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虹

[摘要] 目的 分析評價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糖尿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2018年1月—2019年3月這一時段內,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納入研究(觀察對象),將同期健康體檢者200名納入研究(對照對象),兩組均接受血液檢驗,測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肽等臨床指標,對比兩組數據差異。結果 在FPG、2 hPBG、HbA1c 3項血糖指標水平方面,糖尿病組均明顯高于健康體檢組;而在血清C肽水平方面,糖尿病組與健康體檢組比較則顯著要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可有效診斷糖尿病,為其臨床診療提供準確參考依據,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血清C肽;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a)-0045-02
糖尿病作為內分泌科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主要的表現為血糖持續升高[1]。與此同時,臨床研究表明,考慮到患者的健康,針對疑似糖尿病患者,需采取早期診斷措施,在明確診斷為糖尿病的基礎上,需積極治療,從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時,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與安全,還需及時接受藥物治療,合理控制血糖。該次將該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進一步分析評估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的價值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納入研究,作為觀察對象,患者基本資料為: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年齡跨度為42~75歲,年齡均值為(59.4±2.2)歲;病程為2~14年,平均為(6.81±2.35)年。將同期健康體檢者200名納入研究,作為對照對象,其基本資料為:男性106名,女性94名;年齡最小者40歲,最大者77歲,平均年齡為(58.48±8.15)歲。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滿足對比研究的條件。此外,所以入選者均自愿將臨床資料用作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
1.2? 方法
在臨床檢驗診斷工作開展之前,需做好檢查前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受檢人員抽血前加強飲食、運動、作息管理,詢問其最近是否服用會影響到血液檢驗結果的藥物,如果有的話,應該停藥后再來檢查。做好準備工作后,兩組人員于清晨空腹狀態下,由專業護理人員,使用真空采血管,抽取肘靜脈血液標本3 mL,輕輕搖晃試管,待其充分融合后,送至檢驗科。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5400)測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采用ADAMS糖化血紅蛋白儀(HA-8160)測定糖化血紅蛋白;采用羅氏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E601)測定血清C肽。
1.3? 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檢驗結果,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清C肽,計算平均值。對比兩組數據,根據其差異評定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糖尿病的臨床價值。
1.4? 統計方法
該次選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該次涉及的均為計量資料,采?。▁±s)表示,并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FPG、2 hPBG、HbA1c 3項血糖指標水平方面,糖尿病組均明顯高于健康體檢組;而在血清C肽水平方面,糖尿病組與健康體檢組比較則顯著要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為內分泌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該類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及體重減輕等。因糖尿病這種慢性病,通?;颊卟〕虝r間長,進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臨床主張診斷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診斷、積極治療”的診療計劃方案。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漫長,會逐步累及心、腦、腎、眼睛、足部等器官組織,危害甚大。目前,糖尿病與高血壓、高脂血癥并列為三大基礎疾病,它會破壞人體內環境平衡,影響糖類、脂肪、蛋白質代謝,繼而影響到人體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及營養吸收系統,會增加口腔潰瘍等疾病的發生率,同時,加大疾病治愈的難度[3]。糖尿病以高血糖為基本特征,這一疾病的發生與患者胰島素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所致,確診后應長期服用二甲雙胍、達格列凈等降糖藥物,輔以飲食管理、運動干預,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從目前來看,國內糖尿病發病率在4%左右,患者例次大約為4 000萬,同時老年糖尿病的發病率頗高,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威脅。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長期進展性疾病,早期診斷對于延緩糖尿病病程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意義,因此,糖尿病診斷是攻克這一難關的第一步。葡萄糖是人體血液中存在的一種單糖,可通過糖酵解為人體組織器官供能,一旦糖代謝紊亂,血糖值就會出現異常,故而通過血糖檢驗,測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能夠有效診斷低血糖、糖尿病、胰島細胞癌等疾病。不過,人體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比如說飲食、運動、疾病等,心腦血管意外、外科手術、急性感染等,會使得患者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導致血糖一過性升高,故而這些指標無法準確反映近期人體血糖水平,診斷準確率得不到保障。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誒葡萄糖與紅細胞結合的產物,具有紅細胞的吸附作用,在短期內不會遭遇血糖改變的影響,能夠將人體處于2個月內的血糖水平情況如實反映出來,可作為糖尿病診斷及治療的參考依據[4]。而且,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無需在空腹狀態下進行,可重復性高,操作簡便,數據精確,在糖尿病診斷中的實用性與精確度都比較高。血清C肽是胰島素β細胞分泌的一種物質,一個胰島素原,可裂解為一分子胰島素與一分子C肽,其中,血清C肽不易被肝臟講解,因此,這一生物因子能夠反映出人體胰島素功能,當人體胰島素細胞功能減退或喪失,血清C肽水平會顯著降低。此次試驗中,對比了糖尿病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血液檢驗指標,發現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人群,而血清C肽水平則顯著低于健康人群,這與糖尿病診斷的其他報道結果一致。由此可見,在常規血糖檢測的基礎上,進行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可進一步提升診斷正確率,反映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況以及胰島素細胞功能受損情況,讓醫生能夠根據診斷結果,對癥下藥,提高治療總有效率[5-6]。此外,對于糖尿病臨床診斷檢驗工作人員來說,還有必要注重自身臨床檢驗技巧能力水平的提高,指導患者做好檢驗前準備工作,在檢驗過程中按照規范流程進行檢驗,從而確保臨床檢驗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針對糖尿病患者,采取血清C肽聯合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法,可有效判斷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指標水平,為其臨床診療提供準確參考依據,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申振華.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用于糖尿病診斷的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9):74-75.
[2]? 朱吉剛.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驗診斷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4):148-149.
[3]? 趙輝.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糖尿病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8):56-57.
[4]? 劉紅光,張潔.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糖尿病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5):75-76.
[5]? 歐陽建華,肖琴,羅麗梅.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糖尿病的臨床價值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2):4565-4566.
[6]? 陳傳良.血清C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診斷糖尿病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4):149-150.
(收稿日期: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