US>.Psychological medicine,2001,31(08):1331-1345
[9]Scott L VSvec F,Dinan TA preliminary study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response to low-dose ACTH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in healthy subjects[J].Psychiatry research,2000,97(1):21-28
[10]管遵信,管鐘潔,姜云武,等耳穴療法[M],第一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5
(收稿日期: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