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鑫鑫
[關鍵詞]作風建設;聯系群眾;思想;制度建設
引 言
中國共產黨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自建黨之初,就對作風建設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思想來源于以馬克思、恩格斯及列寧等為代表的無產階級政黨關于作風建設的理論。同時,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摸索,在不同時期、不同的領導人帶領下提出了加強作風建設的重點和思路。
一、中國共產黨開展作風建設的理論淵源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作風建設的思想
在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諸多著作中,并沒有明確出現“作風建設”這樣的具體詞匯,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出了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一套完整理論,其中就蘊含著豐富的作風建設的思想,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也涉及了許多作風建設的內容。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道:“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的革命的階級,因為無產階級是人民群眾的代表者,其余的階級都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 這說明了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以人民群眾為基礎,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充分體現出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此外,馬克思、恩格斯還十分重視紀律對于政黨的重要作用。馬克思在1859年所寫的《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恩格斯也強調,“紀律是一個有成效的和堅強的組織的首要條件,是資產階級最害怕的”。這說明他們充分認識到紀律的重要性,能否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所有黨員必須以黨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
(二)列寧關于作風建設的思想
列寧不僅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更是將該理論與俄國實際相結合,把理論付諸了實踐,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踐的過程中,列寧十分重視作風建設,強調黨群關系的重要性。針對無產階級成為執政黨之后產生的官僚主義等不良風氣,列寧認為執政黨的官僚主義作風會極大腐蝕黨的純潔性,削弱黨的戰斗力,一旦脫離群眾,失去了群眾的信任,必將面臨失去根基的危險,最終使黨瀕臨滅亡。同時,列寧還始終強調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俄國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因此列寧認為要注重對于理論的學習和深入研究,結合現實中的具體情況,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來指導和解決問題。
(三)毛澤東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的思想
毛澤東對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既有繼承,更有創新,他明確提出了“作風建設”這一概念,進一步將黨的作風建設理論化、系統化,并在革命中不斷豐富其內涵,總結出了一套較為全面的經驗。毛澤東認為,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學風、文風、會風、干部作風、家風等多方面的建設,不僅能夠提高黨員的素質,糾正黨內不良風氣,更能夠提高黨的效率,純潔黨的隊伍。毛澤東同志還提出了加強作風建設的具體內容和措施。他認為,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必須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開展各類培訓班,制定詳細的教育內容;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避免出現主觀主義錯誤,從而形成良好的學風;“兩個務必”思想提醒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
(四)鄧小平的作風建設思想
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閉幕會上指出:“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清算以往黨內出現的“左傾”錯誤等不良思想,糾正貪污腐敗等不良風氣,為加強作風建設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鄧小平深刻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提出不僅要從思想方面加強黨的建設,還必須將制度建設同黨的建設密切結合起來,通過加強制度建設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中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為全體黨員、黨組織提出了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規定。鄧小平繼承并發展了毛澤東對于作風建設的思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開辟了新局面。
(五)江澤民的作風建設思想
江澤民對黨的建設理論有了進一步的創新,最重要的是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個關鍵問題,這兩個問題也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這些理論和思想對中國共產黨的內涵做了創新性的界定,進一步深化了黨的性質,同時也對新的現實條件下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說明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必須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這與幾代黨的領導人所強調的“密切聯系群眾”的黨的作風是一脈相承的。
(六)胡錦濤作風建設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胡錦濤同志的帶領下繼續推進黨的作風建設。胡錦濤上任不久就重溫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并在多個場合強調黨員干部保持良好作風的重要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錦濤正式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開辟了新境界,也對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胡錦濤深刻認識到黨員干部隊伍中出現的作風問題,認為這些問題必將影響黨群關系,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背道而馳,甚至阻礙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妨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重視并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作風建設的思想
(一)領導干部是黨的作風建設中最關鍵的主體
黨的領導干部是黨的隊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同一般黨員同志一樣的義務和責任,但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在黨的作風建設中是最重要的主體。由此,習近平同志提出一個好的領導干部必須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
(二)端正黨員思想是推動作風建設的重要環節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一個人心中秉持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會出現什么樣的行為。在當下社會,一些黨員干部出現了“四風”問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缺乏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仰,在思想上出現了偏差、缺了“鈣”。為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要加強對于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黨范圍內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兩學一做”為主題的學習教育、面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等。
(三)健全黨內制度是落實作風建設的必要保障
黨的作風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抓作風要“堅持破立并舉,注重建章立制”。走出作風問題抓一抓就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的怪圈,根本上還是要靠科學有效的制度,做到破立并舉、標本兼治。同時要保證各項制度嚴格落實到位,總書記指出:“要增強制度執行力, 制度執行到人到事, 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不僅要加強巡視組的巡查,更要發揮黨內黨外兩種監督模式的作用,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避免各項制度形同虛設。
(四)密切聯系群眾是推動作風建設的內在要求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同時也是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必須密切聯系群眾。自建黨之初,我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這就要求在推動黨的作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了密切聯系群眾,開展了一系列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要求黨員干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這一根本工作路線,解決好群眾最根本的問題,保持良好的作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四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鄧小平文選: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