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裴蓓 董利軍
摘? 要:創新型人才不只可以滿足企業崗位需求,同時還可以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應克服各種制約因素,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養、完善評價機制進而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創新教育? 教學活動? 能力培養? 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150-02
創新是一個國家得以發展的基礎,創新是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在當今世界,誰培養出了具有創新能力的下一代,誰就會贏得未來。因此,如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年輕人,是目前我國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現狀分析
1.1 培養目標不明確
高職教育經歷了幾輪的建設,與之前相比完善了許多。但在創新領域方面的教育卻沒有融入課程教學中。也就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是很明確。我們究竟要怎么培養,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培養,培養的人才達到什么程度、什么效果。在高職教育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僅限于創新創業大賽,定時地舉辦活動,而并沒有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體現出來,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課程教學中加入創新內容,將培養目標明確地寫入人才培養大綱中。
1.2 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在我國,創新創業課程多數都開設在選修課里,多數的授課教師都是輔導員或從事學管工作的教師,這樣的創新教育只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實踐的環節。事實上,對于創新教育而言,需要專業教師將其融入到課堂中。而目前高職教育的教師沒有專門針對創新教育而設定的課程,也就是“雙創”課程體系不完善,這也是阻礙創新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
2?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2.1 滿足企業崗位的需求
企業要想生存,就需不斷的推陳出新。而新的創意,新的技術其根本靠的是創新型人才,沒有創新型人才,即便是再有歷史,再過輝煌的企業也不會有長遠的發展。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諾基亞手機。諾基亞是芬蘭最有名氣的世界品牌,可以說是一代人年少的記憶,然而隨著觸屏手機的發展,諾基亞逐漸退出了市場的主導地位,最終被微軟收購。這和諾基亞較晚才開始研發觸屏手機有直接的關系,從廣義上看就是市場已經變了,觀念還沒有變。諾基亞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無創新、無生存。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有創新型的人,因此,高職院校應培養創新型人才滿足企業崗位的需求。
2.2 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創新大國,像古代的“四大發明”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當下的中國也處于一個創新的新時代,創新使得人類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飛速發展的科技使得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創新帶動科技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新的產業和產業群,進而會產生新的就業崗位。因此說,鼓勵大學生創新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更是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2.3 適應知識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知識、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以此帶來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從積極的角度考慮,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發展了各國生產力。而從消極的角度考慮,由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尤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種現象更加嚴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職教育應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企業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
3?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3.1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發現是一種具有創造力的行為,人類的認識就是在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社會實踐中向前發展的。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無數的科技發明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因此,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對于創新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培養發現問題的學生就要轉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一個人的成長是從小的時候觀察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之后通過自己的探索得到了對事物的認知開始的,這實際上就是觀察和思考。
創新意識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深植于土壤的種子歷經風雨后的萌芽,是刻苦學習、訓練,經過努力后綻放的花朵。作為教師應利用教學這個最直接的途徑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作為教師還應該培養具有創造欲望的學生。為了讓學生有創造的欲望,作為教師應對學生給予充分的信任。
3.2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應該夯實專業基礎。以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為例,該課程中首先學習的元件是二極管,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非線性元件,所以很難理解,教師應引入生活中的實例做比喻,可以將二極管比喻成單行線,之后分析其特性曲線,讓學生找出非線性元件與線性元件的差異。在講解的同時還應讓學生用萬用表檢測二極管特性,這樣學生就可以從從理論上升到實踐。最后還要加強作業的練習。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在課后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讀書。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在每學期初都應給學生介紹與課程相關的10本左右的書籍。讓學生在其中挑選3~5本,在該學期讀完并要求寫讀書筆記期末上交。除此之外在課堂上,教師應加大教學內容中需要學生課前調研、課上分析、課后探索類型的內容和作業,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為其思維的創新、靈感的頓悟打下基礎,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創新做好準備。
在以上所述的基礎上作為教師還應該立足于實踐,培養有創新力的學生。要知道,實踐是培養能力最重要的載體,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要想知識有創新,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有實踐。在這些能力逐漸形成的基礎上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這為其今后獨立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各級教育機構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技能競賽。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都是十分適合鍛煉的競賽項目。在大賽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走向了心儀的工作崗位,完成自己最初的夢想。
4? 創新教育的展望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深厚底蘊的民族,中國人的聰明舉世公認。創新,祖先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可清朝的閉關鎖國卻讓我們在近代承受了巨大的屈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即便是近幾十年,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國防卻也面臨著各種挑戰。那不顧我海軍警告飛躍我領空的美軍偵察機,那以失誤為名的“炸館事件”,那不顧我主權開進釣魚島的日本軍艦……這都是中國人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疤。我們曾花下重金去購買技術,然而換來的是受制于人。時至今日,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我們不僅要富,我們還要強。而只有創新才能使科技得到長足的發展,才能使960萬km2的土地不再被他國窺視,才能使我泱泱中華不再為技術封鎖而恐慌。作為教師應深刻地認識到創新人才的培養是肩負的使命,也殷切地期許今天在課堂上朗朗讀書的孩子明天會成為攻克國家尖端科技的骨干力量;因此我們應盡全力培養出有創新力的學生,愿他們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參考文獻
[1] 戴志勇.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9,7(1):21-23.
[2] 李文鑫,陳學敏.立足實踐著力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07(1):37-39.
[3] 馬雅紅.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與能力訓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