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
【摘要】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著工具性作用。文言文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借助文言文教學傳授學生閑暇知識和技能,樹立學生閑暇價值觀和態度。但是,閑暇教育內容由于時代和思想背景差異,學生在理解層面存在一定的偏頗和差異。在實際的閑暇教育中,借助矛盾引導學生思考辯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拉近古今之間的距離,促使課內外有效結合,發揮文言文閑暇教育。文章中結合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提出幾點閑暇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閑暇教育;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閑暇教育主要是利用閑暇時間開展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閑暇教育中注重學生閑暇價值觀的樹立,培養學生利用閑暇時間的習慣,不斷提高閑暇生活質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閑暇教育思想,優秀文學作品可以體現中華民族閑暇生活的價值觀和行為。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文有著優美的語言,情感表達比較委婉,思想境界非常深遠,讓學生體會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景,傳遞著豐富的閑暇文化。在高中語文語言文字課堂教學中,加強閑暇教育的研究,不斷完善閑暇教育活動,發揮閑暇教育的功能。
一、借助辯證思考活動,豐富閑暇教育價值
閑暇從本質上來說是自由,但是,自由并不是說要放縱、無約束。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閑暇教育傳遞著情感傳遞的意境,滲透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出隱逸文化特點,表現出傳統的閑暇價值觀念。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提取傳統閑暇價值觀的追求,引導學生體會古代文人境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尋找隱藏的矛盾沖突,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歸園田居(其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陶淵明的生平,讓學生了解陶淵明曾經三次出仕和歸隱,在官場上多次碰壁,最終選擇脫離世俗,歸隱田園生活。借助這些背景知識內容,教師啟發學生探究陶淵明描寫閑暇生活背后的價值觀念,通常讓學生了解出仕和歸隱的矛盾心理,鼓勵學生大膽思考,不斷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完成作者矛盾問題探究之后,開展課堂延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相應的主題討論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辯論活動,借助小組討論活動,開展積極思考和自主建構活動。通過學生活動的開展,實現教師和學生思維的碰撞,促進文言文課文閑暇教育的價值。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入發掘文言文矛盾,引導學生開展辯證思考活動,促進閑暇教育價值豐富,提高閑暇教育的效果。
二、拉近古今距離,豐富閑暇教育內容
結合相關的建構主義教育理念,事物特點把握和學習內容理解時,通常結合自身經驗開展學習和建構,含有自身的主觀經驗。閑暇教育可以促進生命質量的提高,指導學生實際生活,但是借助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古人對生命的感悟,需要深入個體生活世界,體會生命個體本身。高中語文文言文閑暇教育中,在山水游記、文人雅集中包含作者的人生體會和感悟,傳遞著閑暇教育的寶貴精神。古代文人大多有著兼濟天下的情懷,其思想情感不僅僅是對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的體驗,同時包含著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赤壁賦》的課堂教學中,本篇文言文的作者蘇軾,由于“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后來經過多方營救被貶謫黃州,文章中敘述了作者和朋友月夜泛舟赤壁的見聞和感想,以作者的主觀感受作為主要線索,采取問答的方式,從作者月夜泛舟時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到最后精神解脫的達觀。在文章中揭示萬物變異的同時,議論著人生哲理,消釋作者心中的感傷。教師借助文言文教學開展閑暇教育時,強化課文對學生的指導,引導學生密切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提取文章中傳遞的內涵和意義,借助提問豐富學生的個體體驗,為學生創設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借助思考、討論和寫作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挫折的體驗和感受,借助此種以古度今道德探究方式,拉近古今距離,促進歷史和現實的聯系。借助古人和今人的共鳴,拉近學生和作品、作者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文言文理解中的困難,使得閑暇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有效滲透閑暇教育活動。
三、注重課堂內外結合,加強閑暇技能教育
理想價值實現需要和恰當的閑暇技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僅僅樹立學科的價值觀念,缺少相應的技能和技巧,難以達到相應的閑暇教育目的。古代文人的閑暇生活中有著豐富的琴棋書畫等閑暇技能,借助此種活動方式,獲得相應的體會和感悟,抒發自身閑暇價值觀念,描繪著自己理想生活的圖景,展現出一種藝術性的閑暇生活。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滕王閣序》的課堂教學中,此篇是文人雅集的著名篇章,描述著我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閑暇生活方式,如曲水流觴、撫琴高歌以及登高賦詩等都是傳統的閑暇技能。在實際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內容,借助情境教學的方式,開展自主課堂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變現方式,展示文言文課文中的內容,展示古代文人的閑暇生活場景。借助情景展示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驗和感悟。同時,在情境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相應的音樂、美術以及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人的閑暇生活方式,在無形中培養學生閑暇生活技能。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發掘文言文中的閑暇生活技能,培養學生的閑暇生活技能,深入開展閑暇教育活動。
四、借課堂教學開展實踐活動,構建閑暇教育平臺
現階段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活動方式,體現現代教育中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創設生態化空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生對閑暇教育的理解,掌握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閑暇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平臺。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逍遙游》的課堂教學中,文章分三個部分描述著莊子的理想人格,展示文章自由人生觀的主題。教師根據課文中的主題思想內容,引導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結合社會熱點開展研討活動,教師根據閑暇教育,設計相應的活動主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自己的閑暇更有價值,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閑暇生活開展相應的討論活動,如有不少學生在閑暇時間打游戲、KTV等娛樂活動,對自身理想缺少正確的認識,引導學生利用閑暇時間參與健身活動、閱讀書籍以及徒步旅游等,借助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觀念,樹立學生正確的理想觀念,為了自身理想不斷努力和奮斗。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之后,教師做好相應的總結活動,讓學生了解有效利用閑暇時間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質量。借助這樣的課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有效利用閑暇開展有意義的活動,活出更加精彩的自己。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文言文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構建相應的閑暇教育平臺,樹立學生的實踐意識,豐富學生的實際生活,實現閑暇教育目標。
五、結語
高中語文文言文包含著古代文人的閑暇生活場景,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哲學、人格修養、審美情趣以及文學藝術等閑暇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變遷,古代文學作品中閑暇教育內容存在背景和思想差異,難以達到預期的閑暇教育效果。因此,在高中文言文閑暇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新,引導學生辯證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拉近古今距離,豐富課堂綜合實踐活動,促進課內外活動有效結合,發揮文言文閑暇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鄭心慰.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閑暇教育的思考[J].中小學德育,2019(6).
[2]候雪.閑暇教育——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J].神州旬刊,2016(32).
[3]姚振平.語文新課程教學中的閑暇教育探索[J].內蒙古教育,2016(17).